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宇琴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1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设工程的数量与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给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由于部分建筑企业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更加关注业务的拓展以及生产经营,对安全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容易引发建设工程安全事故。为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效果,风险管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就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中对风险管理的措施进行探究,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风险管理;?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应用;
建筑业是重要的国民经济生产部门,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地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建设工程施工具有劳动强度高以及作业环境复杂的特点,因此风险较大。这使得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更加重要,是保障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风险管理在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水平和成效,保障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1 建设工程安全事故
1.1 事故的特性
要想更好地预防安全事故,首先要了解事故的特性。具体而言,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事故具有危害性,一旦发生事故,必将会带来财产上的损失,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同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第二,事故具有普遍性。通常情况下,事故都是由各种危险因素引发的,而危险因素普遍存在于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之中,如恶劣的环境以及设备故障等,所以事故的发生是普遍存在的。第三,事故具有必然性。由于危险因素客观存在,因此必然会引发事故,只是事故的危害程度有所不同,我们只能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来提前进行预防,而无法做到完全杜绝事故的发生。第四,事故具有随机性。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因此人们难以对事故作出准确的预测,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事故发生的地点以及事故的危害程度等都无法做出准确的预测,因此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对事故的预防往往只能结合事故的发生规律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第五,事故具有因果相关性。事故的发生,是在环境的不良刺激作用下、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物的不安全状态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事故的原因有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两种原因相互作用并相互影响,最终会酿成事故。因此事故具有因果相关性,我们可以通过对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进而找出更加有效的管理办法,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和损失。第六,事故具有突发性。在事故发生之前往往不会出现明显的征兆,因此也增加事故预防的难度。我们需要提升应急反应能力与应急救援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事故。第七,事故具有潜伏性。事故是在各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潜伏性。第八,事故具有可预防性。在掌握事故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可以提前做好预防,有效规避事故。
1.2 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对于建设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而言,发生的原因主要分为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就直接原因而言,是指物或者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物或者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又包含着环境条件的影响,施工设备以及相关防护用品的缺陷,恶劣天气的影响等。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施工人员的操作失误、安全意识不强,或者在施工过程中对防护用品使用不当,没能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等。对于间接原因来讲,主要包括施工材料缺陷、工程设计缺陷以及劳动组织不合理等。除此之外,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不严格,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技术措施不完善以及安全防范不足等。这些都属于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间接原因虽然不会直接导致安全事故,但是会给建设工程施工埋下安全隐患,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中,应加强方案,做好防范工作,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2 风险管理在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2.1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安全监督管理措施,在多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道路工程、建筑工程以及水利工程等。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风险管理贯穿工程的始终,可以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创造更佳的施工环境,有助于保障施工安全。除此之外,风险管理还处于一种有效的规划方式,有助于规避安全事故,降低损失,并且能够起到主动预防为先的效果。
2.2 监督模式
为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力度,需要从提升施工人员专业素养以及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两方面着手。政府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加强预防引导,填补风险管理工作的空白,构建完善的监督模式。建立完善的监督模式,既要注重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同时监督管理相关部门也要积极发挥作用,全面深入地分析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结合事故发生的原因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监督管理措施。根据建设工程实际情况,构建项目风险预估、事前控制与监控的管理体系,这是保障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效果的重要基础。加强对风险管理的应用,制定科学可行的风险管理办法,同时对施工过程加强监督,确保各项风险管理办法都能得到有效地落实。除此之外,监督管理人员要提升安全管理意识,有目的地行使监督职能,尤其要加强对危险系数高的施工环节的监督管理,要在确保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的情况下才能开展施工。
2.3 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围绕建设工程项目,设置日常巡查、内部监督以及实体检测等环节,由各个监督管理环节共同构成完善的管理体系。首先要由日常监督小组负责辨识工程风险,同时加强安全监督,对施工过程进行巡查与抽查工作。其次,专项小组要加强对危险系数高的项目的监督管理,如深基坑施工以及其中设备等,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将问题及时向监督小组反馈。第三,要由检测机构对施工日常用品进行抽查,检查其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例如,检查机械设备的性能,检查安全帽的质量以及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的情况等。同样要将检查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给监督小组。最后,内部监督小组要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抽查,重点放在施工是否规范以及各项安全方法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等。要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监督小组。监督小组要汇总分析各方面的监督检查信息,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地解决措施,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2.4 管控流程
针对建设工程施工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上报给监督小组进行汇总分析,监督小组要将各方面信息进行前期审核。同时监督小组还要制定完善的监督计划与监督档案,监督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监督计划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工作,并将监督检查结果汇总录入监督档案。监督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工作能力,而且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不仅能科学合理地应用风险管控技巧,而且还要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因此,需要加强对监督管理人员的培训,帮助其提升基本职业技能和责任意识。要制定完善的考核措施,对监督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进行考核,未能通过考核的人员需要继续参加培训,直至通过考核为止。
3 结语
风险管理在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中的应用,对于保障施工安全以及确保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风险管理有助于规避安全事故,降低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与损失。
参考文献
[1]马威铭.风险管理在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中的应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8.
[2]黄庆.张占伟.建设工程安全政府监督管理体系的改进及应用[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17.
[3]于鑫.基于网格化的轨道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