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9期   作者:冉绍林
[导读] 随着经济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物是由装配式构件在现场组装而
        冉绍林
        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四川省 德阳市 618300
        
        摘要:随着经济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物是由装配式构件在现场组装而成的,它们在节省建筑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建筑效率,并且在降低能耗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有必要确保各种程序和建设组织合理地联系起来,以达到预期的建设效果,这需要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在实际施工中,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管理效果不足,因此在实践中有必要结合施工管理因素,探索有效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引言
        装配式施工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建筑施工技术的工程量大、投资成本高、工期长等缺点,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缺乏统一标准,技术不够成熟,如何满足建筑技术的发展需求,优化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技术工艺水平,需要建筑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技术理论与工程实践不断研究总结。
        1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特点
        装配式建筑是将工厂制作的成品进行装配的混凝土建筑,其结构形式有钢结构、钢混结构、复合结构、木结构等多种形式,不同的结构形式具有各自的技术特点和优缺点。在目前的装配式建筑项目中,预制混凝土结构占比大,预制钢结构占比小,但未来发展空间巨大。装配式建筑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是所有的建筑都能通过PC构件进行装配。装配式建筑在工艺上与传统现浇建筑有本质区别,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缺乏规范的行业标准,技术工艺有待提升,工业化程度较低,工程造价普遍高于传统现浇建筑。随着我国对装配式建筑的重视度不断提高,预制构件生产的产能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国家相关部门对相应的政策、规范标准、示范试点等都进行了具体规划,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未来会愈趋成熟。
        2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制约因素
        2.1受到了传统施工模式的制约
        在我国传统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模式到施工技术,再到工程管理,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协作都相当的成熟,工作经验和技术也相当丰富,所以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三者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相互协作。促使建筑施工工程能够有序进行。而在应用装配式施工模式中,不仅需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方式和建设理念。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广泛吸纳有先进经验技术的人才。除此之外,在企业施工中还需要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才能提高装配式工程建设的质量和作业标准。所有相关人员都要进行技术理念的专业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认知能力。使其有的放矢的去进行施工工作。从而确保装配式建筑工程能够顺利有序的进行。因此,承建方前期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在技术培训上,这就造成了有许多企业难以接受,他们一般不愿意摒弃原来的建设模式。由此使装配式建筑工程无法进行更好的发展。
        2.2配件影响因素
        装配式建筑物的施工阶段使用的零部件数量很大。就本地零件生产而言,它受到制造商规模的限制,并且制造装配式建筑零件的经验不足,所制造部件的质量存在很大差异。通常来说,零件是由制造商以单一类型生产的,并且在完成生产之后需要运输现场,但是制造商与施工现场之间的距离不同并且运输方式也不同,这将导致组件损坏。当组件到达现场时,它们的质量也将有所不同。此外,一旦装配式构件被运送到施工现场,应加强储存,以避免因外部或人为因素引起的质量问题。


        3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的优化措施
        3.1创新建筑项目管理理念
        装配式建筑项目最重要的任务是对建筑项目的有效管理。传统的管理方式会在影响建设项目,无法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以及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将影响到建设项目的建设和后续的发展。这方面的问题很难预测,严重的问题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建筑公司需要根据建筑的现状进行改进和创新,以使当前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能够满足现有建筑项目管理的需求,并加强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管理。
        3.2科学合理的储存预制构件
        通常情况下,将预制构件运输到施工场地之后,在预制构件吊装之前需要准备专门的区域进行存放,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其进行存放的时候应该根据构件的不同特点,做好分类保存。最好在施工现场设置专门的分类存放区域,这样可以减少因为位置存放不合理而对预制构件进行二次转运,便于起重机对构件进行起吊。为防止地面不平坦或者是地基塌陷等对预制构件造成的损坏,存放区域的地面一定要排水通畅,平坦并能够承载较大的重力。另外,建筑企业应该明确规定非工作时间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构件存放区域,减少人为原因对其造成的损坏。
        3.3混凝土结构的预制或现浇
        混凝土结构的预制或现浇并不是矛盾的,完全可以互为补充。把现场需要大量进行钢筋绑扎、模板支撑的部位,拆分成预制构件,转移到工厂制作,再运送到现场吊装就位。对于钢筋绑扎量小,或不需要模板支撑的部位,仍宜采用现场混凝土泵送浇筑方式。例如,预制叠合楼板,下皮的预制板兼做模板,上皮再叠合现浇层。同理,还有预制叠合梁、预制叠合墙板、预制空心柱等。叠合楼板,可省去大量的现场钢筋绑扎和模板支撑工作量。现浇层叠合后,叠合楼板的刚度与传统现浇楼板的刚度一致,与周边梁或墙体连接牢固。需要更新观念的是,要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理念来统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凡是符合产业现代化要求、具备产业现代化特征的任何建造方式,只要能“两提两减”,即提升质量、提高效率、减少用工、减少污染,都应该加以应用,协同发展。
        3.4创新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标准
        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相应政府部门的支持,所以需要政府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作业规范和作业标准,从而促进装配式工程技术能够不断的发展和创新。除此之外,还需要行业内部对施工工艺和作业技术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还应当加大力度,培养更多的建筑工程方面的技术性优秀人才。并让其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起到良好的技术支撑。现阶段国家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重视程度日渐增加,装配式建筑技术也应该不断的提高和创新。为此,国家相应部门应该对装配式建筑行业进行相应的调控,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上,需要相关技术部门进行深入研究和决策。不仅如此,在构件预制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也应当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管控,确保构件的质量规格尺寸都应当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来进行生产。
        3.5发展绿色节能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从生产到施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受天气、时间、场地等限制,因而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装配式建筑可以从工厂标准化生产源头控制产品质量,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生产工艺附加节能措施,使保温材料与建筑物真正实现同寿命,确保建筑工业化产品达到节能标准。在人们对住房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装配式建筑发展要充分利用传统建筑产业的优势,改善人居环境,建少资源消耗,加大技术研发力度,走出现有的建筑行业发展的困境,开辟新的建筑发展路径,才能使装配式建筑成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在不同程度的促进了城市化建设。与此同时应该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相关要领做深入地探究和分析,合理运用到工程建设当中,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晓军,俞跃忠,高访华.浅谈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20,35(3):44-48.
        [2]张春惠.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学,2020,11(10):72-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