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润强
身份证号码:44032119720504****
摘要:在科学化以及工业化生产的背景下,近年来装配式建筑以标准化成产、节能环保的特点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但是由于装配式建筑发展处于初期,在建设的过程中过多的追求工期和成本,出现了很多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为此,本文分析了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并对施工质量进行质量控制分析,以期为装配式建筑提供借鉴。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在新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但在实际的施工中,构件标准化程度不高,预埋管道施工质量等存在问题,施工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都影响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质量。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技术优势
装配式工程选用的是“集约生产”这一作业形式,构件制造可达到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加工目标,大幅增强了生产效率及施工效果;PC构件的使用可降低建筑垃圾、污水等污染物排放量,具有较高绿色环保性;构件表层平整、光洁性特征明显,可为施工单位取消多道找平抹灰工序,节省施工造价成本而;一体、集成化的结构、装饰可使装配式建筑有效减少施工质量隐患,提升工程整体建设安全性。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2.1预制墙板安装施工要点
预制墙板安装技术要点主要包括灌浆技术、PC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技术。在灌浆施工中,首先拌和浆料,根据工程的要求进行配制,加入适量的水。多次搅拌,确保浆液达到均匀状态,然后静置排气。这一过程要尽量在15min内完成,要确保拌和的过程不会受到阳光直射,从而保障浆液的拌和质量。其次进行灌浆操作,控制好灌浆量,确保达到充实的状态,避免出现外溢的情况。在灌浆操作中,需要确保选择的钢筋符合施工标准,直径控制在12mm~40mm之间。在灌浆之前,需要了解现场的温度情况,做好控温工作。如果在冬天进行灌浆施工,还需要做好保温措施。灌浆结束后将实际灌浆量和预期灌浆量进行对比,确定灌浆施工的具体状况。如果超过了30℃,应当使用冷水进行搅拌。在实际操作中采用压浆法进行灌浆处理,从灌浆套管注入下排的灌浆孔,如果出现了冒浆的现象,可以拔掉灌浆管,然后封堵密实。完成灌浆后需要对构件做好养护工作,将温度控制在5℃~30℃,如果温度超出这一范围,应当进行适当的处理,做好养护工作。完成灌浆后的24h之内不能出现振动,并定期检查灌浆材料的强度,确定强度达到35MPa之后,然后进行后续的各项施工。
在PC板安装施工方面,首先固定好支撑架,将PC板运输到指定的位置。其次需要施工人员掌握PC板的安装技术,严格落实设计图纸的相关要求。利用顶面预留吊环吊装PC版,确保PC版与预制墙板紧密贴合在一起。最后拼接施工完成后,校准PC板的位置。在墙体混凝土浇筑施工方面,首先需要浇筑厚度适中的水泥砂浆,随后开展混凝土浇筑的操作。两者的间隔时间需要小于或凝土的初凝时间,施工人员把握好这一时间,并控制好振捣的时间,确保混凝土浇筑均匀,避免出现裂缝问题。在浇筑振捣施工中,尽可能地避免混凝土与预埋件及钢筋的直接接触,浇筑结束后,还需要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保障墙体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质量。
2.2预制叠合板安装要点
在对叠合板施以吊装工作时,为确保其平稳程度。施工单位可操作模数式吊装梁,将叠合板缓慢移动于预定工区。在此间,应定时开展“停顿检查”,查证时下叠合板方向与建设要求的一致性。当二者偏差出现时,需及时调整。另外,为最大化避免磕碰,施工单位重视起吊、停顿,着力维持叠合板平稳,规避不当磕碰造成的主体损伤现象出现。而在叠合板安装中,应先搭设临时支架,合理把控支撑点实际间距;处于结构层环节施工时,施工单位需科学设计支架层数;在拆除支架工作中,则需依托混凝土当下强度,当其强度可超出设计目标时,才可在叠合板安装完毕后逐层撤除支护设施。
2.3NPC技术
NPC技术即新型混凝土预制装配技术,在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用广泛。NPC技术主要是应用工厂机械化生产和现场装配的形式完成建筑的整体施工,施工人员通过使用NPC技术可以对混凝体墙梁和墙板进行有效连接,在完成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的连接后,一般情况下都会再留出一部分钢筋,方便后期的搭接操作。另外,对于剪力墙构件,其一般采用预制安装方式,通过应用NPC施工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外墙的施工量和施工难度,进而节约工程施工成本,同时满足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绿色发展的要求。
2.4节点防水措施
装配式工程项目的外墙防水施工,施工单位应突出“优先导水、防水辅助、防排结合”这一设防工作根本准则。利用科学设计、制定排水路径的举措方法,导出已渗透于接缝中的水,搭配添设排水系统,防止自然水不断渗入室内。针对性使用水流基础的“自然垂流”定律,对墙板接缝样式设置为“内高外地”企口型。强调减压空腔,预防水流受毛细效应大量倒吸于室内。除混凝土形式化的防水方式外,施工单位还可运用橡胶质地的止水带及密封胶,保证预制墙板整体密封防水系统的稳定运转,实现高质的防水施工。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做好构件的质量控制工作
构件的质量决定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质量,因此建筑工程在前期阶段需要做好对构件的质量控制工作,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选择生产厂家时需要严格审查他们的生产资质,并对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构件加工结束后需要进行抽样检查,确保构件的质量符合施工标准。根据构件的特点制定运输和堆放计划,在正式施工前再次进行构件的抽样检查工作,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到工程施工中,保障工程整体质量。
3.2组织措施
一是组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系统。构建以工程项目总经理为统一管理核心的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体系,各下设部门、机构、工作人员按照工种、职务明确划分质量管理责权范围,保证工程全部施工环节、流程有序推进;二是承办工程施工培训活动。邀请装配式领域权威学者或优秀的一线工作人员作为主讲,组织工程管理、技术、施工、设计等部门人员参与培训学习,深度理解、纯熟掌握技术工艺、质量控制、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多样知识,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定期举办工程建设工作会议。鼓励各施工项目的负责人踊跃分享施工实践心得、体会,深层次分析、探究施工建设、质量管理中潜在的漏洞、不足等问题以及可行性应对措施方案,确保装配式工程总体建设成效;四是将技术交底高质落实。在工程建设各环节、项目工作正式开展前,应要求工程建设的各参与方积极配合前期调研、技术交底工作,促进后续施工工作顺利竣工。
结束语
随我国工程建设、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不断优化、完善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建设环节。采取合规且匹配作业区各项现况的技术质量管控措施办法,大力保障施工现场基础建设安全与施工质量,促进装配式工程事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凤起.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要点与研究[J].建筑技术,2018,49(1):20-21.
[2]姚丹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展望[J].工程质量,2019(6):49-50.
[3]徐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管理重点[J].工程质量,2017,35(12):3-4.
[4]苏杨月,赵锦锴,徐友全,等.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与改进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11):43-45.
[5]戴超辰,徐霞,张莉,等.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的SWOT分析[J].建筑经济,2015(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