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有效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3月7期   作者:黄朝阳
[导读] 从材料选择到工艺要求再到后期养护都要严格把关,只有重视前期准备工作,才能确保项目保质保量,顺利完工。
        黄朝阳
        身份证号码:45272419790524****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发展日益精湛。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发挥,混凝土浇注工序出现问题或者选材配比不够合理,可能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贯穿性裂缝,进而拉低了建筑的防水性、耐久性跟安全性。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混凝土在水泥化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温度差过大而生成温度应力裂缝,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达到项目规定要求,就需要重视各个施工环节,从材料选择到工艺要求再到后期养护都要严格把关,只有重视前期准备工作,才能确保项目保质保量,顺利完工。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施工;工业与民用建筑;运用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建筑企业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所以,如何确保建筑施工质量就成为了建筑企业间竞争的一个重点。现如今大多数的建筑主体结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说混凝土浇筑施工直接关系到建筑整体结构质量。一旦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出现问题,将对建筑工程整体工期、成本及质量造成巨大影响,同时埋下安全隐患。所以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把控混凝土浇筑技术,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并不断创新优化混凝土浇筑技术,继而提升房屋建筑质量和经济价值。
        1建筑工程不同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
        1.1梁板浇筑技术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梁板结构是最为常见的混凝土构件形式。梁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承重构件,本身具备足够的刚度,而板式结构往往厚度较小,通过梁与板的结合,形成稳固的承重体系。在进行梁板的浇筑时,需要根据梁板的特征,制定专业的浇筑方案,以确保混凝土构件符合设计要求。在进行梁体的浇筑时,需要按照梁体的结构和厚度,进行分层浇筑,以确保梁体的整体质量。在梁体浇筑到相应标高后,方可进行梁板的浇筑工作。在板浇筑时,需要保持稳定的混凝土上料速度,避免对模板造成不均匀压力,振捣方向需要与浇筑方向保持一致。在浇筑时,需要控制好板结构的厚度,防止浇筑尺寸出现问题,给建筑的结构体系造成不良影响。
        1.2剪力墙浇筑技术分析
        框架剪力墙结构因其稳定的性能和良好的施工性,被广泛地应用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剪力墙作为承受荷载的主要构件,在浇筑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浇筑施工技术进行,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剪力墙浇筑时,由于墙体高度过大,需要进行分层浇筑,浇筑厚度不宜过大。为了确保剪力墙的整体性,必须确保浇筑过程的连续性,使墙体形成整体。由于墙体本身为薄板结构,所以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容易产生裂缝,后期需要对剪力墙裂缝检查工作,避免影响结构承载能力。由于建筑剪力墙需要预留预埋其他专业的洞口和管线,所以在浇筑之前需要提前做好定位工作,确保位置的正确性,避免发生偏移对墙体结构造成影响。在浇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墙体过高,往往会造成钢筋错位,影响剪力墙保护层厚度,因此需要做好浇筑过程的钢筋看护工作。
        1.3预应力浇筑技术
        预应力浇筑技术是一些特殊混凝土构件的浇筑方法。在建筑工程中,为了提高结构承载能力,节约建筑空间,往往会采用预应力构件。预应力构件通过预应力钢筋或者钢绞线为混凝土构件提前施加一个作用力,使其在浇筑完成后能够承受更大的结构荷载。这种混凝土结构的浇筑对于施工技术要求更为严格。通常情况下分为先张法构件浇筑与后张法构件浇筑。先张法建筑过程中需要避免浇筑过程中对预应力钢筋造成损坏和影响。后张法则需要控制好浇筑作业,避免影响预应力预留孔道,导致预应力筋后期张拉作业困难。由于预应力构件对于混凝土质量要求更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好浇筑工艺。


        2工民建施工期间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
        2.1模板施工
        工民建施工模板主要有钢质、木质等类型模板,其为混凝土施工基础内容,需要做好模板清理工作,将其表面杂物完全清除,如果存在锈迹、黏着物等,必要时可利用纱布进行清理,保证其表面光滑、清洁。在模板使用方面,需要对其结构是否存在裂缝问题全面检查,如果发现裂缝,需要及时封堵。可利用水泥砂浆、油毡等完成。如果利用钢制模板,使用之前应在其表面涂刷脱模剂,确保涂刷均匀,保证每块模板结构完好,提高浇注施工稳定性。
        2.2钢筋施工
        混凝土结构浇筑期间,钢筋属于主要施工内容之一,能够直接影响建筑质量。因此,浇筑之前,还需做好钢筋相关施工质量控制。一方面,严格控制钢筋材料,使用之前完成核对,注意对其型号、规格、数量相关信息展开核实,确认和工民建施工要求相符。需要注意,如果选择石粒,需要保证其高于混凝土截面总面积1/3,并位于其他钢筋的净间距2/3位置处,能够确保钢筋浇筑期间的稳定性,防止其出现变形、松动等问题,预防结构存在漏筋质量缺陷。
        2.3浇筑过程
        浇筑期间,需要及时拌合混凝土,防止“离析”问题发生,控制其倾落高度<2m;如果浇筑楼板,需要采取自由下落浇筑方式,同时。浇筑高度<1m,若采取串筒或者溜槽等辅助下料,需控制溜槽的水平倾斜度<30°。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利用分层方式完成,一边浇筑一边振捣,合理分段。
        2.4后期养护
        浇筑施工结束以后,在12h以内,结合当地环境选择覆盖方式。结构拆模以后,即可在表面上洒水,在浇筑之后7d才可洒水,需要重点控制洒水量,保证结构表面在湿润环境当中即可。除此之外,如果冬季施工,外界环境温度<5℃时,应该及时对于结构采取蓄热保护措施,可在结构表面使用外加剂进行养护。及时养护能够防止由于内外的温度差异过大,导致结构强度降低,控制结构裂缝问题。
        2.5消除施工裂缝
        工业与民用建筑是一项工程量大且工期长的项目,在建设施工当中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施工技术与工序方面的影响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存在问题。混凝土是通过水、水泥及骨料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的,在混凝土浇筑当中因为水泥水化特征及骨料下沉原因,导致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出现收缩、干裂及龟裂这类问题。所以,混凝土浇筑施工需要进行二次处理,通过抹光与压实技术来处理混凝土结构,避免出现裂缝问题。
        结束语
        总之,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建筑业具有更加广袤的发展前景,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也会越来越多。在建筑物的内部构造时,混凝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进行科学的运用,可以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在这样的条件下,施工人员就务必要对混凝土浇筑时出现裂缝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要从混凝土浇筑的每个细节进行观察,针对当下情况运用有效的方法来加强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质量,给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的工程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星权.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的现场全过程施工技术管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2):390.
        [2]沈强.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建材,2015(14):123.
        [3]陈展玉.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研究啪[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9):137.
        [4]赵宗辉.探讨工民建施工时运用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38):11-12.
        [5]赵长德.浅谈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22):11-12.
        [6]黎思艺.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实践探究[J].低碳世界,2017(30):198-199.
        [7]李建国.论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工民建施工中的实践[J].四川水泥,2015(1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