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东公司 上海 200135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工程总承包项目(以下简称EPC项目),是指承包单位按照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对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或者设计、施工等阶段实行总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面负责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
关键词:总承包工程项目;施工组织;管理?
引言
从近几年我国工程项目设计企业的现状来看,基本沿用了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模式,即在一个项目工程上,设计企业与设计之外的要素基本没有直接的关联,是一个相对独立存在的机构。在这样的模式下,设计企业只提供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服务,与整个项目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很难发挥对项目工程的支撑作用。而在工程总承包(EPC)项目中,设计能够对整个项目产生直接有效的影响,除了为项目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外,同时也为项目其他部门提供执行标准,是唯一贯穿项目全过程的要素。在EPC项目设计管理过程中,设计要更加注重项目整体的经济性,在施工与采购方面也更加合理。此外,总承包商的设计水平决定了EPC项目的成败,高水平的设计管理能够满足EPC项目变更少、工期快的需求。可以说,提高总承包商的设计管理水平就是对整个EPC项目收益的提升,尤其是面对我国人力资源紧缺的情况,如何在确保设计管理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效率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1施工组织与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①施工质量层面所存在的问题。对于项目工程而言,其工程施工过程很容易受到多种不同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都会对最终工程质量带来较强的负面效果,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作业人员对总体施工方案与设计图纸没有做到足够了解,相关方案也没有经过详细探讨就盲目施工,那么最终的工程质量也将无法保障。对于项目施工阶段而言,如果承建团队没有对项目施工方案与图纸进行详细探讨,那么工程基础位置很容易出现偏差,地脚螺栓与预埋孔等构件也很难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建筑的结构尺寸以及各类专业设备、管道铺设等也难以满足设计标准,在此背景下,工程极容易出现返工现象。②施工进度存在的问题。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是确保交接过程平稳进行的关键,但是,在传统承包模式下,施工进度管理工作未能实现系统化与规范化,承包商对工程施工过程所采取的管理模式极为粗放,没有关注项目工程细节,缺少施工进度总体规划。虽然一些建设单位针对施工进度管理难题制定一些列的项目施工进度表,但是,这些计划缺没有真正与施工过程有效融合,没有真正落实到每一个作业段,也没有为各类先进施工工艺的推进提供有利环境,最终导致施工进度管理工作丧失效能。此外,项目工程承包商也没有采用统一的工程计划软件,进度管理工作理念较为落后,效率低下,分包单位责任意识匮乏,为一己之私而影响整体工期,最终导致施工进度严重滞后。
2总承包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与管理?
2.1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施工工艺与技术的落实度是决定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先,工程承包方需建立图纸会审机制;其次,组织专业技术团队,深入到工程现场实施定位预测量工作,详细了解现场环境、地质、水文等数据,如果存在影响施工的无用障碍物,需及时清除;再次,承包方也要做好工程组织工作,综合考量所在城市的建设规划内容,完善工程项目规划细节,并在工程现场做好围挡设计,减少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此外,承包方也要对施工用电、用水问题进行有效处理,确保施工过程水源与电力的绝对充足。
2.2引进总量控制或限额设计的概念
在项目中,必须考虑项目全寿命期的费用,因此控制项目造价成为项目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为确保项目的总体效益,在设计过程中应引进总量控制或限额设计的概念,即在满足项目合同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的应用,得到成本控制最优的设计产品。各设计阶段要按照“投资总量控制,专业限额设计”的总体原则,将设计审定的工程量和投资额自上而下分解到各个专业、各单位工程、各分部工程,实现对设计规模、设计工程量、设计标准和概预算指标等的全面控制。
2.3EPC项目沟通管理体系
在EPC模式下,一套完善、便利的管理沟通体系是实现设计与项目团队有效沟通必不可少的条件。这套项目沟通与信息管理体系应能轻易地实现项目信息的存储、传递及修改等功能。体系的建立应由项目管理组织着手构建,在构建过程中需根据项目的规模及特点进行设置,并在此基础上组织相应的人员。此外,项目管理组织应统一管理要求,并担当监督一职。总的来说,该体系的制订可从以下3方面进行阐述。①项目信息方面的标准。该标准除了包含信息交换标准外,如信息的分类、表示、编码及传输标准,还应包括信息的管理标准,如文档管理标准及安全保密标准。②项目协调程序。项目沟通与协调标准,包含通信、报告等标准;文件审核与确认程序,包含文件拷贝与保存等;项目组织界面管理程序,包含对会议的协调实时跟踪等。③项目信息平台的使用规定。该规定应当详细地说明平台程序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分别包含信息基础设置、管理系统、信息门户等方面的规定。
2.4定期总结,持续改进
一定要切实做好EPC总承包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整理工作,出现了问题及时进行统计,并且不断修改完善,全方位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此外还必须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给有关部门进行反馈,尤其要注意必须对号入座,但凡涉及设计的问题必须反馈至设计单位,另外还要第一时间处理好各个工作环节中出现的错误,及时对问题进行总结,避免问题反复出现。最后重点强调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原材料问题,鉴定原材料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并及时进行处理。
2.5施工图设计管理
控制施工图设计质量、设计进度和成本,提高设计的可建造性,为施工提供比较可靠的设计依据,是本阶段设计管理的主要目的。施工图阶段的设计管理体现在两方面。①施工图完成后的审核优化,这也是设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专业设计管理人员审核图纸的同时,设计院各专业技术总工牵头审核各专业图纸,剔除设计中的冗余度,核对图纸是否有安全风险、是否满足各专业既定的统一技术措施,最后形成各专业图纸审核优化报告,并对优化的金额予以估算,体现优化价值。如果项目业态较复杂,体量庞大,可以考虑聘请专业的优化顾问进行审核优化工作,力争做到成果最优。②施工图的外审。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采用线上审图,为了确保审图一次通过,不出现强条,有必要在线上审图之前与图审专家进行一次线下的沟通交流。
2.6信息管理措施
一般来说,EPC项目涉及的内容众多,信息资源庞大,因此要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平台。在该平台上收集了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各项信息,如采购材料的数量与金额、施工进度等详细情况,并不断地进行更新,所有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可随时查看。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力量的提升,技术日益更新,而在工程建设发展过程中,EPC总承包模式又为工程总承包安全管理工作贴上了新的标签,赋予了新的内涵。企业以工程总承包商的角色正在不断地尝试于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谋求发展路径和市场地位,因此,各个企业又必须依靠自身独特的优势,以竞争的方式夺得一定的市场,凭借自身的能力把自身推出去,在市场中找到一席地位,同时赢得市场。
参考文献
[1]高永军.EPC项目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名城绘,2019(4):559.
[2]赵增强.浅谈EPC总承包项目的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587.
[3]朱国建.EPC总承包工程造价控制的探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9):125.
[4]蒋永秋.建筑工程EPC总承包项目存在的风险及其控制策略[J].房地产导刊,2018(24):150-151.
[5]李峰,徐大为,田哲.不同承包模式下EPC项目设计管理工作方法对比分析[J].绿色建筑,2019,11(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