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俊
上海宝乔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1315
摘要:市政给排水工程作为城市基础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内部污水、生活用水、雨水的排放和处理工作,减少城市受污染及洪涝灾害侵袭的可能。不过由于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强,存在影响因素多,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为此,就有必要加强管理作业,合理规划施工内容,保证工程性能的发挥。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施工管理;路径
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经常会存在渗水、塌方等情况,不仅会增加施工难度,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虽然我国有针对市政给排水施工提出相关政策和措施,但在实际作业中,仍会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出现问题,所以有必要加大施工管理力度,做好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控,以优化市政给排水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的经济效益。
1给排水施工管理的意义
在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中,给排水工程系统规划不仅可以对工业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合理分划与集中净化处理,还可以在持续强降雨天气情况下汇集地表径流,减少地表径流量。更重要的是,给排水工程系统规划还有助于加快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塑造城市良好形象,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针对给排水工程施工实行全方位、动态化与精细化管理,不仅可以推动施工的有序开展,还可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达到市政部门的基本要求,满足居民生产生活的用水需求与排污需求。给排水工程施工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与复杂性较强的工作,若想提高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在加强施工管理的基础上,坚持创新施工技术。
2给排水系统施工的基本特征
2.1施工流程繁琐,施工任务量繁重
由于各个城市的建设规模不同,所以给排水工程的施工任务量也存在一定差异。而无论是何种规模的给排水工程,都包括如下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供水系统、循环水系统与排水系统。在各个系统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供水管道敷设不合理、废水流动方向与循环消毒工作相冲突等。各个系统的施工都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1]。如果施工任务量的控制不到位,不仅会影响整体施工质量,还会对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2.2管道种类繁杂,使用数量较多
给排水管道是市政给排水工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导流输运的作用。现阶段,常见的给排水管道主要包括混凝土管道、铁质管道及有机高分子复合塑料管道。随着给排水工程的快速普及,管道材料种类也是越来越丰富,如镀锌管、PPR管、铝塑管、UPVC管等。为此,在市政给排水工程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给排水管道类型和材质。
2.3施工场地混乱,人员密度较大
给排水工程作为不可或缺的市政基础设施,可以说,给排水管道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城市人口基数越大,人口密度越高,给排水管道排列越密集,给排水工程的施工难度也就越大。为此,在市政给排水工程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就应采用一系列合理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设备,以改善作业效率。
3市政给排水施工管理的可行性策略
3.1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要点
1)施工计划编制
编制完整可行的施工计划是确保给排水工程施工有序开展的必要前提。为此,在前期准备阶段,需对施工计划编制予以高度重视。由于给排水工程多在地下空间环境中展开施工,故而有必要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次序开始作业。
2)施工任务安排
结合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内容,合理划分施工区域,并选择运营资质完备、专业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施工单位。各施工单位需负责管辖范围内的地上工程和地下工程,对施工任务予以科学与合理的分配[2]。
3)施工图纸会审
施工图纸会审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图纸的完整性、精确性与可靠性,为施工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由此可知,施工图纸会审至关重要。施工图纸会审,必须由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与业主方共同参与。在施工图纸会审时,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其一,合理布置管线,避免管线出现重叠交叉等问题。如果因环境条件的限制必须出现管道交叉点,也要严格控制管道间隔距离,以免影响管道的正常使用。其二,对所有施工环节和内容展开全面且细致的核查校对,确保各个施工环节、各道施工工序与图纸保持一致。其三,优化大管径的管道设计,开展大管径管道的应急处理工作。
3.2施工阶段的管理要点
1)材料质量检验
第一,根据相关设计文件与施工规范,对管道材料的强度、密度与密封度进行检测试验,使管道综合条件满足施工要求,严禁劣质材料进入现场。第二,根据设计要求,对管道材料的尺寸规格与性能质量加以检验。
2)施工现场管理
加大施工现场管理力度,是提高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举措。施工现场管理措施如下:总承包单位要积极协调处理各分包单位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解决同类管线重叠交叉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施工范围、施工地点、施工流程、施工内容以及施工人员的重点内容;总承包单位需对各分包单位展开统一协调管理,各分包单位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任务,并与相关分包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在必要的情况下,总承包单位应与各分包单位展开协商,对施工任务实行合理调整;总承包单位要对合理调度分包单位的用电量与用水量,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洪排涝措施,促进施工作业的有序开展[3]。
3)施工管理
