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7卷3月第8期   作者:周锋
[导读] 近年来,农村取得较大发展,但在环境治理设施配套上并不同步,暴露出农村污水处理诸多问题
        周锋
        43090319870429****
        摘要:近年来,农村取得较大发展,但在环境治理设施配套上并不同步,暴露出农村污水处理诸多问题。农村居住区相对集中,但并未形成完善排污及处理设施,农村仍以直排或化粪池预处理散排为主,污染问题严重。基于此,本文针对农村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污水治理;问题;对策
        引言
        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发展的背后,水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其原因在于村镇生活污水排放的增长,而且相应治理设施并不完善,污水大多以雨污合流排至现状溪流或现状水塘,导致水体环境的淤积和黑臭。伴随生活水平提高改善,人均污水排放有所增长,而且生活污水成分也更为复杂,若直接排放,将会对农村生态带来破坏,沟渠、池塘便是常见的排放对象,也带来严重的污染问题。
        1农村污水的特征
        1.1污水水质特征
        就农村生活污水而言,其来源较为固定,通常以生活污水及饲养家禽产生的污水为主,城中村中还有少部分小作坊工业产生的污水,污水水质较稳定。而且经采样检测,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极低,主要是有机污染物,BOD、COD、细菌类污染物含量较高,也就是说,在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时,农村地区要以生物法为主,可保障污水处理效果[1]。
        1.2污水水量特征
        相较于城市地区,在生活用水方面,乡镇农村用水量有明显差距,农村污水总量是比较小的。同时,在农村区域,由于居住相对分散,污水接管收集难度大,而且农村用水较为集中,主要是在三餐时段,再加上生活污水是主要来源,也就使得农村污水水量具有不均性大的特点,但也具有规律性。
        2农村污水治理的环保意义
        为切实加大水环境防治力度,保证国家水安全,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提出要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尽管多数地区开展新农村改造,然而其污水处理设施仍落后,仍以直排或化粪池预处理散排为主,未形成完善排污及处理设施。有机废物及病菌等直接排放,将会污染自然水体及地下水源,带来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尤其是难降解物质,将会对农村生态有持续性破坏。农村生活污水与灌溉用水会有所交叉,有害物质将重新进入食物链,具有对居住人民的身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2]。
        3现有农村污水治理模式
        经多年发展,已开发出多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其应用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农村污水特点、地形地势、经济水平等要素,并且要以低投入、易维护为要求,确保农村生活污水高效治理。主要模式有:(1)纳管进厂处理模式,也就是通过市政管网介入的方式,集中对农户污水加以收集,最终就近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而实现由分散向集中处置的转变,其优势在于高效、净水效果好,但要有一定经济基础,或者是距城镇较近。2019年福建龙海市《龙海市中心城区截污纳管工程》,本工程的特点为城中村,村周围市政道路及市政污水管大部分配套完善。(2)村域自建污水处理模式,也就是自行建设独立的、适应农村污水特征的处理系统,采取的仍是管网集中处理方式,但通常适用于居住规模及集中度较高的农村,且经济基础要好。为整治农村污水短板这块,2018年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就立项了《内厝镇许厝等5个村(含11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雨污分流工程》,本工程是每个村庄新建污水管网,污水管网将收集的污水汇合排至已实施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站[3]。针对农村污水,这两个项目处理站的工艺:A/O+MBR(3)人工湿地处理模式,通过将农村区域污水通过化粪池等物理沉淀处理后集中排至湿地,充分借助其生物降解效果,有效减少有机污染物,该模式具有普适性,对农村污水处理有较大帮助。《龙海市中心城区截污纳管工程》项目中有距离城区较远,靠近山体,人口较少的自然村岭口村,产生的污水量也少,由于敷设污水管网造价太高,针对这部分情况,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模式。
        4农村污水治理现状
        4.1环保理念落实问题
        在看待生活污水问题上,受制于落后经济基础,农村居民往往不甚关注,不仅对生活污水危害性欠了解,还表现出环保理念的缺失。只有提升乡镇政府及农村居民的关注,方可保障处理设施建设运维所需人力及资金。随着环保宣传及监管的强化,农村也对环境健康有所重视,但污水处理设施作为新生事物,在农村范围推广往往会受到阻碍。
        4.2缺乏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
        农村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缺乏合理设计,通常所采用的是混合式的排水管沟,并不具备雨污分流功能,甚至直接采用明渠的方式,这样排水水质中因混杂着雨水与生活污水而使其成分更为复杂。以闽南沿海地区为例,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自然水系较多,在进行污水收集系统建设施工时,将会面临淤泥、软土等地质条件,无疑会加大排污设施建设难度[4]。
        4.3技术选择不满足环保要求
        污水特性具有地域性差异,要结合当地实际,主要涉及资金、土地占用以及排放要求等,对处理工艺加以优选,然而由于过于追求“零”运行费用,以至于技术工艺选择不当,达不到污水处理环保要求,甚至出现二次污染问题。同时,在排污管线部分,闽南地区房屋多为沿水系建设,由于管道敷设空间不足,管道布设相关技术应用有所局限,通常采用末端截污的方式,无法做到雨污分流,暴露排污管线施工技术的不足。
        4.4处理站无法长效运行
        尽管在国家规划中,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已有明确指示,但在政府行为中,更加看重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而对于处理站等设施运维缺乏长效机制。单就农村而言,在处理站运行维护方面,很难有稳定的资金投入,甚至因此而导致设施停用,现阶段部分工程有已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站因管理不善,运行已瘫痪的现象。
        4.5处理设施建设及运维投入不足
        作为基础性的民生工程,在农村地区进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与推广,其关键性问题便是资金。通过现状分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极具紧迫性,但因城乡贫富差距,在薄弱的农村经济背景下,生活污水处理成本很难承担。即使由政府出资,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加以完善,但要获取长远效益,设施运维也存在极大资金压力。为此,可适当引入社会资本,拓宽污水处理设施资金来源,更好的兼顾农村发展及生态。


        5农村污水治理对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通知,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印发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的通知。中央和各部委对农村环境整治十分重视,对农村环境整治制定方针、政策,并提出了相关指示和要求,这为农村环境整治提供了机遇和发展空间。如何面对机遇、迎接挑战是各级基层政府和环保工作者面临的问题。
        5.1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程,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明确整治工作内容、目标和指标体系;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提出污水治理模式、工艺、目标、出水标准及污泥处置方式等;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制定适宜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各项重点任务,切实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村人居环境[5]。
        5.2加强技术支持和技术人员培训
