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9期   作者:刘消骥
[导读] 近年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迅速,合理的运用相应
       刘洧骥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电建成都建筑工业化有限责任公司      610000
       【摘要】近年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迅速,合理的运用相应的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方法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本文就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优势以及施工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就其施工技术要点和质量管理方法进行探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前言
       装配式建筑是指其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结构系统由混凝土部件(预制构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因其高效、环保等特点,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具体的运用层面特别是在安装、节点连接等方面因为施工技术以及质量管理方法的跟进不及时,现阶段并未真正发挥出装配式土建筑的优势。本文针对现阶段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主体施工过程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合理利用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方法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优势以及施工问题
1.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优势
1.1.1有效缩短工期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其主体结构通过预制的部品部件在现场拼接、连接等完成,与现浇结构相比能有效的减少现场支模、浇筑等工序,同时其部品部件可以在项目施工前提前在工厂中制作完成,能够大幅的缩减项目工期。
1.1.2高质节能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部品部件为工厂化制作,制作精度高、废品率低,更加节能环保。同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现场,湿作业大幅减少,对环境更加友善。同时通过特定的节点设计可以实现建筑物生命周期内构件的维修和更换,更好的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1.1.3 降低造价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可以有效的减少一次性施工材料的投入,同时大幅减少现场用工量,面对劳动力成本大幅提升的现状,具备极大的成本优势。
1.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问题分析
1.2.1现场施工问题
       现阶段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标准化程度不高以及现场施工技术储备不足等原因,常引起现场一些施工问题。如支撑体系运用不匹配出现安装偏差、接缝处理不善出现漏浆以及灌浆不饱满等问题。其中灌浆技术的运用不熟练会造成较大的质量问题。
1.2.2设计的影响
       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是否合理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也非常直接。

例如,没有合理的拆分造成现场吊装困难;设计标准化程度不高造成现场操作繁琐影响效率易出错;连接节点选择不合理造成现场安装困难等。
2.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和质量管理方法
2.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2.1.1现场组织
       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来说,项目的组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施工前期应根据项目现场的情况,如塔吊吊重等实际与设计做好前期的策划,施工过程中针对各类部品部件的进场时间、顺序以及临时堆存都需要做好合理的专项规划。
2.1.2吊装施工
吊装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吊装环节的控制直接影响到质量与安全。构件进场后,暂存在临时堆场,并应做好临时保护。起吊前,应严格按照吊装操作规程,对吊具吊索进行检查。吊索与构件之间的角度不宜小于60o,不应小于45o,这一点往往因操作的随意性被忽略。起吊时,应将构件先吊离地面200~300mm并悬停检查,合格后按照慢起、稳升、缓放的方式操作,整个吊装过程吊物行经路径均不应站人。构件吊装校正,可采用起吊、就位、初步校正、精细调整的作业方式保证构件安装准确。
 2.1.3灌浆套筒连接
       灌浆套筒连接技术是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难点。针对作业人员需要重点培训,加强细节管理。灌浆前应先对每个套筒的连通性进行检查,可采用对各孔洞进行通水检验的方法。灌浆料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用水量进行拌制,并对其拌制温度、流动性等指标进行检验。采用连通腔灌浆时连通距离超过1.5m时应进行分仓处理。在灌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灌浆压力进行控制,在灌浆结束后尚应注意是否有浆液回落的情况,必要时可采用超灌的方式。
2.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方法
       根据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建设特点,在施工质量管理方面在传统的现场质量方法之外,尚应加强信息化管理以及BIM技术的应用。针对各类构件应通过信息化手段如预埋芯片等方式,对其身份信息进行标示,如所在高程、平面定位等,以便在现场安装时的定位、复核;同时对各类构件的生产过程质量检验、原材料等进行全方位的溯源管理。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前应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对安装、连接、支撑等环节进行模拟,以解决设计及施工组织中的问题,同时可通过BIM技术与构件自身信息化的融合形成统一的管理平台,对项目实施全周期进行实时监控,以促进现场作业的高质、高效。
3.结语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施工,应根据装配式建筑本身的特点,对重点的技术环节进行控制,必须加强细节管理和一线操作人员的培训,同时应通过信息化手段及平台对各环节施工过程及质量进行管控,才能保证项目高质、高效的完成,并真正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韩懿.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方法探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03):40-41.
[2]刘正文.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科技,2021(02):94-95.
[3]王玮.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分析[J].四川水泥,2020(11):216-217.
[4]张大森.绿色建筑背景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27):129-130.
[5]吴晓涛.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2):181-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