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路网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行车策略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3月9期   作者:苏毅
[导读]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受到客流量的影响较大,在城市
       苏毅   
       云南京建轨道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受到客流量的影响较大,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行车的难度,由于路网客流量有着诸多的特点,进而形成了轨道交通路网客流量的流动特征,像时间上的特征,也就是指早晚高峰、低谷期,需针对客流实际情况进行组织行车策略的调整,而在空间特征方面,又被分为区段客流量与方向客流量,需要在组织行车时,综合考虑各个空间的客流量,并采用相应的组织行车策略,以保证轨道交通的高质量运输。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运输;组织行车

       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使得城市人口数量逐渐增多,进而增加了城市的建设规模,城市轨道交通规模也随之变大,逐渐向城市周边延伸。所以,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非常重要的交通运输设施,提高了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极大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其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每天面临着较大的交通运输压力,再加上受到客流量波动幅度过大的影响,降低了组织行车的质量,需要城市轨道交通正确的看待组织行车面临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以提高组织行车的效率与质量。
       1.路网客流特点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着城市交通运输的重担,需要其组织行车的高效化,以满足乘客及时出行的需求。城市轨道交通通常采用的是电力驱动,对城市环境没有影响,并且运输速度快,运输量大,使其在城市交通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为了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较高的运输质量,在组织行车过程中,应明确其路网客流的特点,以作为轨道交通日常运营管理的参考。目前,路网客流特点主要的表现如下,第一,单向峰性,这在早晚高峰非常普遍,以上班族为例,早高峰阶段集中向市中心方向出行,在晚高峰阶段,则是由市中心向城市周边出行,学生群体也是早晚高峰阶段在家和学校之间往来;第二,双向峰型,也就是该阶段整个轨道交通的客流都非常集中,上下车乘客都非常多,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城市的繁华区域;第三,全峰型,也就是指城市轨道交通客流一直非常集中,没有时间上的差异,大的客流量持续稳定,比如,在火车站的城市轨道交通,轨道交通全时段运行过程中上下车乘客数量都非常多。
       2.基于路网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行车策略
       2.1基于路网客流时间特点的组织行车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人们日常出行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需要保持其运行的可靠性,满足不同乘客不同时间段的出行需要,应在组织行车过程中,对各个时段的客流量进行准确的评估,以采取分时段的组织行车策略,做到动态化调整轨道列车的对数。从轨道交通运输全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客流量在早晚、节假日较多,在此阶段需增开列车,还有就是以上两个时间段之外的低谷期,而在此阶段则要合理的减少开出的列车对数,增加列车发车之间的间隔,停止运行的列车则开始进行日常性的检修与保养,以维持列车良好的工作状态。


       然而在减少列车数量时,还会出现这一现象,当客流量较少时,留下的列车运力还是超出需要运输的客流量,那么会导致大量的列车资源浪费,没有节约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成本,那么会影响到轨道交通运输的经济效益,针对此种情况,需依据路网客流量不同时间段的表现,采用动态组车策略,第一,尽可能做到开出列车的对数最少,针对轨道交通中实际的客流量,开出相应的列车对数,以实现开出列车对数最少,以及要对列车的开行频率进行合理的控制,以保证乘客等待时间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维持轨道交通良好的服务形象;第二,在客流低谷阶段,减少开出列车对数的同时,要尽可能增加发车间隔,以保证列车运力的利用率。
       以上两种组织行车方案在实际的应用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第一种方案,减少列车对数,在低谷期间的运行,容易导致过高的空载率,浪费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力,而第二种方案,其增加了发车间隔,也就是两趟列车发车的时间间隔较长,变向的增加了乘客的等车时间,由此引发乘客的不满。基于以上分析,建议在组织行车时,可采用短列运输方案。该方案主要是对列车发车间隔时间进行有效的控制,合理的减少列车对数,编组车辆以及停站时间,以尽可能的缩短发车间隔,保证组织行车的合理性,减少乘客等待时间,而且短列运输解决了列车空载率过高问题,节约了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并全面提高了轨道交通的运行质量。
       短列运输在客流高峰阶段,可以采用二合一的策略,将二列列车合成一列,按照既定的路线运行,在低谷期阶段,将列车由一列分为两列,从而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输效率,也可采用分段运行策略,也就是将轨道交通的路段进行分解,短列列车在一个路段上来回运行,以此来保证轨道交通运输的高效化。但是应用短列组织行车策略还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列车整体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以及在分解和组合过程中,需要增加司机室,进而增加了轨道交通的列车成本支出。
       2.2基于路网客流空间特点的组织行车
       从客流空间上来看,其在组织行车时,通常采用了两种组织行车对策,一是,区段组织行车,依据轨道交通线上各个空间客流实际情况而采用的组织行车策略,像路网整体客流量较大,然而各区段之间的客流量却完全不同,则需要在客流量大的区段增加列车,不进行全线的列车调整,针对区段进行列车的调度,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的同时,可降低轨道交通的运输成本,不足之处是增加了列车调度的复杂性。所以在使用该组织行车方案时,必须要保证行车方案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并且要确保增开区段列车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其发生故障问题,导致该区段运输事故。二是方向组织行车,其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双向型,也就是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不大,在组织行车时,需要满足双向客流出行的需求,安排与两个方向客流量相匹配的列车运力,以充分发挥出列车的运输效能,保证轨道交通运输的质量。第二种是单向型,也就是指往一个方向去的客流量较大,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过大,因此,在组织行车时,通常采用的是两个方向运力均衡的策略,那么会导致一个方向列车无法满足客流量的要求,而另一个方向则存在运力浪费的问题,需要从停站时间入手,在确保运输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开出列车的数量,以提高列车的利用率。
       2.3列车发生故障后的组织行车策略
       列车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无法避免出现运行故障,因此影响到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输。需要及时的调整组织行车方案,以维持线路运输的良好秩序。第一,针对列车故障问题,需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当有列车出现故障后,可以立即启动预案,加快恢复交通运输的速度;第二,制定的应急预案要具有针对性,像列车通信系统中断,或者是列车门打不开,以及列车突然停止运行等的应急预案,要保证预案的实效性和可用性,以此来保障轨道交通运行的安全性。
       结语:轨道交通是城市非常重要的公共交通运输设施,其每天承担着数以万计乘客出行的重任,其组织行车质量受到了多方的关注,但是受到客流量、地面交通、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组织行车策略与客流量实际情况不符,影响到轨道交通的运输质量,并且会造成列车运力的浪费。需要轨道交通针对路网客流量呈现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组织行车方案,尽可能提高列车的利用率,以为乘客提供满意的轨道交通运输服务。

参考文献:
[1]董振洋.基于路网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行车策略研究[J].名城绘,2019(4):2-2.
[2]许斌彬.对网络化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相关问题的分析[J].区域治理,2019,(11):183.
[3]陆烨.基于路网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行车策略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310(28):47-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