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启龙
亳州市高新区规划建设局,安徽 亳州 2368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一个宏观政策的指引,它是集乡村的社会、产业、空间、经济、文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发展宏利。进入千禧之年后,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物质水平显著提高,但农村文化建设确相对滞后。“农”与“城”的文化空间建设悬殊,村民得不到有效、系统的文化教育,严重影响着农村精神面貌的改善和经济的发展。振兴农村文化建设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步。如何培育更有质量的乡村空间,让乡村更有品味,真正地让乡村实现振兴,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建设
1目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1.1乡村文化发展滞后,缺乏内涵
目前,城-乡空间虽然实现一体化发展,但乡村仍滞后于城市。与城市相比,乡村经济主体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不均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例如,农村的文化生活还是太枯燥单调,娱乐设施缺乏,公共空间布置较少。村民的主要文化活动还是看电视、打牌和用手机上网,然而城市的文化娱乐活动已经有旅游、健身、读书、看电影、唱歌等。相比之下,农村文化娱乐活动水平不高,缺乏内涵。文化设施方面,农村文化设施少、破旧,城市文化设施先进、齐全,城市中博物馆、图书馆、体育馆、电影院、公园等随处可见。此外,农村建设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问题,无论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还是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改造,照搬城市的建设模式存在于此[1]。一些地方没有挖掘出自己的文化内涵和特色,盲目跟风。例如,大面积的文化广场、刷白墙、密集的行道树、大戏台等,没有以地方需求为导向,导致相邻村庄的面貌雷同,缺乏自己的内涵和特色。
1.2地方文化主体缺失,传承薄弱
农村文化的建设、发展和传承离不开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农村精英人才。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城乡规划理念,特别是田园城市,农村精英都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能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保护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农村相比,大城市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条件,首位度更高,能够容纳更多的劳动力。其次,城市文化设施更完善,城市娱乐活动更丰富,造成大量农村人才涌向城市,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他们不愿意回到农村。因此,许多农村变成了空心村,有些村庄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孩子。显然,这些老人和孩子不能担负起农村文化建设的重任。正是因为农村人才外流,一些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和传统习俗面临着迷失的困境,对农村文化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农村精英人才流失是制约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关键瓶颈[2]。
1.3地方财政资金紧缺,扶持不足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可以为村民传播先进思想文化提供物质场所,满足村民精神发展需要。无论是增加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还是不断丰富农村文化活动,政府都需要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更大的财政支持。然而,地方财政资金有限,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够。为保障农村文化事业健康发展,中央下发文件规定:“各级政府文化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1%,文化事业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于重经济、轻文化观念的影响和地方政府财力的制约,中央政府在县级财政层面往往难以落实这一规定。目前,我国农村文化设施大多以实际项目为依托建设,部分地区设施陈旧,功能缺失。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农村公共文化及其设施的建设都会相对落后。如果农民的公共文化活动不能顺利开展,群众体育和文艺活动就会少之又少。
2加快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2.1加强乡村思想文化建设
乡村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一是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在农村文化建设实践中,要加强措施,抓好落实。二是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加快农村文化建设,要把农民的文化价值观作为重要基础,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意识,使农民充分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价值,重拾文化自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形成共同的文化认知,促进乡村文化的转型、成长和发展。要根据农民的思维习惯和接受能力,运用多种媒体、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和各种文化活动,规范和规范农村思想教育。三是发挥农村文化的主体作用。农村农民在文化建设中具有主体地位,必须让广大农民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活动,使农村文化建设成为农民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四是完善城乡文化结对帮扶机制[3]。要积极推进城乡文化交流,组织地方艺术团体和高校师生到农村开展艺术帮扶活动,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完善交流体系,引导各类社会人才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为加快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五是形成农村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要建立健全农村文化人才培养机制,优化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和舆论环境,出台人才政策,吸引外来文化人才,增强文化活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1搞好乡村文化创意设计
文化创新是加快农村文化产业振兴的基础。良好的文化创意可以促进不同类型农村产业的发展。一是开展资源研究。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意来源于农村的乡土文化,要了解农村的历史背景、文化习俗、名胜古迹等,对乡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在传承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其内涵,并进一步体现社会经济价值、人与自然和谐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二是立足时代发展。要以乡村振兴为主题,把城乡一体化发展与文化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对文化产品进行创意设计,挖掘符合现代设计的地方文化元素,提炼地方文化特色符号,彰显乡村风情,突出文化独特个性,把现代性与诞生性有机统一起来,使诞生性融入现代性,历史性融入实用性,充分体现乡村文化特色,使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形成一系列符合当前文化创意设计理念、代表本土文化的产品[4]。
2.2加强后续的管理体制
无论是精神文明建设,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客观上都离不开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加强农村道德风尚建设,特别关注农村农民道德建设,提高农民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认识,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让广大农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积极推进农村道德风尚建设,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道德体系建设,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5]针对农民道德素质,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立足农村实际,采取适合农民道德素质现状的德育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同时,要使农村道德风尚建设卓有成效,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道德风尚建设实践,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能力。
结束语
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村民的家园、民族的历史坐标。延续本土的历史文脉,弘扬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建设美丽乡村还是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关键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搞好乡村文化建设。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02-04]
[2]李金哲.困境与路径:以新乡贤推进当代社会治理[J].求实,2017(6):87-96.
[3]刘奇.乡村振兴与乡村文化建设[J].中国发展观察,2018(01)
[4]宋江川.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文化建设研究[J].学理论,2018(07)
[5]王生长,崔佳慧.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初探[J].行政科学论坛,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