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桩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探究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3月7期   作者:王啟峰
[导读] 保证桩基础的质量能够满足建筑工程上部建筑对基础承载力的要求,保证建筑物在面对自然灾害等问题上也能保持安全性及稳定性。

        王啟峰
        工作单位:5326231991011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深,我国建筑工程也在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桩基础在我国许多建筑工程中被广泛使用,它是整个建筑工程基础性的构成部分,是建筑工程质量最根本的保障,为了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必须要对桩基础的应用效果进行实际分析,保证桩基础的质量能够满足建筑工程上部建筑对基础承载力的要求,保证建筑物在面对自然灾害等问题上也能保持安全性及稳定性。
关键词:房屋建筑;桩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1 引言
        房屋建筑在具体建设实施过程当中,桩基础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与整个工程质量息息相关。通常情况下会超出地面标土层,对于上层结构能够起到一定的承重作用,而所有的承重力主要是通过墙体结构和柱体结构进行分散处理。所以说我们在针对其进行建设实施过程当中,一定要对其表现出的强度和承载力进行充分的计算,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进行应用,这样才会保证桩基础工程达到房屋建筑的使用要求标准。
2 概述
        现如今建筑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技术和材料,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基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要提升工程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就要加强基础处理,加强各项基础处理技术的应用。桩基础技术主要是对基桩和顶桩结合程度加强处理,低承台桩基和高承台桩基是实际应用中常见的两种方式,其中高承台桩基更加常见,典型的代表为预制桩和灌注桩。在具体实践中,为了将建筑的承载能力提升,保证工程的整体安全稳定,引入了桩基础技术。通过利用桩基础技术能够将建筑物的自重通过桩基础转移到土壤中,达到建筑整体稳定性提升的效果,确保建筑工程在遇到天气变化、突发事故等情况时具有更好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同时桩基础的应用在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方面也发挥着优良的作用。
3 房屋建筑桩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3.1 钻孔注桩技术
        钻孔注桩技术利用钻孔设备来完成对房屋建筑桩的钻孔灌注等操作,使用这种技术进行注桩操作时,可先形成孔,之后就会形成桩,最后实现房屋建筑桩的灌注工作。使用该技术进行建筑施工时,土体会向建筑桩体方向移动,两者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压力,通过这种压力,施工人员就能确定合适的建筑桩间距,可有效防止土体坍塌,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想保证该技术的施工效果,施工人员要保证成孔的垂直精度,施工人员通过增大房屋建筑桩的支撑面积即可提高注射成孔的垂直精度。注射成孔后,需要施工人员进行及时地进行超声波测试仪的拆除,避免土体散落造成该仪器的损坏。使用钻孔注桩技术进行房屋建筑工程建设时,为了有效避免漏浆情况的发生,施工人员要保证建筑护筒和建筑桩之间的距离不超过50mm,同时施工人员要进行建筑底梁和建筑桩之间的距离记录,从而实现房屋建筑桩的钻孔深度。
        3.2 预制桩技术
        预制桩技术主要是结合现场施工的环境特征,以针对性的方式采用不同材质进行现场制作,将制作后的桩体镶入土层内,通常情况下预制桩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的,这种桩体除了能够承受较大建筑的重量,施工速度上也比较快,整体使用年限较长,因此在施工单位中预制桩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桩体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在建造过程中相关人员要遵守打桩的秩序,严格按照相应的顺序进行操作,施工期间要合理控制挤土现象,因为土层会因这种现象而受到破坏和影响,所以可通过规划桩基础间的间隔和控制桩基础的数量改善这一问题。
        3.3 人工挖孔桩技术
        人工挖孔是灌注桩施工中典型的代表,通常在比较特殊的条件下应用此方法。人工挖孔施工技术对人工数量有着较高的要求,并且对工人的专业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建筑施工中如果遇到粉土、砂土、风化岩等多种土质的地基以及容易出现坍塌问题的淤泥、松散砂土、流沙土质中可以采用人工挖孔桩技术。

在具体应用人工挖孔桩技术过程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需要充分做好防护措施,通常需要使用井壁护圈等工具,尤其是容易坍塌的地质中更需要加强防护。在建筑基础施工中,人工挖孔桩技术施工便捷,抗震能力强,很少会严重影响周围环境,所以有着良好的环保性。
        3.4 振动沉桩技术
        振动沉桩技术是使用电动机振动产生的压力,将房屋建筑桩压入土中。使用这种技术进行房屋建筑施工时,能够减少土层中的细小空间,紧致土壤,实现房屋建筑桩的高质量建造。振动沉桩技术的使用能够有利于进行房屋建筑地基的保护,在实际的技术应用过程中,该技术具有很大的应用优势,因此很多建筑企业多使用这种技术实现对建筑工程地基的保护。施工人员使用该技术进行房屋建筑桩建设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是,一开始进行打桩时,要适当把控打桩距离,打桩距离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打桩力度要适中。
        3.5 静力压桩技术
        静力压桩指的就是将预制桩以静力压板压到土地中,这种施工技术在黏性土和软层土地基中的应用比较广泛,静力压桩技术主要是借助装机重量的反作用力,使自身的摩擦力和阻力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于是在静压力的作用下,预制桩被压入土地中。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桩基础旁边的土地会受到强烈的挤压,这难免会导致土地缝隙内的水压随之升高,这一现象的发生往往会对桩身的沉降起到推动作用。因此从综合的角度看,这一类型的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特别是在静力压桩的过程中,其他影响因素的变化比较复杂,对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
4 房屋建筑桩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策略
        4.1 做好前期的施工勘察处理
        为了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一定要对桩基础工程质量做出重要的保障,并且对每道工序进行充分的勘查分析,保证整体应用更加地准确无误,同时我们还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放线处理。除此之外,在进行充分分析的时候,一定要对存在的缺陷问题进行充分的预防,同时科学合理的数据采集,能够更好地掌握房屋建筑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同时对于具体情况的详细勘察分析有利于掌握地下土质情况。只有对各项数据进行充分的掌握,才能够保证房屋建设实施过程当中各项工序的有效配合,以此能够提高建筑结构的牢固性和安全性。因此在具体工作执行的时候,一定要针对各项功能进行仔细的分析,保证勘察工作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从而能够达到勘察的有效效果。
        4.2 合理选择桩基础工程类型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房屋建筑桩基础相关理论研究的日趋成熟,为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类型方面提供了更为灵活的选择,使得传统模式下难以完成的房屋建筑桩基础工程类型构造具备更高的可行性。由于可用于房屋建筑桩基础施工的基础构造类型越来越多,因此应根据地基主要承受建筑的重量及压力,科学选择地基工程类型。若房屋建筑桩基础地质水文条件相对薄弱,则可选择筏形桩基础,科学进行支护设计,以充分确保地基结构与土质土层的接触范围,核算基础埋深数据,提高房屋建筑稳定性系数。
5 结束语
        目前,桩基础在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中被广泛使用,桩基础的施工质量也密切联系着上部建筑物的质量,因此,在实际建筑工程项目中,需要施工单位重视桩基础的施工质量,在进行桩基础施工前,做好现场施工场地的勘察工作,选择合理的桩基础施工技术,保证桩基础的施工质量,进而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钟媛. 浅析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 .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9,( 01) : 432.
[2] 马建新.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浅析[J] .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9,( 09) : 113.


王啟峰???????????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91年1月
民族:汉
籍贯:云南省西畴县
学历:本科
毕业专业:建筑经济管理
毕业时间:2014年6月30日
现有职称: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建设管理
工作单位:53262319910114****
邮编:6630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