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青
浙江中房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嘉兴 314000
摘要:城市的扩容导致新建小学数量的扩张,设计城市新建小学的内部景观、使新建小学环境满足小学教学要求则成为重要课题。本文首先说明景观设计在教育方面的具体应用,随后从环境美化和陶冶情操方面说明景观设计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景观设计;城市新建小学;应用
引言:景观设计是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科目,对于城市新建小学也不例外;由于城市新建小学环境的特殊性,在景观设计中要充分结合小学教学的特征和目标,使景观设计达到更好的教书育人、陶冶情操的效果。
一、教育作用
城市新建小学的本质功能是教书育人,景观设计虽然不直接与小学教育相关,但是通过景观设计塑造的氛围对小学教学环境乃至教学质量的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景观设计本身也具有一定教育作用,着重体现在生态与人文两方面,在此从生态与人文角度入手分析景观设计的教育作用。
1.生态教育。景观设计原则上应当达到寓教于乐、激发人文情感、促进师生和谐的效果,同时充分结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性格特征,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不断获取成长养分。小学教育虽然不像初中高中那般具有显著的功利性和压力特征,但是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育也在承担其独有的职责;小学阶段也是人文个体性格初步养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要充分体现人文化生态因素。优质的校园景观设计应当具备使人获取适当休息以及心灵解脱的功能,对校园审美要求较高;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要秉承协调交融理念,在充分考虑小学师生情感生活需求的前提下,起到陶冶情操、树立美好心灵的作用。优质的新建小学景观设计如果达到理想化的景观美化效果,能够激发师生双方沟通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产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帮助小学师生建立高尚美好的人生价值观。
2.人文教育。校园景观设计有其独到的特征,校园本身承载的求知探索、教书育人功能也决定校园景观设计的方向。具体到城市新建小学的设计,则需要考虑小学阶段校园文化精神特征,使景观设计真正发挥承载校园精神、体现校园灵魂的作用,在体现校园人性化的同时达到景观设计应用的人文教育效果。在景观设计中要突破对景观这一概念的传统认知,景观本质上作为承载知识以及校园人文的载体,某种程度上与校园人文要素是一体化存在,因此通过景观设计应当起到优化小学校园人文环境、促进师生智力因素改造提升的效果。
二、美化作用
城市新建小学的主要区域有教学区域、其他区域以及校舍区域,在各个区域的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各个区域的特征,使景观设计发挥应有的美化作用,提升城市新建小学环境的美观度。
1.教学区域。城市新建小学的教学区域包括教师、校领导的办公楼以及班级教学区域,是城市新建小学的主体区域,在景观设计中尤其要注重教学区域的美化效果。原则上通过景观设计达到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环境美观度、使师生在愉悦、绿色的环境中办公学习的效果,同时为学生与户外环境沟通交流创设有利条件。教学区域的主体是建筑物,该部分的景观设计还要兼顾园林景观与建筑的协调性需求。由于建筑物外表通常是非常生硬的,因此在景观设计时需要注重发挥景观设计的柔化作用,同时保证教学区域内采光通风正常。另外要考虑到不同类型的人群需要,适应小学教育阶段教师与学生年龄差距较大的情况,因此通过景观设计达到满足教书育人以及师生活动需求的效果。
2.其他区域。城市新建小学的其他区域包括电教楼、操场等,以操场为例,承担着为小学生课间做操、体育课活动提供空间的职责。在景观设计中要注重视觉感官效果,同时景观设计不应当占据太多空间,在为小学生提供充足活动空间的同时达到良性视觉感官。
电教楼周围景观设计则应当与电教楼自身特性相结合,例如通过绿植的精心选择达到吸收辐射因素的效果,保证电教楼周围环境的和谐与健康。
3.校舍区域。部分新建小学具有建设校舍、满足学生中午午休的需求。校舍区域相比于活动区域、教学区域有其特殊性,因此校舍周边的景观设计应当以静谧风格为主导,通过林荫设计与校舍楼功能相吻合。具体来讲可以使用冠幅较大的植物达到景观设计的遮阴效果,在创设休憩环境的同时避免人为破坏因素。
三、陶冶情操的作用
陶冶情操是城市新建小学规划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在景观设计中巧妙利用竹林、假山奇石等文化符号能够达到明志理、寓情怀的效果,对于陶冶师生情操大有裨益。
1.明志理。景观设计顾名思义,是将优秀的自然景观园林景观与人文因素相结合,为景观因素赋予更多人文化因素,发挥自然景观的价值。纵观我国诸多经典建筑设计,景观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可以说每一类绿植的选择都有其内在含义。城市新建小学的景观设计虽然不需要过多精雕细琢,但是应当考虑小学教学的特征。明志理是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落实小学教学任务达到培养学生明志理的目的。景观设计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景观设计中选择竹子类植物对于塑造明志理的校园氛围大有裨益。竹子在我国古典建筑园林体系以及古诗词中是经常使用的意象,景观设计者通过使用竹子表达潇洒挺拔、坚强、百折不挠的心境和意愿,在日常为人处事中要秉承正直、以柔克刚的原则。与此同时竹子还代表着高雅的情操以及深刻的文化内涵,鉴赏竹子本质上也是情操陶冶的过程,给人以心灵层面的享受。城市新建小学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在景观设计也可以充分应用竹林,凭借竹林高雅的精神属性为小学师生带来更优质的感受,从而达到明志理的标准。当然在景观设计中也需要考虑与其他种类植物的融合,提升城市新建小学环境植物种类的丰富度。自然课程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小学生通过自然课程对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建立基本的认识;景观设计中提升校园环境内植物的丰富度意味着校园环境教学素材的扩容,教师在落实教学任务时也可以渗透竹林内在文化内涵,体现教学的明志理作用。
2.寓情怀。在城市新建小学的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山水景观的布置达到塑造情怀的效果,城市新建小学用地规模有严格限制,在小学校园环境中布局大型山水景观自然是不太现实。但是在城市新建小学环境内巧妙布局奇石、喷泉同样可以达到寓情怀效果,例如新建小学的入口处设计一座占地空间较小的假山,在假山山体上铭刻与小学教学有关的治理名言,师生每天进入校门即可接受到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另一方面假山奇石的布局也有助于新建小学环境整体氛围的提升,师生在更具文化底蕴的环境中不仅能够欢畅愉悦地学习生活,个人情怀在潜移默化的陶冶中也可以逐步升华。
结束语:有关城市新建小学的景观设计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在景观设计中要充分结合小学教学的实际需要,不断积累景观设计经验并力求达到更好的城市新建小学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坤.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小学绿色校园设计实践[J]. 安徽建筑,2020,27(08):36-38.
[2]王丹,汪雪,张丽娜. 基于地域文化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 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07):49-50.
[3]陈詹. 浅谈可食景观在高校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美与时代(上),2020,(07):85-87.
[4]肖梦,唐纯翼,伍秋霞. 基于地域文化的民族中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J]. 南方园艺,2020,31(02):58-61.
[5]周秋宇. 论学校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引导性[J]. 山西建筑,2019,45(0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