浅析如何让学困生获得必需的数学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1期   作者:张家术
[导读]

张家术    巫山县巫峡小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020-01

        多年以来,我在农村边远山区任教时,都主要从事数学教学和数学教研工作。在教学及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农村小学生在低年级时数学成绩一般差距较小。进入中年级以后差距逐步拉大,出现分化现象, 相当大一部分学生感到数学抽象、枯燥,怕解应用题等,综合解题能力很差。到高年级以后,部分学生已对数学缺乏兴趣,甚至失去信心,致使差距越拉越大,出现数学成绩的“两极分化”。好的学生不管是平时检测还是期末检测,分数都很高,但人数不多,学困生的数量远比“尖子生”多得多。
        新课标理念指出:“要让孩子们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但在实际学习中,有的学困生到五、六年级了连最基本的乘除法都不会做,试问这如何让孩子们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针对这一现象,我作为农村的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很想对农村山区教育中的这一突出问题作一下探讨。
        一、认真分析,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农村孩子的智力并不低于城镇学生,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那么,导致农村学生在中、高年级数学成绩普遍偏差的原因是什么呢?
        1、家庭环境
        孩子们最初体验生活的场所是家庭,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就会很大。人们常说,家庭是学生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学习的不良影响,主要有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家庭的经济文化背景及父母自身形象不佳。农村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学校里的行为表现不管不问,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不能及时得到纠正。也有的父母对孩子教育很严厉,一不顺心对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愿望,就采用粗暴打骂、恫吓等不正确的管教方法,致使学生对家庭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导致他们脾气狂躁、粗暴无理或懦弱、说谎、欺软怕硬、缺乏同情心、具有恐惧感等。同时,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家长无法辅导学生,据我教学的农村山区来说,对于低年级回家的作业,家长勉强能辅导;到了中年级,60%的家长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到了高年级,90%的家长则一筹莫展,望洋兴叹。这样,就会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有效整合,甚至完全脱节。
        2、社会环境。
        孩子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正确的人生观还没有形成,辨别是非观念的能力也不强,这时候,社会上一些成人的打架斗殴和传媒所传播的不健康的内容,很容易侵蚀学生纯真的心灵,使学生形成不良的思想,崇拜那些违犯社会规范的不良现象,进而使学生产生迷茫,不知为什么而学,不知所学什么,最后成为学习差的学生。另外,外出打工的乡邻挣到很多钱的的信息,给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我长大后也要出门打工,学那么多的知识干吗?致使学生在学习中比较消极、怠慢,从而学生的学习逐步滑坡……
        学校要想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就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生所处的环境。教师要能够走进每一个学生所生活的世界,跟学生和睦相处,能够做到上课时严肃认真,课后和他们打成一片,让他们觉得老师是世界上最信任的人,所以学生就会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讲出来给老师听。这时教师就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处境及困难,教育和帮助他们。
        3、学校教育。
        导致学生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成绩普遍偏差的原因,不但有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因素,我认为根本的原因在于学校教育的失误,在于教育者本身。曾经有人这样说,只有差的教师,没有差的学生。这种说法虽然不全面,但它却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育人方法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我想,要提高农村学生的数学成绩,关键在于教师,关键在于教师的爱心,只有教师真正热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耐心帮助、循循善诱,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绝大多数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关心帮助和尊重学生,不等于不严格要求学生,也不是对学生的错误姑息,而是要严格有度,要求得法。不能一味地强调学校的统一要求,硬性地让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意愿去做,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对学生施教,避免不必要的情感偏颇,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特殊关注。常言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


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关注和器重,都应获得应有的发展。教师应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师要面带微笑进入课堂,面对全体学生提问,不论学生是否答对,都要让学生体面坐下,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等。农村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城镇学生在生理发育和心理特征上有一定的差距,但只要教师教育得法,还是能有效地转化学困生的。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读二年级的时候,这个孩子的母亲病逝,给他的成长造成极大的心灵创伤,父亲也很少管他。这个学生的成绩原本就较差,此后更是一落千丈。到五年级时,我接手这个班的数学,这个学生对于作业可以说是一窍不通。这时,我主动找他谈心;联系他的父亲,给他家的温暖;上课经常喊他回答做得出的简单问题,以树立起成功的信心;课后给他“开小灶”;让我班数学成绩很好、负责任的数学科代表和他同坐,便于随时帮助指导……这样,到小学毕业之时,他能够以中等偏上的水平步入初中一年级接受再教育。
        二、热爱、尊重、信任学生是成功的关键。
        热爱学生是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也是学困生转化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热爱并尊重、信任学生,学生就会有焕发向上的精神,学生感受着教师的爱、尊重和信任,也会以高尚的情感对待教师,教师提出的要求才易于被接受,从而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准则,收到良好的教学质量。
        在教学生涯中,我把热爱学生是放在第一位的,只要是我的学生,无论成绩好与坏,我都一视同仁。对于性格孤僻的学生,我给以更多热情和帮助,意图使他们恢复自信,走出自我评价的误区。人的感觉是相互的,教师的真诚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在某次上课时,我班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把手放在课桌里玩小刀,不小心划破了手指,流血不止,我知道后,马上带他进医院包扎了伤口,而没有丝毫的去责备学生为什么上课玩小刀。后来,这个学生与我亲近多了,上课也不再捣蛋,精神很集中,学习也日趋进步。
        记得在下午辅导学生时,我不厌其烦的辅导一位学困生,放学后,这个学生把嘴凑到我的耳边,小声说:“张老师,你好好噢!你是教过我们的老师中对我们最好的!”我想,人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小学生尤为强烈,学生对哪一位老师有感情,就特别喜欢那一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我坚信:只有当学生接受了你这个人,才可能以主动的态度去融合你的教育。
        三、努力改进教法,注重提高课堂效益。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要提高小学学困生的成绩,教师必须根据各类学困生的不同特点,因人施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课堂教学方法。
        1、时间的把握。
        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每节课的最佳时间,尤其是学困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因此,教师要力争在二十分钟内完成主要内容的教学,并要注意教学节奏的变化,调节学生的注意方向,尽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在课堂上,要采用启发式、合作式、动手操作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感受到数学学科的无穷魅力,他们才乐意探讨、学习数学知识。
        3、作业的层次性。
        每次课后要分类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学困生,只要把课堂上最基本的知识学会即可,不必要求他们和优等生一样,但可鼓励他们有选择性地做有一定难度和趣味性的弹性作业,开启他们的智慧之窗。
        4、评价的多元化。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组织不同形式的对学生的评价,使评价能促进于学生的提高,达到课堂评价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总之,农村山区的数学教学难度较大,广大教师一定要根据地方的实际,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热爱、尊重、信任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这样才能使山区的孩子们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