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朝楷
身份证号码:51012519851021563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政府对环保越来越重视,中央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方针,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符合绿色建筑施工理念,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装配式建筑因生产效率高、节能环保等优点被大力推广,发展迅速。但装配式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和管理一体化各个环节的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施 工 工 艺 不 成 熟、设 计 缺 陷、施工 质 量 管 理 体 系 有 待加 强等。本文就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就相应的防范对策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研究
引言
装配式 建 筑有别于传 统 建 筑,其施工不受 气 候 条 件 影 响,而且 装 配 式 建 筑 构 件 在 工 厂 批 量 生 产 后 运 至 现 场 安 装 施,所以装 配 式 建筑 在 建 造速度更胜一筹,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但是,装配式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如灌浆技术、材料、模板等,本文将根据装配式建筑应用现状,提出优化建议。
1 工程背景
为响应国家环保方针,提升在建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背景项目应用预制装配技术,装配率达到50%,减少抹灰工序,预制构件实现工厂化生产及工业化安装,节省物力、人力,项目整个施工作业过程绿色环保,建设行业主管部门曾组织同行前往观摩。

2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优势
2.1绿色环保
装配式建设施工中,由于大部分构件采取现场外加工,预制后运输至现场,然后拼装施工。与传统浇筑施工方法相比,不需现场浇筑、振捣混凝土,对应大型机械设备的应用较少,同时避免了使用木模板对木材的 损耗,整个施工过程无建渣粉尘、噪音小、绿色环保
2.2模板标准化施工
现场浇筑施工中,一般步骤是现场搭设脚手架、拼装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拆模、养护。模板工程作为整体施工环节的关键部分,与装配式构件有所不同。传统木模板一般不仅能周转6-10次,由于回收率低,不能使用的木模板只能作为建筑垃圾处理。通过加强模板标准化施工,提高整体施工效率,可为后期钢模板预制奠定良好基础,确保模板重复利用率,降低预制成本。
2.3施工效率高
预制构件运输至现场后即可拼装,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不需进行支模、浇筑、养护处理,大幅度减少工作量,整体施工效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可实现人力、物力的节省,实现施工周期的大幅度降低,加快项目进度。
2.4安全系数高
传统浇筑施工,木模板需要现场加工制作,大量专业的木工支模,施工作业空间小。装配式施工避免大量人工的投入,减少安全隐患,安全系数相对较高。
3 预制构件主要工艺
3.1 施工准备工作
预制构件加工前要审核模具图、配筋图、预埋吊件及其他专业预埋件的布置图。生产单位要编制加工和运输方案。预制构件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影响到 整 个 装 配 式 建 筑 结 构 安 全 性 能。对进场的装配式 构 件 原 材 料 (钢 筋、沙 石、水 泥、外 加 剂、预 埋 件 等)进 行 检 验,合 格 才 能 使 用。模板 的 刚 度 、强 度、平 整 度 和尺 寸 偏 差符合设计和规范 要 求。在浇筑之前严格复合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位置和尺寸,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及时纠偏。根据构件尺寸规格合理选择振捣棒,混凝土振捣要快插慢拔,不漏振。浇筑完成后根据规范要求及时养护,防止裂缝产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拆模,防止拆模过早造成预制构件破损。
安装施工单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吊装、外墙板缝施工和灌浆施工方案。总包单位依据预制构件的重量和使用位置布置塔吊的位置和选定型号,并合理设置预制构件的堆场,避免二次转运。安装之前,要组织各专业进行详细的图纸会审,解决图纸中各专业矛盾的地方,为后期正常施工奠定基础。同时进行三级技术交底,让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工艺和流程,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保证装配式构件安装质量。
3.2 放线定位措施
施工放线不准确或则预制构件尺寸偏差,导致安装偏位、错台、垂直度偏大。外墙构件之间如果存在拼装接缝,使用过程中有严重的渗水隐患。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制作专门的定位设备定位钢筋,避免振捣混凝土导致钢筋偏位。先清理干净墙板下面的现浇板面,洒水湿润后放置金属垫块,为了有效控制预制墙体的标高,垫块对称布置且距墙体两端300-500mm,最后吊装模板。使用撬棍调整墙体根部以定位线为基准定位。当地面混凝土强度达到15Mpa以上时,可以在地面上预留的膨胀螺栓和预制墙板上的预埋螺栓之间安装斜支撑,用两米测尺检测预制墙体垂直度及复测墙顶标高,把吊钩松开,利用斜撑杆调整墙体垂直度直至合格。
