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3月9期   作者: 王宇
[导读]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施工中的一种重要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
        王宇

        摘要:混凝土是土木工程施工中的一种重要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施工技术直接决定着混凝土结构本身的施工质量,对建筑结构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文章概述了混凝土的施工现状,深入分析了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各技术要点,对优化混凝土施工管理、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混凝土是一种实用性和适用性兼有的新型复合材料。总体上来说,混凝土由水和砂石构成,并按照一定的行业标准进行混合过后,加以特殊材料进行搅拌使之成为一种水泥制的复合材料,在混凝土凝固之后,会变得十分坚硬同时拥有十足的耐久性,是我国目前建筑行业内部所主要应用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施工技术始终是土木施工现场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的质量好坏与否和整个施工现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只有从根本上对施工流程进行科学化管理,进一步降低混凝土建筑的质量风险,才能满足土木工程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要求。
1 混凝土施工中的问题
        1.1 地基沉降不均
        地基是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承重结构,其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工程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为了提高施工效率,没有对施工区域土质条件进行科学分析,所以在地基处理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例如:在地基施工过程中,习惯性采用高挖低填施工技术,也就是将较高地区的土壤挖出并填入低洼处,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满足地基平整需求,但是却容易导致地基沉降不均。具体来说,由于土壤密度不尽相同,导致工程在投入运行后,长时间受垂直作用力,使得地基结构中密度较小的位置不断下沉,导致整个建筑结构出现倾斜、变形等问题。一旦变形问题超出混凝土结构拉应力,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并且这类裂缝的长度和宽度会随着地基沉降不断增加。
        1.2 设计问题
        在初始设计阶段,如果没有合理规划土木工程混凝土的结构,那么将无法保证后期的施工质量。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类型、参数、构件尺寸等方面,努力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其中,混凝土裂缝是影响土木工程整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们应当合理设置混凝土的等级、强度,避免产生裂缝。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合理配置钢筋、建筑构件,避免给混凝土的结构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1.3 建筑结构变形
        混凝土梁板是土木工程建筑中受力结构和传力结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梁板强度不过关,或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拆模,会导致梁板产生裂缝。另外工程投入运行后,如果梁板长时间受超载作用力,也会导致建筑内部混凝土结构产生拉应力,从而使结构发生变形现象。一旦拉应力超出混凝土承受范围,将直接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2 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 混凝土原材料控制
        配制混凝土时,首先要对原材料进行有效检查,确保所选材料符合相关技术要求。有相关条件的企业应采用现场检测的方式,对原料的几何参数、理化性能等进行综合检测,以保证所选材料符合企业的技术要求。在材料选择中,水泥的使用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当条件允许时,混凝土的每一次配置都要选择同一厂级同一批次的水泥,尽量避免不同厂家的混凝土混和,避免不同厂家的技术要求对混凝土质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2 提高施工管理工人员素质
        合理控制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避免出现部分管理人员素质较低,而造成企业的财务损失,这就需要相关的建筑管理单位对于企业内部的建筑管理人员应该给予重视,对这些有问题的建筑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业务能力培训和思想道德建设,防止部分员工在进行材料采购时吃回扣,由于建筑材料和最终生产出来的成品建筑有着较大的依存关系,所以在进行原材料的采购时要尽可能的货比三家,在事前进行市场调查,最大程度去减少买家与卖家间的信息不对称,对于整体的成本质量控制应该发挥的作用。
        2.3 混凝土结构浇筑技术应用
        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浇筑技术是结构施工质量保证的关键,浇筑技术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施工质量。浇筑技术施工应用需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混凝土结构施工开始之前,技术人员以前做好施工摸底相关工作,及时将浇筑施工现场全面清理,增加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湿度,为浇筑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第二,结合混凝土结构施工模板,及时对相关尺寸加以复核,以此来保证施工浇筑期间所有指标符合规定要求。第三,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根据土木工程项目要求,及时对混凝土结构图纸进行审核,进一步对施工方案加以完善,以此来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第四,混凝土结构浇筑技术的应用,必须严格控制浇筑期间的温度,提前完成浇筑水管的架设,通过冷水将混凝土中的温度进行控制,从而避免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受到影响,结构出现裂缝。
        2.4 开槽填补处理技术
        在混凝土裂缝处理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结合混凝土裂缝实际情况,分析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处理措施。如果混凝土结构中产生的裂缝较大,则可以选择开槽填补处理技术。然而,这种技术虽然能够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但是需要注意裂缝处理数量。如果数量过多,需要增加开槽面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混凝土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以,在选择该技术时,首先需要保证裂缝数量有限。在该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利用专用的开槽器设备,在混凝土裂缝位置凿出3cm~5cm的“U”形或“V”形凹槽,而后将填充材料填入凹槽中,并抹平处理,常见的填充材料有:树脂砂浆材料、水泥砂浆材料、沥青材料等等,这些材料的使用都能够很好地对房屋建筑工程的结构裂缝进行处理,且处理效果较好、全部完毕后需要在表面在此涂抹一层聚合物,并对其进行科学养护,以此提高裂缝处理效果。
        2.5 养护技术
        合理的养护能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自身性能,尽量减少裂缝问题的发生。养护阶段,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和表面湿度情况。混凝土浇筑后,内外温差会先扩大后缩小,为此,我们可以通过温度监测设备监控混凝土的温度,将温差控制在25℃以内。如果外部温度过高,可以洒水降温;如果外部温度较低,可以采取覆盖草帘等方式进行保温处理。另外,湿度也是混凝土养护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混凝土浇筑后外部水分会快速散失,如果没有采取恰当的养护措施就会出现干缩裂缝的现象。为了达到保湿的目的,可喷水或者覆盖塑料薄膜。当混凝土强度达标后,可以拆除模板并且继续保湿养护,持续养护7d。
结束语
        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存在着诸多设计问题,为确保施工质量,应避免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考虑材料和技术问题。混凝土的质量决定工程基础的好坏,它既是技术问题,又是安全问题,施工中应严格控制质量,积极采取监督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预算进行施工。
参考文献:
[1] 闫坤,王晓东.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居舍,2019(29):62.
[2] 王杨兴,张尚基.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水泥,2019(10):17.
[3] 廖志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0):218.
[4] 李冉.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9(09):110-111.
[5] 孙占春.解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门窗,2019(18):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