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排污许可制度运行的体制基础及困境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3月7期   作者:曹正
[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环境要求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是多样化资源持续性运用的理论归纳。

        曹正
        身份证号码:45212919890723****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环境要求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是多样化资源持续性运用的理论归纳。为此,本文结合综合排污许可制度的理论基础,首先分析了综合排污许可制度的体制条件,其次着重从宏观趋向引导、监管制度调节等方面,探索综合排污许可制度运行问题应对方法,以达到促进社会资源综合调节的目的。
        关键词:综合排污许可制度;体制基础;运作困境
        引言
        排污许可制度即进行控制污染物排放的许可制度,依据法律使得企事业单位的排污行为能够更加规范,也属于基础性的针对环境管理的制度,主要由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发放并且进行相应的监管。合理的实施排污许可制度,有助于环境保护部门对企业的排污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以及管理。而且,排污的单位以及个人也应该构建一定的自律机制,更好地履行自身的环境保护责任,促使企业的社会声誉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也有助于企业后续的发展。企业在进行生产时要尽可能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使得节能减排的目标实现。
        1排污许可制度的优势
        排污许可制度具有较多的优势。首先,排污许可制度的实施明确了各类排污单位具体的排污要求。其次,排污许可制度可以按照当地的环境容量和污染源之间的联系与差别对环境容量进行调控,不同于传统的采取浓度控制的一刀切方法,能够达到持续保护环境的目的。排污许可制度可以倒逼排污单位升级生产工艺,根据排放标准进行排放控制。此外,排污许可制度的执行能够充分利用环境容量,实现环境容量最大化。
        2综合排污许可制度运行困境
        2.1纵横交错运行缺失
        综合排污许可制度实际推行过程中,现有的环境管理制度上,各个部分监管、实施权力运用上,存在着明显的零碎、重复性较高,导致各个部分的综合排污许可制度运作连贯性不足[2]。同时,地方、中央改革部分之间的权力结构调整不够合理,各个部分环评、监测、执法活动具体工作实践内容上,存在着各个部分实现条件分析确少科学性等问题。
        2.2注重环境影响评价的细节问题
        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涉及的因素比较多,如地下水方面、地表水方面以及空气等方面。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多方面内容,尽可能从工程作业的基本情况、周边环境状况以及环境变化评估等方面来展开,同时为了能够实现更具有成效的效果,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协调配合,进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作用。而且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机制,来加强对重点污染物的防控工作,便于更好地进行环境监督工作。
        3综合排污许可制度运行困境解决方案
        3.1宏观双向调节与安排
        综合排污许可制度在当前社会经济结构迅速发展的状态下,想要实现协调规范的规整调节,宏观层面的指导和规范化分析,是不可缺失的构成部分。从横向层面而言,综合排污许可制度的推进,需要做好针对性管理。比如,综合排污许可制度在地方具体实施期间,需在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基础法律之上,针对综合排污许可的服务范围,实行许可初步检测、实际检测、对应调节等多个部分相互协调的污染调节策略。即,依据综合排污许可制度的具体需求,针对化开展污染许可管理横向条件的系统化分析,横向层面管理系列工作的对应安排,是从保障工作实施科学性性方面给予调节。从纵向层面而言,综合排污许可制度推行中的问题应对,需将国家、地方、企业等各个层级的制度很好地衔接起来,以确保每一个环节的具体落实,均能够形成垂直化的管理框架,以达到综合排污许可制度在社会发展中合理运用的目的。

比如,以国家综合排污许可制度整体标准,按照区域环境特点,具体细化成地方性条例,最终是化工、轻工业、食品生产等方面的制度实施。即,从综合排污许可制度实施的流畅性层面加以探索。宏观层面的解读,更注重从大格局方面进行制度实施情况的分析。纵横联合式的探索,为推进其活动的实施带来了减少而可靠的实践向导。
        3.2在污染物排放方面实现整合
        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制度的有效整合研究是当前进行环境污染治理改革的关键。相关的实施方案已经明确提出,在环境治理改革的基础上对固定污染源从预防到排放进行全过程的有效监控是现如今有效实现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制度有效整合的重要措施。排污许可可以在污染物的排放方面进行入手,与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合理的整合。在时间节点方面,企业的建设项目需要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和内容对相关污染源的排放进行控制,然后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结果批发排污许可证;在内容方面,要求所有与排污的审批文件相关的内容都纳入排污许可证,将排污许可证作为建设项目实际执行过程当中的重要依据。通过以上几种方式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度的整合工作是当前重点需要对待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也会呈现出更多的整合方式,也希望在未来两者的工作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3加强排污许可的宣传力度
        生态环境部门需要加大对排污许可制度的宣传力度,对排污单位做好制度解读及培训,提高排污单位环保管理人员对排污许可制度的认知,特别是需要让排污单位负责人和环保管理人员认识到排污许可制度的意义和排污许可执行管理的重要性。同时,排污单位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排污许可制度的宣传和学习,让内部员工了解持证排污、按证排污、自行监测和排污信息公开等要求。
        3.4企业理念的更新
        加强环境保护的理论学习,并将其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中,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发展前景以及相应的决策。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其最主要的责任就是担起产品或者服务的相应责任,保障产品的服务质量等,从而使其能够在生产经营中将自己的效益最大化实现。若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应该从社会公共利益进行考虑,结合企业的生产及其社会责任,合理制定环境保护的方案以及目标,基于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地制定相应的行动规则,精细化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并且将其设置为员工的行为规范。建立内部环境保护考核机制,通过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提升员工的环保意识。使得环境责任能够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体中,企业产品应该在设计时就要将环境的影响考虑到其中,完善环境友好设计,预先进行降低能源的消耗设计,提前完善进行产品回收处理的相应预案,使得环境保护很好地融合在产品生产中。针对企业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应该加强相应的环境管理部门的职能,不断改变其方式,使得监督职能可以有效行使,从而约束一些不自觉的企业。企业环境责任与其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属于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综合排污许可制度运行的体制基础及困境研究,是资源管理体制实践中不断调节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宏观双向调节与安排、核发权利严谨式管理、加强制度监管控制力度、制度实施与时代发展相互承接等方面,分析综合排污许可制度运行调节要点。因此,文章研究结果,为社会结构规整与优化提供了新视角。
        参考文献
        [1]陈昉炜.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度的差异与整合[J].环境与发展,2019(4):8+10.
        [2]董峥.综合排污许可制度运行的体制基础及困境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9):169.
        [3]张茜芸,蔡东倩,刘松华.关于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发展与建议[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0):111-112.
        [4]钱冰冰.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探讨[J].大众标准化,2020(20):10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