3.3 墙柱安装
沿墙体底部铺设坐浆料,并用灰刀抹压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形状,中间高约3-4cm,两侧高2cm,沿每个注浆孔依次注浆。为了防止对墙体扰动,套筒中的注浆强度达到35Mpa以上后才可拆除支撑进行后续施工。现浇墙体部位钢筋按照传统工艺要求施工即可,而绑扎预制墙体间现浇暗柱节点钢筋时,要先将两边的暗柱插筋弯向两侧,由上至下绑扎暗柱插筋的箍筋,然后将箍筋平面的甩出筋、箍筋和主筋绑扎固定就位。由于墙板之间的空间狭窄,采用闭口箍更易绑 扎。 暗 柱 插 筋 以 上 范围 箍 筋 套 入 相应 位置,并 固定 于 预 制 墙 板 的 甩 出 钢 筋 上。将 暗 柱 竖 向 钢 筋 与 插 筋 绑扎 牢固 。预制墙体利用预留的对拉螺栓孔加固模板,从而确保墙板边缘与后支模板连接牢固,转角部位、水平部位钢管加固,防止胀模。模板接缝处粘贴海绵条以防止漏浆污染预制墙板。
3.4 叠合板安装
按照叠合板编号顺序将叠合板坐落在支撑顶面,确保板底与叠合梁的接缝到位,叠合板入墙长度1cm,四周设置海绵条,避免漏浆。梁钢筋绑扎后预埋水电管线,开始绑扎板面钢筋,再复测墙柱模板,合格后抄测混凝土控制标高。
3.5 预制楼梯安装
在安装预制楼梯前先施工楼梯平台和平台梁,分别在楼梯平台梁相应部位甩出预留2M16C级螺栓,在本层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吊装预制楼梯,安装完毕后及时将踏步面铺设油毡并用木模板保护,防止楼梯踏步棱角损坏。
4 常见质量问题及防范措施
4.1 平板断裂
跨度较大的叠合板在运输途中相互挤压,以及构件吊点设置不合理,挠度超过设计极限值而开裂,甚至产生贯穿裂缝破坏整个构件。构件在预制加工过程中由于养护不到位导致板面翘曲、棱角破损和吊装预埋件脱落。设计时合理设计叠合板的跨度,减小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挠度,降低运输吊装过程中的破损率。可以根据构件的不同尺寸量身定制特制的护角, 材质可以选择橡胶或塑料以利于重复利用。同时,采取适当加大构件之间的间距的措施,避免构建运输过程中相互挤压碰撞。预制转角板因其结构比较薄,在运输吊装过程中转角位置极易断裂。对此,可以根据转角板两边长度设计L型吊具,将应力传递给吊具,转角板的刚度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作用,降低其在运输吊装过程中的破损率。三明治外墙由结构层、保温层和外饰面三部分构成,保温层因材料不统一极易发生脱落、断裂。
4.2 预制构件连接问题
由于预制墙板注浆孔堵塞、或注浆孔清理不到位使灌浆不饱满,仅仅通过墙板上溢浆孔流出浆液不足以判断灌浆饱满,使墙板竖向连接不够密实、牢固。灌浆料要保证其强度和符合设计要求的流动度,预制框架柱和墙板下面的封模材料要能够抵抗注浆压力,防止漏浆或灌浆不饱满。灌浆前检查套筒是否堵塞,清理干净里面的障碍物并用水冲洗 干 净。安 装 连 接 钢 筋 要 确 保 和 预 留 钢 筋 的 位置 对 齐。为保 证 灌 浆 的 饱满 , 持 续 灌 浆 直至 注 浆 口 上 方 的 溢 浆 口 连 续 溢出 稠 度 稳定 、连 续 的 浆液 后 停止 注 浆 ,并用橡胶塞封堵注浆孔。低温气候灌浆要使用无收缩的灌浆材料,并采取有有效保温措施。预制构件生产时的预埋的套筒孔径小,定位不精准,导致预埋的注浆套筒和连接钢筋错位。现场安装时只能通过弯折钢筋或重新钻孔的方式对位连接,这样对主体结构安全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经设计同意,适当扩大对位孔径可以增加预制构件钢筋的入孔率,加强预制构件的有效连接和整体性,另外提高预制加工厂的生产标准也可以解决钢筋和孔洞的对位问题。
4.3埋设问题
由于管线固定不牢固,混凝土浇筑振捣易发生混凝土堵塞管线或管线偏移甚至脱落,给后期穿线造成很大的困难。另外,现场组装预埋管线时没有考虑转角问题,预埋线管转角角度太小也会导致穿线困难。浇筑混凝土钱将专门的接线盒焊接牢固,防止振捣偏位,浇筑前加强质检,振捣过程中随时观测,发现预留预埋偏位或脱落问题,立即整改,提高管线和预埋件的安装质量。
4.4成品保护
某些项目为了满足安装进度要求,提前进场大批预制构件,长期存放又无保护措施,造成外露钢筋锈蚀而留下质量隐患。或则场内运输及吊装过程中,操作不规范造成成品破损,随意踩踏钢筋导致钢筋偏位。因此,现场要合理安排预制构件的进场时间和数量,即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又不过分占用堆场。对现场堆放短期不安装的构件用熟料薄膜或者彩条布覆盖,给外露的钢筋套上钢筋保护套,降低环境对构件的影响。预制构件堆场要做好排水措施,四周设置排水沟,场地要采取硬化措施,构件采取上盖下垫保护措施,设置必要的支撑防止预制构件倾覆。预制框架柱堆放不大于3层,高度不超过2米。预制叠合梁堆放不大于与1层。预制墙、预制叠合板堆放不大于5层,高度超过2米。加强对作业班组的技术培训和交底,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方可进场施工,减少对破损构件的修补,同时提高了预制构件的安装质量。
5 结束语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作为新工艺处于初期推广应用阶段,质量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政府通过规范行业标准,给予装配式建筑相关优惠政策,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优化设计,改进工艺,以及加强对装配式建筑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等措施,一定能够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向更高层次发展,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向前迈进一大步。
参考文献
[1]?贾晓英 . 建筑工业化与工业化建筑 [J]. 科技信息 ,2012(08).
[2]?张传生 , 张凯 . 工业化预制装配式住宅建设研究与应用 [J]. 住宅产业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