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9期   作者:郑贺伊
[导读] 当前房屋建筑多以钢筋混凝土材料为基础进行建设
       郑贺伊
       身份证号码:22032319860612****
       摘要:当前房屋建筑多以钢筋混凝土材料为基础进行建设,混凝土施工虽然具有经济、取材方便、结构稳定等诸多优点,但是如果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掌握和执行有偏差,将造成混凝土裂缝、稳定性差等隐患问题。因此,做好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房屋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企业的重要研究内容。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措施;
       1混凝土施工常见质量问题
       1.1夹渣
       夹渣是指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造成夹渣的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清理不符合要求及混凝土接槎处界面处理差。因此需要施工人员严格按施工方案留置清扫检查口,进行混凝土接槎处理,加强混凝土浇筑前的工序交接检查等。
       1.2露筋
       露筋是指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其原因是钢筋垫块少或保护层不足、钢筋紧贴模板、垫块破碎或移位、混凝土离析或模板严重漏浆拆模早,混凝土缺棱掉角、现浇板混凝土浇筑厚度不足、铁板登高度不合适或踩踏变形都可能导致钢筋露筋。露筋的防治措施一般有:(1)保证垫块的数量,厚度,强度;(2)混凝土浇筑时应有防踩踏措施:(3)拆模时间根据构件实体强度依据《拆模方案》具体确定;(4)保证负弯矩钢筋铁凳强度、构造措施到位及浇筑混凝土厚度符合要求。
       1.3孔洞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没有按顺序振捣,产生漏振,混凝土跑浆严重、砂浆分离,就会出现空洞现象。分析其原因:(1)混凝土振捣不实形成漏振;(2)混凝土间歇时间超过初凝时间,无法振捣导致;(3)混凝土离析导致浆骨分离;(4)模板拼接不严,漏浆导致。一般采取的防治措施:(1)加强混凝土的振捣,(2)加强混凝土进场验收,发现混凝土离析、泌水立即退场。现场不得加水;(3)先后浇筑混凝土接槎不得超过初凝时间。(4)加强交接检查,模板检查合格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1.4蜂窝
       由于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造成混凝土出现局部松酥,从而形成蜂窝孔洞。主要原因是:(1)混凝土浇筑前已经离析,或浇筑高度过高或投料过多导致离析;(2)混凝土振捣不实;(3)模板拼缝不严,漏浆。防治措施:(1)控制混凝土进场质量,同时杜绝混凝离析及浇筑方法产生的离析现象;(2)加强振捣工的培训,提高混凝土振捣质量;(3)加强模板安装检查验收,保证振捣质量。
       1.5混凝土施工缝
       造成混凝土施工缝的常见情况是施工缝未剔凿、混凝土强度不足时进行界面处理、剔凿清理不到位、接槎处理差。防治的措施首先在施工缝处(接槎处)进行剔凿处理,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表面剔凿,加强界面剔凿的过程过程控制,从而保证剔凿和清理质量,接着按《混凝土施工方案》在界面铺贴10~20厚的去掉石子的同配比水泥砂浆,进行接槎处理。
       2房屋建筑施工混凝土施工策略
       2.1原材料控制
       在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原材料是对其性能产生决定性的因素,比如水泥强度不高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改变石子粒径会改变混凝土的级配以及和易性、骨料含水量变化会对混凝土的水灰比产生严重影响。想要提升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在原材料采购和使用阶段就要加强其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设计规定选择原材料。骨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原材料,如果其中杂物超出了规定范围会大大降低混凝土强度,妨碍水泥的水花,削弱骨料和水泥的粘结性,导致水泥和杂物发生化学反应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鼓包等质量问题。为了避免出现此类问题,采购人员和质检人员要严格控制原材料,从正规厂家购入材料并且进行抽样检验,只有质量合格的材料方可入厂。采购人员还要注意多方对比材料的性能、价格等方面。


       2.2配合比控制
       应当按照实际运用的原材料设计好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比,可以通过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将标准的配合比确定,确保混凝土性能、耐久性、强度等各个方面都能够满足工程需要,同时应当考虑经济性尽量节省工程成本。砂石实际含水量和配合比设计是生产混凝土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如果出现差异或者配置不当很可能导致混合料无法使用。在拌制混凝土之前,工作人员应当测定砂石中的含水率,同时根据测试结果合理调整材料的应用。可见,要严格根据房屋建筑各项要求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只有原材料合格才能将混凝土投入使用。比如某工程采用的是C50混凝土,水胶比为0.38,该工程浇筑混凝土后持续养护28天后进行强度检测,发现能够满足工程标准要求。
       2.3温度控制技术
       影响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性能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温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水化热,如果没有正确地采取降温措施必然会导致内外温差超过25℃的最高范围而发生温度裂缝。为此,在浇筑过程中可以内埋水管,通过冷水循环带走混凝土内部的一些热量,还可以冷却搅拌用水降低浇筑阶段水化热。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还要对环境温度进行严格控制,避开高温天气施工,如果处于炎热的夏季可以选择在早晚凉爽的阶段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浇筑阶段要对入模温度进行严格控制,避免阳光直晒骨料等,确保骨料中水分充足,选用水化热低的水泥材料,将混凝土的强度减少。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还要添加粉煤灰调节混凝土的配比,检测混凝土的含水量,将混凝土可泵性提高。
       2.4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就是浇筑阶段。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成型顺利,在施工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控制模板安装过程,注意将缝隙部位封堵密实避免发生漏浆问题。在安装模板前还要注意清理干净模板,保证表面平整干净,用隔离剂均匀地涂刷模板表面,为后期模板拆除创造条件。钢筋绑扎要牢固,并且严格按照设计的位置进行安装。浇筑混凝土时要控制好坍落度,合理选择浇筑顺序和方法。如果浇筑的混凝土体积较大可以采用分层、分段等施工方式,保证内部水化热能够及时释放出来,避免发生温度裂缝。对于钢筋密度较大的位置要注意调整好浇筑的速度,加强振捣,避免石子卡在钢筋笼上影响水泥砂浆的流动。
       2.5强化养护
       混凝土养护是最后一个阶段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施工企业需要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尤其是早期养护至关重要,要由专业的人员复杂早期养护,保证混凝土的湿度,加强监测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做好混凝土强度监测,保证按照实际需要尽量将混凝土强度提升,从而提高房屋建筑的整体性能。混凝土保湿工作通常采取洒水保湿或者覆盖塑料薄膜的方式,如果混凝土塑性交底那么可以在完成浇筑作业后立刻采用喷雾保湿处理方法,避免发生干缩裂缝。温度是较难控制的一个参数。如果混凝土施工作业处于气温较低的时间那么要注意采取有效的保温处理措施,将混凝土表面热扩散减小避免内外温差过大出现温度裂缝。通常可以用毛毡、草帘等覆盖混凝土表面达到保温的效果。工作人员要注意养护时间至少为15天。当检测混凝土强度达标后可以进行拆模,拆模后还要继续进行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外表湿度,通过后期养护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的质量。
       3结语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关系着房屋的建筑结构安全,是房屋使用寿命期内的重要承载受力部位,需要我们在施工阶段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和改进,在保障质量的同时,降低施工周期和成本。
       参考文献
       [1]叶德晃.房屋建筑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7):31.
       [2]沈守全.建筑施工技术中混凝土的管理[J].建材世界,2011(4):22-24.
       [3]桂传良.建筑房屋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8(8):134.
       [4]孙佳飞.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居业,2015(12):86-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