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文忠
身份证号码:46000319930623****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和监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周期长、投资多、技术要求高、内部结构复杂、外部联系广泛,因而面临的风险因素也比较多,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大、专业性强、损失牵扯各方利益、损失连带性强等特点,如果要想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那么就要对整个施工全过程采取一定的手段和人为的进行管理。管理者更应该重视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完善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机制、健全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识别能力,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加强施工现场的风险管理,同时要采取相关的手段来应对风险,这样可以有效的化解风险,把被动变为主动,把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才能更有效率的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 建筑工程监理 风险管理
工程施工具有流动性大、完工时间长、外部制约性强、协调关系复杂等特点。工程监理是将工程中的问题进行规避,避免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工程监理是规避工程风险的一项工作,规避安全事故、规避风险的一种方式。工程监理阶段工作的特点是有些部分同时施工,有些部分相继施工,这就决定了工程施工阶段的风险存在于各环节间,即既与某一环节紧密结合,又与其他环节息息相关。一旦潜在的风险没有实行有效监控,发生损失后,往往引起的是连锁反映,形成灾害链,这也是工程施工过程中风险存在的特点。
一、建筑工程监理的作用
开展工程监理工作,不但可以保证工程按期完工,还能降低施工事故的发生几率,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加强工程监理可以让各种决策具有严谨性、可行性,在提高决策质量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因为监理过程中对风险有基本的把控,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施工现场存在很多不能确定的因素,所以施工单位不能准确的对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进行预测,这就需要不断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理,才能更及时的了解潜在风险,然后依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针对已经发生的风险要采取系统的、全面的方法来处理,减少决策失误以及由此带来的损失,促进决策的科学性。
二、优化建筑工程监理的控制措施
(一)重视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1.通过知识教育来提高管理者和施工人员的风险意识
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风险意识淡薄的情况,我们就需要对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特定的风险意识相关知识的教育。通过特定知识的学习来,增加员工自身对于风险管理的意识,从根本上解决风险意识淡薄的现实情况。在工程施工期间,环境会有各种随机性的风险发生,这对于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每一项工程进行施工之前,相关管理者都需要对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个问题及相关风险有着大致的预测并对问题进行规整,分析其中出现的原因,最终制定出防止风险发生的具体策略。为了相关管理者能够达到这一要求,施工单位就需要对基层管理者进行特定的风险意识知识的培训,锻炼出他们对于风险的高度敏感性,从而在风险意识上能够得到一个质的提升。
2.制定风险意识的考核制度
为了切实的落实员工风险意识的相关工作,施工单位就需要建立比较合理的风险意识的考核制度,对于在岗人员的风险意识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比如说可以对在岗人员进行相关风险知识的提问或者考察查在岗人员对于施工期间相关风险设施的检查情况。在考察制度制定之后还需要有奖惩措施,通过奖励相关工作突出的人员来鼓励整体员工加强自身对于风险意识的重视度。
(二)完善监理和施工工作的管理机制
风险管理机制是风险管理的核心要素,是单位内部建立的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
首先,要单独设置一个风险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风险管理分析人员,这样可以把风险管理工作放在首位,风险发生时,有效避免不同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脱,也可以监督风险管理机制的落实。其次,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应包括风险识别机制、风险评估机制、风险处理机制以及风险监控机制等等,其中每个环节都应该有明确的岗位及岗位负责人。例如:施工过程中为了预防工程质量风险,就需要提前识别影响工程质量的风险因素,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对施工质量目标的影响程度,并针对性的制订风险应对计划,当风险发生时需要及时、准确的做出风险应对措施,之后还要做好有效的监督工作,主要监督风险应对的措施是否有效以及除了已识别的风险外是否产生了新的风险。此外,对于建筑行业内的标准,要坚决进行维护,只有这样,建筑工程的部分风险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规避。
(三)健全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化的信息风险管理系统对于那个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风险,有着比较科学的预测。通过具体的实时数据分析能够加对现存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显示,从而方便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风险的及时排查。要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就需要引进专业的信息管理人才对该,对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各个危机情况,有着合理的风险掌控。风险管理与信息系统需要管理者拥有着较好的信息,管理和维护的能力,熟悉相关的计算机操作。同时一定要加强管理者工作时的绩效管理,让其认真对待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管理者是一个施工团队的领导者,其自身工作效率的提升,必将会使得整个施工过程有着速度上的其他提升,保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良好运行。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也将彻底的改变整个施工工程的综合管理能力,将施工风险管理带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对于促进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提高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识别能力
风险识别能力的提高必定可以将施工的整体效率提升一个档次。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风险识别就是通过有效的手段将现存的风险识别出来并进行及时的排查,可以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实施。因此如何提升整个工程的风险识别能力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
在提升风险识别能力的过程中,可通过“基层员工反映问题,管理者讨论问题,引导者作出决断,员工最终反馈 ”的相关方式,来对风险识别能力的提高作出工作制度保障。
基层员工反映问题是指定期召集工地中所有从事基础建设的员工,进行集体性的反馈消息,对整个施工单位以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着全面的阐述。可以定期的召开员工反应会议,把施工过程现状的方方面面有着比较全面的。从物料到建筑方式以及建筑效率等,每个小的细节都有着具体的问题反映。风险识别的能力提升必定要建立在对于现存的各种施工问题的详细了解之上,风险都是由现存问题所引起的。因此对于现存问题有着全面的了解,将对于风险识别能力的提升有着本质的促进作用。通过上面的这种“基层员工反映问题,管理者讨论问题,引导者作出决断,员工最终反馈 ”的相关方式,能够切实的提高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识别能力。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和监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周期长、投资多、技术要求高、内部结构复杂、外部联系广泛,因而面临的风险因素也比较多,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大、专业性强、损失牵扯各方利益、损失连带性强等特点,如果要想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那么就要对整个施工全过程采取一定的手段和人为的进行管理。管理者更应该重视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完善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机制、健全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施工过程中的风险识别能力,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加强施工现场的风险管理,同时要采取相关的手段来应对风险,这样可以有效的化解风险,把被动变为主动,把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才能更有效率的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参考文献
[1]何志祥.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的作用与控制措施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
[2]陈德新.建筑工程监理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居舍.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