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助推深度教学——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月1期   作者:孟莉莉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语文教学呈现出更加灵活多样的特点,这给教师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了一定的挑战。如何使之服务教学更高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重难点、培养学习能力、丰富学习体验,而不是为了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的华而不实的课堂,所以与时俱进的同时,更要为了课堂而深度教学。

孟莉莉     柳州市柳江中学  广西  柳州市  545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语文教学呈现出更加灵活多样的特点,这给教师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了一定的挑战。如何使之服务教学更高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重难点、培养学习能力、丰富学习体验,而不是为了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的华而不实的课堂,所以与时俱进的同时,更要为了课堂而深度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9-007-02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已普遍使用,这给教师使用水平带来了挑战,更给业务能力带了挑战,运用好信息技术需要我们做出取舍。下面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简介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方法和意义。
        一、利用问卷调查学情,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创设线上与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学习生态,优化课堂组织形式。”从预习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得知,《烛之武退秦师》虽是新课,但学生已对字词和翻译等预习得很好,但学生不解的是烛之武为什么要“夜缒而出”,是怎样说退秦军?秦国为什么还要守护郑国?针对学生的疑问而设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一)视频导入激趣。
        阅读对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个短板,更何况是文言文的阅读呢?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充满兴趣,而不是简单的应对应试考试,需要教师在现有的条件之下应用信息技术使课堂充满生机。《烛之武退秦师》第一段就已表明郑国处于非常危急的时刻,随时可能引来灭国危难。导入时选取了古装剧中探子不断报告城池失守或是将军阵亡或是大兵压境的消息,来营造国家危在旦夕的紧张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联结到课文,能够迅速的把握课文。初步感知课文时,以此方式分别找到相应的视听材料来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也检测学生的预习,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度,也达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目的。
        段落 视听材料 感知 任务
        第一段:郑国危在旦夕 探子不断汇报城池沦陷、敌军压境消息的视频剪辑 战事紧急 学生依据视听材料初步感知,找到课文的相应段落,再次阅读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二段:烛之武临危受命 校本视频《荆轲刺秦王》太子丹请求荆轲解除危机的片段 英雄大义 
        第三段:说退秦军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章 游说艺术 
        第四段:晋君退军 无奈退军的视频剪辑 社会背景 
        (二)网络检索拓展知识,拓宽了课堂的内容。
        古有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说法,为什么不走出城门,若是补充了“春秋笔法”的意义,则会明白“春秋大义”,也明白了作者的用心。“缒”字正是体现了作者对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顾安危、深明大义的赞美,即奉献祖国的家国情怀;也展示出郑国的窘境,打开城门可能顷刻灭亡。
        为了更好的理解“春秋笔法”,直接检索网络后,补充了《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的例子和《春秋·鲁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的例子。学生尝试了“九年春,气人杀无知”,“九月,齐人取子纠杀之。” 等练习。
        把知识问题化。由“春秋笔法”联结到“谥号”和孔子修《春秋》,学生在欢笑中不仅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也受到了思想上的洗礼和教化,提升了审美鉴赏能力、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



        (三)小组合作探讨议题,同屏展示改变授课形式、对比讨论结果。
        在教学实践中,同屏技术常用的手机、平板等的无线投屏和希沃白板手机传屏、授课助手等方式,能够实现把移动设备上的资料传送到显示屏上或是屏幕镜像操作的过程,达到同屏授课和同屏展示的目的。课堂不仅需要精美的课件,而且也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随时关注学生动态来管理课堂,更需要教师依据课堂观察适时调整教学的侧重及方法,而同屏技术刚好满足了教师与学生为伴的需求,走进学生、倾听学生的奇思妙想、捕捉学生的精彩瞬间、随处指导,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可以主动投屏展示讨论结果并做出阐述,老师也可以运用同屏展示学生成果,并在手机或是平板上直接面批,直观地让学生从学生的角度理解问题。通过不同结果的展示对比和教师的批阅以及学生结论的白板展示互评,达到锻炼语言构建和表达能力,以及提升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要求,同时也提升了应试能力。
        (三)简短微课解决疑难,使课堂高效。
        微课不仅打破了教学的时空限制,而且能够直观、动态地去理解抽象的事物,对于“怎样退秦师”的疑问,经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后,播放微课,把烛之武的身份;烛之武援古论今,有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分析;善于作比,处处为秦国着想,强调存郑的好处;语言得体,不卑不亢,高屋建瓴,出色的完成了游说任务进行讲述。对于“秦国守护”的疑问,在微课中利用地图分析“亡郑”的危害和存郑的好处,在“春秋无义战”的社会背景下,即便有“秦晋之好”的事实,一切以利益为重的战争最后的结局定是如此。一个五分多钟的动画微课,轻松地解决了学生的疑惑,并补充了烛之武的身份。学生听后,大声赞叹《左传》作者叙事艺术高超。
        (四)动画游戏和蒙层功能寓教于乐,改变课堂的互动形式。
        为了巩固和检测学生的学习,课堂的互动形式除问答释疑之外,还采用了动画游戏方式。对于句式的理解,采用了希沃白板5南瓜屋游戏,它声音单一且小,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娱乐因素,趣味的同时不失严谨;对于重点字词考查,采用了希沃白板5蒙层功能,教师可预埋答案来检测学生,橡皮擦去蒙层,显示答案。相较于WPS来说较为便捷,避免了逐个插、输答案、对齐文本框和设置动画等繁琐。
        寓教于乐的检测方式,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照顾了后进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得到展示。游戏化教学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演绎知识的魅力,在相对轻松愉悦的情境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完成互动教学,实现课堂互动的高效性。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生成性课堂教学。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一体。成功的课堂一定是动态的。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其中一个优点就是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学生处理大量信息时敏锐地发现问题正是其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在视频与课文对应环节,学生观看校本视频《荆轲刺秦王》后,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还提出了荆轲和烛之武都是英雄,他们对于请求时的态度为什么会不同的疑问。为了启迪思维,指导学生再次研读课文并讨论。在英雄主义的情境下,学生敏锐地对比了两个人物形象,不仅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更让课堂充盈着生命成长的人文韵味。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课堂生成性正是源于不曾预约的“意外”,教师积极面对,激活课堂,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语文教学的真谛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外,收获成长。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奇思妙想’,对新生问题投以智慧的思考,让学生在生成课堂中走向学科的纵深处。生成课堂不仅体现学科素养,而且关注人的素养。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深度融合教学已成趋势,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恰当地利用好信息技术,深刻地解读文本,结合学科素养和高考评价体系,打造“三新”课堂(新素养、新思辩、新教法),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国之栋梁。
参考文献:
1.彭春华.以信息技术助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J].广西教育,2021.3
2.梁奕妍.互联网+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融合路径刍议[J].广西教育,2018.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张文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1必修(人教版)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