        农村地区的设备、技术落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普及和更新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支持,科学引导农村地区采用适宜技术进行污水处理。有关部门和相关政府应进行走访调研,对于农村生活污水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同时,鼓励企业或者个人参与污水整治建设,积极树立农民参与污水治理的理念。针对农村地区设备落后、技术缺乏、技术应用不当等问题,需要遣派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支持农村地区。只有实现“技术”和“人员”的双重普及,才能够改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现状,从而切实改善环境。同时,应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训,加强当地技术骨干队伍的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懂规划、精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队伍。这是各级政府做好农村污水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6]。
        5.3政府增加资金投入
        在积极争取中央、省和市农村综合整治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有关乡镇政府应合理安排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相关涉农资金补助,确保各项指标、任务的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到位,不仅是人们的意识不足造成的,也存在设备、运行经费不足的原因,需要相关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同时,建议有关部门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或者个人积极参与水污染治理,大力提倡农民参与和自主治理污水的理念。
        5.4建立配套污水管网体系和污水处理终端
        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县、乡、村各级政府应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并采取系列措施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据各乡镇区位条件、自然村点布局以及农民住宅分布等不同条件,选择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模式并建设相配套的污水管网体系。将集镇和周边距离较近的农村纳入集镇污水系统进行统一处理,对于远离村庄的农户和高差较大、污水管网建设难度较大的农户可以采用联户型或单户型生态化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污水处理,以保证农村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从而防止其污染农村水生态环境。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由政府提供相应专项治理资金补助,各乡镇、村污水管网体系和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已逐步建成,并配备了管理和技术人员,部分已投入使用[7]。
        5.5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结合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全面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活垃圾三年治理行动,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抓好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乡镇建成区和“争创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对已建美丽乡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开展农村国土资源治理和监管,落实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各项措施,合理安排农村土地、建筑布局;制定农村集镇规划,加强村庄规划管理,逐步建成健全的农村管网体系,使农村土地和住房布局合理化;同时完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有效提高农村居住环境质量。加强农村小河流、小湖泊水环境的环境整治,按照政府水环境治理要求,实行“河长制”和“湖长制”,实施各流域、各湖泊领导负责制,加大检查和督查力度,全面开展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
        5.6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不当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治理理念的宣传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农村相关政府及领导应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宣传力度,建设相应环保宣传体系,提出相应的治理政策和治理理念,使环境保护理念深入到每位农村居民心中,营造贫困地区共同关注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乡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定期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环境保护教育宣传活动,使每位农民都深刻意识到,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且刻不容缓。
        5.7强化环境监管
        加强对农村地区“三无企业”“十五小”企业的监管,一经发现坚决取缔。规范、科学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村污染的很大一部分来源是畜禽养殖污染,因而应加强畜禽养殖监管,禁止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农村环境中而造成局部地区污染和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小型畜牧养殖场要自建化粪池,禁止外排,引导养殖户逐步向规模化畜牧养殖场发展,逐步建设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加强非煤矿山、交通、旅游、水电等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事中、事后环境监管,将重点项目纳入重点监管对象。
        结束语
        有效处理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理念。妥当处理污水可以保障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提升农村居民整体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环境保护的发展理念。应当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实施对策,不断地改善当地水污染状况,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宝泉.农村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保护治理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0):35.
        [2]石海硕,胡刃锋.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10):31-33.
        [3]高淑云.邯郸邱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10):40-42.
        [4]李千里,李柳柳,司媛媛.浅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节能与环保,2019(08):39-40.
        [5]王春丽.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及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19,13(21):108-109.
        [6]张才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郴州市苏仙区为例[J].乡村科技,2019(19):114-116.
        [7]张洋,余韬.贵州喀斯特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农机化,2019(02):2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