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虹江
贵州百胜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贵州省贵阳市 550080
摘要:对民用建筑施工而言,提高地基、桩基础质量很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更加稳定且安全,在为群众安全提供保障的基础上,加快建筑行业前进的速度。由于地基、桩基础对施工技术所提出要求均极为严格,实际施工阶段,施工人员应以现场情况为依据,选择并应用切实可行的技术,真正做到既保证建筑质量,又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持。
关键词:民用建筑;地基施工技术;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土木基础建筑和桩基建设对整个工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施工中需要严格遵循施工要求,在管理者的监督下实施,并应严格管理、审核施工质量,以确保建筑质量。建筑业需要注重建筑地基和桩基础的土建施工技术的运用,确保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管理措施中,必须对管理者进行严格的控制,增强其责任;在专业知识方面,有必要引入新的技术知识,并为土木工程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1地基、桩基础定义
1.1地基
地基指的是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影响的那一部分土体。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地基对保证建筑物的坚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2桩基础
桩基础是通过承台把若干根桩的顶部联结成整体,共同承受动静荷载的一种深基础,而桩是设置于土中的竖直或倾斜的基础构件,其作用在于穿越软弱的高压缩性土层或水,将桩所承受的荷载传递到更硬、更密实或压缩性较小的地基持力层上。
2民用建筑施工特点
2.1地质复杂
各地区地貌所呈现出特点往往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平原、高原。此外,不同地貌所对应土质也有所不同,例如,黄土、淤泥,因此,它们的地基、桩基础施工难度也有所不同。
2.2存在多种危害
对土建施工而言,地下水是最应当引起重视的环节之一,即便建筑质量达标,如果地下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同样存在出现安全隐患的可能,只有做到全面预防及管控,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地基失稳情况出现,为群众安全和企业发展提供保证。
3地基施工技术
可被用于处理地基的方法较多,主要分为化学加固与物理加固两类,施工人员应以建筑需求为依据进行选择,保证建筑质量能最大限度接近预期。
3.1化学加固
该技术强调以化学物质为依托,通过将其融入土层的方式,确保土质得到明显改善,地基稳定性与承载力自然也能够得到提升。现有化学加固法主要为灌浆法、喷浆法,下文将逐一进行介绍。灌浆法,该方法要求施工人员经由灌浆管向土层送入配置所得浆液,在土层空气与水分被尽数排出的基础上,利用浆液凝结加固土质,进而达到增强承载力的目的。喷浆法,该方法所使用核心设备为钻机,先对地基进行钻孔,再利用高压脉冲泵喷射浆液,随着浆液和土体的有效融合,地基各方面性能均会得到强化。另外,同属化学加固行列的深层搅拌法也应当引起重视,该方法也需要先向土注入化学物质,例如,具有理想固化效果的石灰或是水泥,再通过搅拌的方式,形成可使基础承载力得到强化的搅拌桩。
3.2物理加固
此类技术的共性特征,便是利用机械设备对地基进行碾压与夯实,以此来达到优化地基承载力以及稳定性的目的,随着土壤压缩性得到改善,建筑施工所形成基础沉降量也将得到有效控制。
(1)振动夯实。
该方法强调先由电机向振动机械提供动能,再由振动机械施加垂直作用力,由于该方法往往要花费较多时间,因此,主要被用于加固特定区域,施工人员应在工期不被延误的前提下,尽量增加振动时间,确保振动夯实所取得加固效果与预期相符。
(2)机械碾压。该方法需要施工人员操作推土机和压路机,反复碾压软弱土层、松散土层,确保土壤密度及强度得到显著改善。若碾压环节发现存在基础沉降量超出预期的情况,施工人员应增加铺土碾压作业,例如,将铺土厚度增加30cm,并适当增加碾压次数,确保大面积填土层可得到有效加固。
(3)排水固结。应用该方法的前提,是先将竖向排水板设置在地基中,随后,结合建筑情况确定施加压力的大小,确保土体孔隙水被尽数排出,出现固结与沉降。该方法的优势主要是便于操作,可显著提高施工效率,但在适用范围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现阶段主要用于淤泥、沼泽土以及黏性土地基的处理。
(4)换土垫层。对该方法加以应用的流程如下:首先,将特定区域的软土层挖出;其次,填充不具有侵蚀性且级配合适的稳定材料,例如,干渣、碎石等;最后,通过分层夯实的方式,保证地基密度。现阶段,该方法主要被用来对浅层淤泥区及黄土区进行施工,由于该方法较易被地下水位所影响,因此,施工人员应该将施工深度控制在0.5~3m,确保其优势可得到应有发挥。
4桩基施工技术分类
4.1静音技术
根据政策条件,某些居民区有民用建筑,如果使用常规打桩设备进行操作,则会产生噪音,这可能会对邻近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为了将来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承包商已经开始研究低噪音的新技术,即基于在静压下在柔软的基础上实现桩的压接的工作过程的低噪音的桩基施工技术。并且该操作的优点在于它不仅具有低噪音,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有效地减少了诸如钢筋的原材料的输入,这使成本投资最小化并且可以对施工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4.2振动技术
振动桩技术也是一种常见的工艺,建造人员在桩位置上安装固定振动设备,然后将其作为核心对周围的土层产生共振,最终使周围的土层外观得到改善。减少桩的移动和减少桩之间的摩擦也可以降低。但需要关注的技术管理细节是在使用振动桩驱动技术时,必须首先考虑小范围撞击,使桩保持在土壤层下1mm以上,同时将锤子加长到木桩入场为止。可以通过调整锤击的力量来确定预期的位置。该技术的优势是操作无忧,简单易懂,可以缩短工程的时间,减少费用投入,但也存在一定缺点。例如,只有当施工条件较高、土壤是粘土和软质的环境中才能使用这种方法。
4.3钻孔灌注桩
对该技术加以应用的关键环节,主要有:①机械钻孔;②安装钢筋笼;③灌注水泥浆。在进行钻孔作业时,施工人员应配合使用泥浆护壁法,经由循环往复的泥浆,将钻进渣屑尽数排出,避免土层受到严重破坏,进而出现坍塌。一般来说,该技术适用土质为碎石质土、沙质土还有粉质土,但相对烦琐的流程,使该技术所提出要求较其他技术更高,且确认深埋地下状态质量的难度极大。因此,若要使用该技术,施工人员应将更多精力放在质量检验、现场管理上。
另外,近几年得到广泛应用的树根桩,同样属于钻孔灌注桩,其直径往往在100~250mm,施工流程和钻孔灌注桩大致相同,二者唯一的区别是树根桩需要通过对多个桩体进行灌注,形成可使土体得到加固的树根桩基础。和钻孔灌注桩相比,其优势则体现在对场地要求较少且不会给既有地基带来严重破坏,符合民用建筑施工要求。
结束语
近几年,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无形中加快民用建筑前进的速度,人们对此类建筑所提出要求也变得更为严格。在实际施工时,施工人员应将重心放在地基和桩基础上,这是因为二者对建筑整体质量有决定作用,只有做到科学选用施工技术,才能确保建筑拥有符合预期的良好质量,充分发挥其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广志.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探讨[J].砖瓦,2021(01):162-163.
[2]王鑫.民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及其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3):35-37.
[3]林久.关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施工技术的探讨[J].福建建材,2019(05):63-64+116.
[4]孔庆灿.民用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管理[J].住宅与房地产,2019(04):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