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3月7期   作者:鲁铮
[导读] 本文论述了装配式建筑采用总承包管理的优势,分析了总承包模式在装配式建筑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推行总承包管理的建议。

        鲁铮
        天津住宅集团建设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摘要: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紧密依托总承包管理模式,总承包管理可以合理安排建筑资源,促使优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建设高效进行和实施。本文论述了装配式建筑采用总承包管理的优势,分析了总承包模式在装配式建筑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推行总承包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EPC)模式
        引言:采用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EPC)是普遍的一种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该模式是全球普遍采用的建设项目方式。在这种总承包管理下,项目的预期定位需要业主提供,另外,工程要求和工程交付标准都要业主提供,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需要总承包商负责,以便于合同和项目进度的管理,更方便把控质量管理和投资管理,还能将沟通成本大大降低,提升项目的建设质量,提高整体项目的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使得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从当前来看,我国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也得到了行业内部的响应和积极参与。政府驱动力不断增强,建筑行业企业内动力也在逐渐增强,集聚效应在建筑产业不断凸显,这也使得许多地区出现大规模发展趋势,使得现代化的建筑业有了新的历史机遇。所以,总承包是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势在必得。
        1.装配式建筑采用工程总承包管理的优点
        以装配式建筑的“五化”要求为基础,唯有推动工程总承包管理的发展,才能完完全全地将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形成全过程一体化的建筑产业链,顺利地将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发挥全面。
        1.1 有利于解决装配式建筑的组织协同问题
        总承包管理不同于传统的管理,总承包管理能够将建筑的整个产业链有效结合,合并上下游的分工,它是促进装配式建筑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另外,总承包模式可以将有效、先进的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完整地建立起来,消除总承包建筑产业链中遇到的难题,能够解决建筑设计、生产和运输、装配和施工一体化等一系列难题,有效地解决了上下游技术和管理严重落后的问题。装配式建筑选择使用总承包模式,不仅仅可以将工程建设的高度一体化问题和组织化问题一起解决,还可以大大降低工程造价的成本,实现建筑资源利益的最大化,保证施工单位的整体效益最大化,从而有效地将工程建设的分布化管理问题解决。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阶段较复杂,建筑组织人员众多,装配式建筑工程对建筑组装构件的要求繁多,其工作精度也较高,因此很容易出现组织出现不协调的问题。实行总承包管理,项目预期目标主要有建设投资单位来完成;工程总承包单位将项目为总体目标,并将其作为工作的中心,并且主要以设计为主导方案,统筹规划生产、运输、装配施工等问题,全面负责项目的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工程进度、成本方面等问题,将建筑项目的设计、采购、装配施工等项目工作内容落实;全面管理总承包单位,此外,其他的项目承包商都应该以将“局部服从全局、阶段服从全过程、子系统服从全系统”的原则作为完善自己的系统的管理目标,落实承包商与施工过程的组织协调工作。
        1.2工程总承包模式有助于装配式建筑系统化管理的实现
        总承包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哥哥参建单位和施工建设环节的管理都属于总承包管理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由几个小子系统构成。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作为子系统组成了装配式建筑,这些子系统相互独立,相互融合。在设计阶段中,还应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整体策划布局,例如建筑管理技术的规划、项目组织规划等等,并对整个建设项目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考虑,进而对设计、零部件生产、施工、运行和维护作出总体规划。总承包模式是一种整合整个施工过程的系统化管理过程,可以有效解决工程中施工过程分解时无法控制整体运营和沟通管理的难题。所以,总承包管理可以促进建筑项目的设计、工程采购,使得制造工程紧密联系,将图纸-构件-现场的优势发挥极致,将项目融入一体化产业。另外,对于装配项目中遇到的组织协同问题,一般可以采用总承包管理的模式来提升工程进度,使得项目施工过程的系统化顺利实现。系统的管理可以分散到各个不同的专业和各个施工阶段,合理安排前后施工工作,规划全过程,通过简化组织架构缩短沟通距离。总承包模式可以在装配项目中调动多阶段、多学科、多部门,进而优化资源配置,达到最佳效果。


        2.工程总承包管理在装配式建筑应用领域中中遇到的问题
        2.1工程总承包管理的市场认知度普遍较低
        如今,仍然有许多装配式建筑项目在使用传统和落后的施工管理模式,工程总承包管理还没有得到工程建设单位的重视。各个参建单位将各自的利益为营,而对工程项目的统筹化目标缺少认知。难以达到装配式建筑项目变得规模化,难以有效协调设计、运输、生产和维护问题等,因此,装配式建筑的优势短时间内很难得到体现。
        2.2 政府对于工程总承包管理的监管制度尚未健全
        质量安全监管、工项目管理、施工许可证办理、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咨询程分发包管理、工程造价合约管理和工程竣工验收等制度尚未与工程总承包管理进行有效的匹配,有关政府部门还需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
        2.3 管理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一些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总承包管理模式并没有结合装配式建筑的特点,而是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向外延伸。鉴于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发展,需要更深一步研究和完善总承包管理模式和具体组织结构,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块。
        3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对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对策建议
        3.1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合理管理工程总承包模式
        第一步,要将总承包商的责任和义务确立,保障项目合同管理模式无误,将一些具有针对性、可实施的管理制度建立起来,促使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第二,将总承包管理模式下的招投标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将总承包分包商的管理力度加强,其中包括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管理。在设计过程中,建立面向设计的施工方案,通过进行方案优化,解决了常规冲突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
        3.2提高工程总承包单位的能力,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
        建筑行业的一场新的改革将由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行业要正确引导和培训总承包管理龙头企业。明确龙头企业的主要职责和主导地位,结合工程实际,探索创新总承包管理模式。
        3.3利用BIM技术完善信息共享平台
        开展BIM技术的建设项目数字化设计,在设计阶段进行规划性统筹,将建设项目中会遇到的管线布置和结构碰撞问题进行规划,将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利用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技术,提前检查和演练构件细节、施工现场吊装、构件组装组合、施工线路布置等问题,确保构件生产标准化,消除可能出现的故障问题。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是价格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集于一体,形成创新。实施总承包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十分重要。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一个巨大变化,装配式建筑发展已经不可阻挡,建筑市场各方应共同努力,推动建筑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浩文,李张苗,刘程炜.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项目管理原则及实施建议[J].施工技术,2020,49(05):128-131.
        [2]任乐民.装配式建筑建造与工程总承包管理融合机制的探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9,26(12):32-36+74.
        [3]贾宏俊,张树懿.面向装配式建筑的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改进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8,32(06):12-16.
        [4]刘伟芳.基于SWOT分析的装配式建筑下EPC模式适应性初探[J].建筑技术,2018,49(S1):229-232.
        [5]王淑嫱,周启慧,田东方.工程总承包背景下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7,31(06):39-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