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勇
新疆奇木元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水利经济发展直接地关系着社会的发展,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与促进,一方面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促进我国社会的稳步提升。另一方面则能够让水利工程建设与时代的发展保持同等的步伐,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调配与保护,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这一课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重要性
前言:
在建国以后我国的各个行业都得到了进步的机会,如:农业、养殖业等逐渐地成为了我国的经济水平提升的主要推动力量,在这样的趋势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随之提升,推动了旅游、水利等行业的发展,让我国社会呈现出了新的格局,其中水利工程作为对水资源应用与保护的核心行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保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对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行探究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1水利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水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具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如水利工程中的水位增高则会使得水的流速发生变化,出现水流过慢等问题,让水中的杂质、泥沙等在这一情况下无法随着水流流动,出现自然沉淀,最终使得水的质量受到影响。另外,在水利工程中,水库的底部通常会附着一定的微生物,在水利工程的运行过程中,这些微生物会消耗一定的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让水质发生变化,进而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导致污染问题越发严重。
1.2洪涝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对水资源的年度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水利工程的建设未能落到实处,将会导致在出现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时,诱发洪涝灾害的出现,进而直接使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利于动物、植物的生存,并且洪涝灾害如果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还会出现持续蔓延的情况,最终让我国的堤防被冲毁,导致城市在洪涝灾害的影响下出现巨大的损失,甚至是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的出现。此外,因洪涝灾害而诱发的地下水的上涨问题,还会导致我国的土地出现大范围的盐渍化现象,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极大的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稳定。
2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就实际调查结果发现,我国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利于我国的长久发展,所以对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工作的落实是十分必要的,以下将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与研究:第一,洪涝灾害的出现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我国的农业行业的发展都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所以对洪涝灾害的防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水土保持与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有效策略的落实则对洪涝灾害的防治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能够让土壤入渗量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并且在部分情况下实现拦蓄径流的有效性呈现,达到较高水准的防洪性,并且在枯水期到来时达成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第二,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落实还能够让水土流失的问题得到有效地控制,通过梯田、排灌沟渠等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让水库的水流速得到保障,进而规避泥沙杂物堆积的问题的出现,让水质得到提升,并且在多种措施的作用下使得水库的使用寿命能够得到延长,让水利达到良好的持续发展的状态。第三,滑坡和泥石流是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问题,对于我国的农业等行业的发展而言具有极大的危害作用,但在水土保持工作的贯彻落实下,这些自然灾害问题的发展几率能够被降低,让各个行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得到切实的保障,并使得生态环境得到优化。
3水土保持的方法与新形势下的基层水利可持续发展策略
3.1水土保持的方法
3.1.1维持生态环境承载力
水利工程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在对以往的水利工程的建设案例分析中发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初衷相背离,而造成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则是建设单位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环境的认识较为片面,并未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此,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对自身的要求,在水利工程施工工作开始前,先组建勘察队伍了解施工地区的实际情况,收集气候、水质、土质、植物生长等方面的实际信息,以这些信息作为依据进行系统化的水利工程建设分析,确立水利工程建设目标,使得最终呈现出的建设方案能够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互呼应,为具体的施工工作开展的环保性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施工开始后,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需水量的关注,做好观察记录,在发现需水量出现变化时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需水量始终维持在最佳的范围之内,从而达成维持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目的。最后,在特殊的情况下水利工程建设必须占用耕地与居民住宅用地,对此,建设单位需要积极地完善相应的补偿方案,让水利工程建设真正地成为利民惠民的工程,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3.1.2正确理解环境对水利工程的制约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具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而自然环境也同样 会对水利工程的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对水土保持不够重视,让污染物流入到了河流中,就会使得下游土地出现侵蚀,植物大面积死亡,而水质同时也会遭到破坏。因此,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对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重视起来,积极地展开调研工作,全面地掌握当地的环境情况,提炼出其中对 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水利工程建设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努力的探寻水利工程建设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契合点,落实针对性的水土保持工作,最终使得水利工程能够 融入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当中,成为生态环境运行的一部分,进而达成水利工程建设的价值,实现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性。
3.2新形势下的基层水利可持续发展策略
3.2.1吸引多方资金建设水利工程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政府部门拨款,第二个是地方财政部门的拨款。与我国其他行业的资金来源相比,水利工程的投资渠道相对较为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利可持续发展。对此,地方政府应当紧跟新形势的发展步伐,在管理模式的优化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开辟更多的投资渠道,使得水利工程建设能够得到可靠的资金支持。另外,为进一步推动水利的可持续发展,还应成立水利工程基金组织,聘请专业团队进行财政管理,进而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度,让政府部门的压力能够得到降低。
3.2.2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改革创新是水利工程在新时期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的关键,对此,建设单位应当积极地研究优秀的水利工程建设案例,积累建设经验,依据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要求做出针对性的调整,进而达成优化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与此同时,政府还应积极的发挥自身的统筹兼顾的能力,实现对建设市场的宏观调度,让水利工程的发展能够得到可靠的支持力量,并且规避多种因素导致的水利工程建设问题,为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提供保障,最终让水利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结语:
简而言之,水利工程对于我国的和谐与稳定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是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有关部门与单位应当对水土保持工作与水利可持续发展起到高度的重视,明确当下水利工程建设的切实需要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对症下药”的方式,制定完善的建设与管理方案,让水利工程建设得到保障,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司作林.试论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J].科学时代,2014,(22):156-157.
[2] 张国林.试论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J].河北水利水电技术,1999,():75-76.
[3] 何树广,王德伟.论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