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会
中铁十九局集团矿业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摘要:矿产资源对于国家的工业发展至关重要,巨量的矿产资源供给促进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脚步,但在我国工业不断发展的背后,是对矿产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虽然目前部分资源转向进口,但综合来考量,依然主要依靠国内资源的开采,由于持续几十年的超强度、大规模、无保护式的挖掘,导致很多地方出现土地塌陷、水质污染、植被荒芜等问题,虽然近些年国家已采取措施进行规划治理,但一些地区依旧处于矿山地质灾害的阴影中。结合目前国家发展形势,相关部门有必要在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上,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围绕地质灾害防治进行探究,为国家工业飞速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地质环境;环境保护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采矿业飞速发展,采矿难度增大,矿山往往拥有较为复杂的地质和岩层条件,生产过程存在不可预测的危险,进而引发多种地质灾害。为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在进行矿山开采之前,工作人员必须要进行一系列地质勘查和调查工作。勘查工作的进行有利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原因所导致的地质灾害的发生。
1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属于自然环境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情况下地质环境都是由水圈、岩石圈以及大气圈所组成的环境系统,经常长期的地质演化,三者之间会发生相互形式的物质转移和能量转化,从而形成一个较为稳定和平衡的环境开发系统。对于地球上的人类和其他生物来说,其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处于不断变化和运动的状态中,而人们在依赖地质环境的同时,也在加速着地质环境的变化。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要能够对生产行为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分析,并结合地质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尽可能降低地质灾害发生时对经济和资源造成的损失。
2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及其地质环境保护问题
2.1矿体物探勘查
随着矿产实业不断发展,相对应的勘查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当前,许多新兴勘查技术得到有效应用,为矿山开采提供帮助。(1)瞬变电磁法。该方法在矿石勘查工作中,瞬变电磁法得到有效应用,并且发展的越来越成熟,具有较强的应用效果。对于深度开采工作具有较强的适配性,能为工作带来较高的勘查效率,对于矿区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高密度电阻法。电阻法利用矿山与资源间存在的不同导电性,借助勘查设备对地下情况进行描绘。该方法的弊端比较适用于浅层勘查,对于深度、范围较大的勘查工作,无法保证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该方法也一直比较适用于浅层勘查区域。(3)电阻率法。电阻率法利用的是导体材料本身的特性,矿区物质存在大量硫化物成分,适合作为导体使用,并且产生的电阻率较低。但是矿山内部如果存在采空区,就会出现较大的电阻率,这样就可以根据电阻率的反应,对内部矿山的实际情况作出有效的判断。
2.2做好矿山开采前期工作调查,对矿山进行合理开采
需要相关部门积极行动起来,不断调集人力、物力和科技手段,对各处有价值矿山进行全方位调查,以科学而合理的手段对矿山进行评估,明确矿山结构、地理环境、生态组成等具体参数,做好开采前的综合评估,对可能出现矿山地质灾害的边坡类区域进行重点监控,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山体表面进行加固处理,为矿产的安全开采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通过对以往矿山地质灾害案例的调查可以发现,这些地区在矿产挖掘过程中,往往存在过度开采的情况,也就是说对于矿山毁灭性的挖掘,能够增加矿山地质灾害出现概率。
在对目标矿区做好开采准备工作后,还要有专业人员以实地考察的形式,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与经验,制定出与地质环境相匹配的合理开采计划,并且监管部门要介入,以保证具体开采过程中严格按计划执行,一旦在施工作业中发现山体或岩层出现异常,就必须对危险区域进行清场。如果出现坍塌等局面必须责令停止矿产开采,同时规范矿产开采人员的操作方式,以多种科学而合理措施共同降低矿山地质灾害发生频率。
2.3地球信息技术综合方法
在矿山地质勘查工作中,使用3S技术有利于从宏观的角度了解地质灾害分布的地点、情况、严重程度。3S技术包括:GPS,GIS和RS三种技术。例如:GPS即全球定位系统,应用于矿山地质勘查工作中可以对灾害发生地进行精确定位,为后续各项工作开展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GIS的中文名字是地理信息系统,GIS是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特定的区域和空间中的相关地理信息进行收集、扫描、分析的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对矿山地质勘查和地质灾害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将灾害的情况进行直观的表述和展示,从而进行有效的灾害防治工作;RS技术又称遥感技术,通过远距离的接触,掌握所需地区的地理情况。3S技术在矿山地质勘查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三种技术相互补充,互相支持,为矿山地质勘查和灾害的有效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增加了地质灾害防御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2.4落实矿山恢复治理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在加强对矿山地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落实好矿山的恢复治理和地质环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主要的保护措施如下:(1)要严格按照开采前制定的开采计划开展开采工作,严禁出现违规开采行为。(2)对于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渣土来说,严禁胡乱堆弃,要放置在规定区域内。(3)开采单位还要加强对渣土堆放区域内的管理工作,要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加强对现场管理的巡查和监视。(4)开采单位要针对整个矿区进行全面的监控,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开采人员的监管,从而可以有效避免人工操作失误问题的出现。
2.5滑坡防治
①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首先,需要排除坡体存在的地表水。将存在的水排除出去,避免雨水等进入坡内。基于此开展工程,制作截排水沟,引水工程等,缓解地表水排除工作的压力;对于地下水排除工作,需要采取支撑盲沟、渗井等方式进行排水工作;为了减少河水等对坡体小的冲蚀,需要建立石笼减少河水对坡体的冲蚀强度。②改变滑坡体外形:在改变外形的时候,需要先通过工程对边坡进行改善,通过削坡回填等工作,改善坡体外形,进而提升坡体的稳定性;此外,还可以采用支挡工程为坡体增加平衡条件,保障其维持在稳定的状态。③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通常对于滑坡现场,需要采用爆破、灌浆等方法,对土质进行处理,保障滑坡的稳定性。
结语
工业是国家强大的根基,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保障,因此不可能因为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就彻底放弃对资源的利用,面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资源利用之间的矛盾,需要时间和大量工作找到平衡点进行调和,需要相关部门以及企业做好矿山开采前期调查工作,科学、合理地对矿山进行开采,重视爆破手段高效应用和完善地质防护体系,在开采的每个阶段都要科学评估生态环境,加强相关部门指导和监督工作,提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成果,组织多方力量加入到植树造林工作中,尽快恢复当地的地质环境,最大限度降低矿山地质灾害发生概率,使我国矿产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淳.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问题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28):49-50.
[2]薛志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策略[J].世界有色金属,2019(15):120-121.
[3]胡倩.解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合理利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8(19):148-149.
[4]甘礼洪,李宇.关于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9(10):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