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运营条件下车辆维修基地管理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第6期   作者:王秀杰
[导读] 本文以公共交通管理原理为基础,对当前地铁网络运营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地铁车辆基地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期以提高网络运营条件下车辆维修基地管理模式的管理效率。

        王秀杰
        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目前,我国地铁已从单线运营进入网络运营的初期阶段。然而,车辆维修基地的管理大都仍在采用单线运营的管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责任不明确、接口过多、地铁站服务管理不到位等。本文以公共交通管理原理为基础,对当前地铁网络运营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地铁车辆基地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期以提高网络运营条件下车辆维修基地管理模式的管理效率。
        关键词:网络运营;地铁车辆;基地管理;模式;研究
        引言:我国几个一线城市的地铁已处于网络运营阶段,如何解决网络化运营所带来的的新矛盾,优化车辆资源配置,是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一、地铁网络运营发展现状
        地铁网络的运营是通过单线运营开始的。在单线运营阶段,由于线路的结构简单,客流的区域有限,客运运营的组织相对简单,专业部门之间的协调也很容易。但是,随着城市地铁网络的扩展,网络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改变了旅客客流规律规则,难以协调运输组织,部门之间协调工作增多,增加安全风险等。地铁网络化运营的基本特征有两点,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多,客流大,线路复杂;另一方面,线路之间的客流大量堆积,列车交互运行相关度高,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很容易辐射至全城的地铁网络。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的大型城市已经进入了网络运营的时代。但国内网络运营的发展相对缓慢,再加上近年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城市人口不断扩大造成客流激增,运营路线也不断增加;而我国仍处于网络运营的初级阶段;种种因素造成基于单线运营的现有生产和管理模型将不再适用,无法响应不断变化的客流规律。因此,必须改变管理方法,使车辆、人员等适当分配,提高资源分配率、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二、车辆维修基地管理模式分析
        当前地铁车辆维修基地管理模式有两种。第一个是分工协作模式。分工协作模式共有多个管理主体:车务中心,车辆中心,维修中心和调度中心。每个车辆段车务中心,车辆中心,维修中心和调度中心各负其责。其中,车务中心负责车站车站以及驾驶管理,管理其现有道路和行车轨道的使用,车辆中心负责车辆的维护和管理,检修轨道、大型仓库、技术和清洁等,维修中心和调度中心共同管理着各个单位和办公大楼,街道,绿化带,污水处理厂等。调度中心负责车辆段的生产任务以及部门之间的接口协调任务。清洁、安保、绿化、修缮和弱电维护在办公室由集成的外部接口部门执行,并与相应物业管理公司进行交涉、协调。
        第二种是中央集成模型,其中每个部门负责单个车辆管理基地。当前,中国大多数地铁管理公司都使用这种模式。某条线路和停车厂管理责任主体为车辆中心,车辆中心调度室负责其段内轨行区、车辆检修库区的安全、行车、施工管理工作。车辆段生产组织以车辆中心为主,安全技术部门、行政部门与其配合,并由各车辆段负责其现场管理。安全技术部门(含机电中心等)负责车辆、轨道、地铁站、弱电井的监测,修缮工作,并协调和管理外部接口。行政部门负责仓库安全,清洁和记录的外部接口的协调、管理和操作,以及地铁司机宿舍、食堂的管理。
        如前文所述,国内地铁扩建程度惊人,路线十分繁杂,这种网络的规模性,使网络管理的幅度将持续扩张,当前的管理模式主要存在有两点问题。一方面,运营整合后不同线路的车辆段管理模式各有差异,存在各自不同的管理模式。各车辆段管理主体不同导致管理方式各异,专业化水平较低,难以实现持续提升。对于地铁管理工作来说,管理制度无法统一,对于社会效益来说,也未形成整体的、良好的管理效果。另一方面,伴随着网络化运营的不断加强,使线路之间、车辆段之间、地铁站之间、系统之间的关联性也持续加强,跨路线、跨专业、跨地域、跨系统的协调管理明显增加,使得车辆段生产组织难度加速显现。


三、车辆运用与维修管理体系优化
        针对上一章节提到的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一些优化,望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些良好思路。
        (1)管理目标设置。它基于网络运营管理的趋势促进集成命令和集中管理,提高维修基地的可管理性,并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线路网络中每个网络管理设置各自的管理责任主体,即设置车辆中心专门负责管理维修基地,在其下属设立若干个基地,负责不同线路车辆的具体管理。
        (2)优化运行方式。采用“集中统一”管理模式,改变目前维修基地十分繁多的现状。在车辆中心设置基地调度组织,集中统一管理全部车辆基地,实现管理集中和资源共享。车辆段管理由不同线路的维修基地室负责,采用四班两运转方式作业,完成基地内修缮、保养、行车、施工、综合及物业现场管理;车辆中心负责地铁司机的管理,完成地铁车辆段内调车、调试、行车前整备及工程车驾驶(含正线)生产实施工作。而行车轨道区域的工作由各部门在信息系统的中进行报告,由线路运营调度中心进行协调,批准和修正,考核各车辆基地的各种生产过程的交付率。而仓库安全和清洁,弱电井维护,房屋修缮,污水处理及其他工程,则有相应的物业公司来负责。办公室负责协调整个外部接口,车辆中心履行操作和实施级别上的任务,并负责协调每个业务部门之间的合作,根据相应计划调整实施人员。
        (3)优化列车出入库流程。分工模式下的出入库由车务中心或车辆中心管理,在车辆管理中心,其仓库调度和信号员又属于车务中心,这种交错型的交接路线导致车厂的管理接口十分繁多,管理起来十分困难。在集成模式下,车辆中心负责列车的进出和维护工作。除维护工作外,车辆中心还负责控制信号的建立,调试,维修和报废等工作。车库调度和信号员直属于车辆管理中心,而车务中心仅负责列车司机和客流分配的管理。这种新模式极大地减少了车辆中心和车务中心之间的交接接口,并使职责划分更加清晰。
四、结束语
        在分工协作模式下,线网中各个车辆基地的管理模式存在着各自的差异,使得维修基地管理难度增加,并且基地之间的交叉协调调度范围增加,应急和维修系统难以完善等,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的恶化。为了车辆基地管理效率,需要更改在车辆管理中多个车辆基地自行管理,多头并行的现状,并采用“集中式”管理模式,由各基地共同建立一个维修基地管理中心。将所有车辆基地的进行整合、统一,以进行集中管理和资源共享。在这种模式下,可以通过车辆区段的管理、车辆出入库的管理,优化管理员工的配置,大大减少管理难度,并实现实时、长时间的管理。总而言之,集中式管理模式改变了车辆基地分散管理的现状,建立起在维修基地管理中心,事无巨细,所有事项都必须坚持始终如一的集中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嘉敏,张嘉锐.青岛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管理模式及主导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城市公共交通,2020(11):49-52.
        [2]孙洋洋.城市地铁网络系统运行脆弱性分析[J].科技展望,2015,25(26):1-2.
        [3]刘纯洁.上海智慧地铁的研究与实践[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22(06):1-6.
        [4]吴桐. 基于复杂网络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连通可靠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9.
        [5]肖宝弟,刘志明,白雪.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调度指挥系统建设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5(01):1-4.
        [6]李朴,武子晗.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结构特性[J].都市快轨交通,2014,27(05):35-38.
        [7]代然然.地铁网络化运营浅谈[J].智能城市,2016,2(05):22.
        [8]符浩,曾海军.地铁运营网络化管理模式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15,30(06):70-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