沟槽开挖与放线环节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如下两点:其一,在正式开挖前,全面了解所处区域的地质结构条件;其二,明确规划沟槽线路方向,使线路方向符合图纸要求。在正式施工前,指定专业人员深入现场开展地质环境勘察,根据地质环境勘察结果,编制完整性可行的施工方案。将施工方案报送至工程负责人处进行审批,经批准后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现场放样测量,明确标定中心线。结合现场地质结构条件,明确放坡系数。根据管道口径与埋置要求对沟槽实行开挖施工。在开挖施工中,如果遇到软土地基,必须及时对软土地基实施夯实加固处理[4]。
一方面,增强沟槽边坡的安全稳固性,保障现场施工人员安全,另一方面,避免管道在投入使用中出现不规则沉降,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3.3施工管理
1)管道安装
管道安装作业中,要从管道尺寸、沟槽及现场机具装备情况这三方面对安装作业加以科学把控,合理安排施工人员,注重配合性,以此确保管道的安全性,减少渗漏等问题的产生。如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塑料管材安装施工,该类型材料管道在安装中会采用热熔连接方式,为提高安装连接质量,需要先标记管道,确定管道施工范围和区域。按照顺序及所在区域将管道放置在焊机夹具上,开展管道清理工作。之后对管道连接面实施铣削处理,确保其光滑性,减少连接后渗漏问题的产生。随后开展连接面的对接工作,开始实施前期的加热处理,待温度达到规定要求后,再实施熔接,有效衔接两个管道。溶解后自然冷却,观察连接位置的具体情况,快速处理存在的问题。直到该位置管道连接质量达标后,再移动设备机具,开始下道管线的连接工作,以此往复直到连接工作全部完成。热熔连接过程中务必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开展作业,注重各项参数的准确性、可靠性。
2)闭水试验和水压试验
上述安装作业完成后,需开展闭水试验或水压试验,检验管道安装质量,确定无渗漏,以保证回填后管道的正常使用。在闭水试验中,需要注意的内容有:试验中选择的试验管道段长度应根据管径尺寸加以确定,一般情况下不会超出1千米左右,使试验段的管道与其他管道间保持隔离状态。在试验过程中,试验段两段要利用红砖砌堵板的方式加以隔离,隔离板的厚度控制在24厘米左右,并利用1:2防水水泥砂浆对砌筑面予以压平压实。
闭水试验开始前检查管道外观合理性,符合标准要求后,开展实际作业。管道内存在的多余积水需及时排出,完成预留孔洞的封堵工作,加强试验段管道的密封性,闭水试验时间在24小时左右。闭水试验中需要精确计算时间,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查看渗水的状况,每次渗水观察不得少于30分钟。按照试验标准,逐一登记记录,验收资料。开展闭水试验时需充分体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避免造成水的浪费。
水压试验前同样需要开展试验段管道的清理和封堵工作,要求作业人员严格监控封堵流程,加强密封效果。在水压试验过程中,开展巡查工作,对管道不同时间段内压力变化情况予以及时记录和分析,快速识别和处理存在的问题,降低不良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保障试压安全性。试验过程中,水压要逐步提升,待达到规定要求后停止加压,整个过程注意观察管道变化情况,详细记录参数变化特征,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增强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3)回填
回填作业开始前要先申报项目,确定回填部位,审核方案,保证回填技术及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回填施工应按设计要求回填土质,回填必须符合施工技术规范,回填范围内不得有积水、淤泥,所用填料严禁有垃圾、腐殖物等各种杂物。回填应对称、分层进行,将层厚控制在30厘米以内,每一层设置临时性的标志,避免过压、漏压与欠压,分段接缝要错开。回填后实施土层夯实处理,夯实过程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5]。回填过程中加强沟槽内部的监督和管控,以此降低回填土施加对下层管道及结构的影响,减少危险的发生。回填时,两侧及井室附属构筑物周边要同时进行,注重回填效率。
3.4竣工验收阶段的管理
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竣工验收阶段属于最终阶段,在该阶段的施工管理中需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在无法确定碳钢金属管道的强度及密实性时,要开展焊缝位置的无损检验工作,确定焊接质量;利用注水试验检验铸铁和非金属管道的质量情况,快速发现和解决问题;管线检验中需安排专人开展临时检验设施的搭设及参数记录工作,确保检验结果的精准度;检测供水、循化水、水泵等设备的运行情况,保证系统间的有效融合;加强排水井壁和井底的科学防护,减少水流冲击增大带来危险问题;循环管道大口径段施工时,需加大安全管理重视力度,避免单人作业;注重各段作业间的交接管理,加强作业的连续性;开展整个施工过程中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工作,部分资料要求签字交接,按照现有流程完成交接手续,确保竣工交付的合理性。
4.案例
以高平路排水管道预防性修复工程为例,该路段的排水管道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结构,管道管径在φ1350-1500之间,材料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建设时间在2002年。建设时间较长,为保证该条管线的安全运行,对其开展非开挖性的预防性修复工作,修复管道总长度在277米左右,采用整体固化内衬修复;检查井修复27座,采用聚氨酯裂缝嵌补+喷涂修复。工程修复中存在的问题为:
该施工路段因为临近城区主要道路,白天交通量相对较大,只能以夜晚作业为主;因为此次修复的排水管径大,采用的内衬管自重较大。整个修复过程中禁止水流通过,要考量周边居民排水。具体措施为:施工作业开展前,先与相关部门实行沟通交流,确定夜间施工的相关内容,并做好安全警示和防控措施,确保夜间施工便利性、安全性,减少对白天交通作业的影响;现场作业共配备3台20吨的吊装设备,确保吊装工作的顺利进行;选用大功率锅炉实施加热处理,加快固化进程;以联动控制的方式,对区域内的水源展开调度处理。
此外,在施工作业开展中,先进行项目现场特征的调查分析,准确了解工程项目具体情况,明确作业难点和重点,完善施工方案及工序流程,促进工作顺利进行;开展现场环境勘察工作,获取精准数据资料,同时考虑到区域地震,对施工方案实行优化调整,确保其合理性;确定三通一平政策的有效落实,对于现场存在的障碍物予以及时清理,保护现场环境。展开成品、半成品质量检查工作,将其放置在合理范围内,达到保护目标;加强过程监督和管理,科学配备安全防护设施,以确保现场施工作业质量及人员安全。工程质量得到保障后,最终的预防性修复效果方可获得高度认可。
5.结语
希望上文论述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全面了解市政给排水各环节管理,在日后工作中加大施工管理重视力度,科学选择管理模式和方法,注重管道安装环节,及闭水试验和水压试验,以保障市政给排水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程坤.关于加强市政给排水施工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砖瓦世界,2020,000(002):143.
[2]胡雅晶.解析关于加强市政给排水施工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科学技术创新.2019(19)
[3]齐蒙.市政给排水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0(5):392-392.
[4]刘祥钧,孙梦秋.市政给排水工程管理措施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6).
[5]赖汉初.市政给排水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No.537(15):13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