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琴
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61
摘要:建设用地行政审批监督管理不仅是我国自然资源行政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环节,而且关系到我们国民经济建设、国家粮食安全、农民的根本利益,对有效保护耕地资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阐述了我国建设用地行政审批信息管理系统业务结构特点与管理信息化发展状况、系统化的总体管理架构、软件体系结构,采用的几项关键技术。按照国务院“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要求,运用信息化技术,升级改造建设用地远程报批系统,实现项目申报、受理、审查、补正、查询、缴费、批复等环节全流程网络化运行。通过对城市建设用地项目审批审核业务流程的系统分析和专项审批业务内容的综合学习,架构和提出了建设项目用地审批会审专项业务的审批工作管理模型。
关键词:建设用地审批、信息化、管理系统
引言:科学的国土资源规划是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土资源规划和管理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技术手段。建设用地项目审批是建设用地开发项目审批和征地使用审批工作为主要核心,是我国自然资源监督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对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业务基本情况
1.1建设用地审批业务管理模式
建设用地审批是一项复杂的城市行政审批管理业务,有如下特点:①由国家、省、市、县四级管理,分国家、省两级审批,国家采用备案制度进行的对国家行政审批土地项目的备案监管和对省级工程用地项目审批办理情况的实时监督与检查管理②审批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程序标准进行,具有较强的业务流程性,项目的申请审批,经过组件、申报、收件、初审、专项审查、国务院项目审批、缴费、批复多个重要环节③土地项目审批上报申请材料繁多,包括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初审意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听证纪要、用地预审的申请报告、用地范围拐点坐标、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项目建设勘测定界界线图、政府审批会议文件和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评估报告、各类政府批复请示文件等,有各种图形、表格、文档等二十多种形式。
1.2建设工程用地行政审批监督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状况
以前我国建设用地审批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的是纸质数字报批和手工纸质审查为主的传统的行政工作审批模式,信息化程度低,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①系统数字化审批程度低,数字化审批信息源的数量实在太少,相当一部分审批信息仍然处于硬质纸介质量的状态,信息的实时来源缺乏信息实时性和信息可靠性,直接影响行政数据的综合利用;②各行政业务部门普遍采用各种手工审查等的工作管理方式,审批持续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目前各个国家正在加大城市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建设,用地开发需求量增大,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繁重的政府工作任务需要;③不能及时并充分利用已有的土地数据资源进行土地科学规划审批,影响了各地的土地资源利用。
二、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2.1系统总体架构
建设工程用地管理审批项目管理数据信息系统以国家级用地数据中心系统为技术依托,以国家建设工程用地管理项目审批数据、土地资源利用管理规划建设计划申报数据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统计数据、矿产资源利用规划统计数据等自然资源外网基础信息数据为数据源,通过自然资源外网上的办事服务大厅系统完成用地项目审批申报表,并通过连接局域网,与自然资源部其它部门业务外网系统相互衔接,完成建设工程用地项目审批的操作流程、信息运转与管理业务外网审查,通过操作自然资源系统外网专用审批信息网连接各地级省市、县政府系统和网站调用远程管理数据,实现审批信息的网络交换与数据共享,通过登录自然资源部业务外网官方网站向全体社会公众发布有关建设工程用地项目审批管理信息。
2.2软件体系结构
采用先进的三层软件体系管理结构,将软件体系结构按层划分组成为软件客户管理层,应用管理数据库层和服务管理层三层。实现了操作简单软件应用操作界面、优良的软件系统运行性能和强大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基本全部做到了客户端免费安装,维护性好客户管理层主要负责实时处理面向用户的消息请求和向其他用户的请求输出,这一层上的相关应用主要分为以下两类,一类用的是其在局域网上的相关应用,另一个分类用的是其在广域网上的相关应用;
三、建设项目用地规划审批项目管理建设的三个关键技术
3.1功能模块的分区管理
建设工业用地行政审批信息管理系统内容往往具有较大时变性,需求复杂多样,这就必然要求管理系统要具有较强的管理功能和可扩展性,采用的是模块化系统开发,将系统管理中的各个业务信息数据对象划分为系统业务信息数据中的对象颗粒,以对象颗粒为层级的系统业务信息数据管理对象,将它们的管理操作与业务数据本身封闭包装在一起,形成多个功能模块,同时系统可以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功能分区集成设置:整个系统由这些功能模块共同搭建组成,对各个功能用户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管理权限进行分区,成为管理单位,对其进行灵活性的授权,增强了系统操作上的可实施性,系统功能扩展简单,而不同的用地审查结果内容需要依赖不同类型的空间数据管理资源。进行软件二次开发,可以轻松建立多个类型空间数据源,不同连接组合配置,将不同数据来源、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图矢量、影像分析数据等与图层符号进行连接组合,制作一个用地应用空间数据集,同时对每个数据组合集中各自的图层数据进行不同符号个性化连接配置,前端允许客户根据用地审查结果内容不同,手动调用图层相应的空间数据集,这样,基于关系型空间数据库可以实现同一数据图层的不同连接配置与组合应用,应用简单,效率高。
3.2多次安全管理
系统可以提供多个不同层次、多方面的网络安全控制。除使用操作系统和关系数据库的远程控制系统权限外,采用基于用户角色的控制权限远程管理、加密日志存储与数据传输、设置应用项目密级、日志权限管理等技术方法,实现操作系统相关数据的远程控制的可访问,以及对系统灾难性故障的有效预防和及时恢复,保证了操作系统及相关数据的安全。
结论
建设工程用地政府审批行政管理监督信息服务系统已经发展成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环节,随着系统应用广泛程度的不断加深,将逐步向各个省、市和县推广应用并与相关单位直接联网,实现了国家、省、市、县之间实时的互联网用地申报、审批与审前批后协同监管,建立更科学、有效的城市建设工程用地行政审批监督管理机制,为推进新形势下自然资源部门参与城市宏观调控工作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在国内,目前已经有许多试点省市已经基本完成了建设用地行政审批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并且与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概况图以及全国土地利用总体发展规划图等其他大型文库图形信息数据库相互连接,实现了基于web页面的图库业务信息浏览和图库查询的主要功能。随着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基础建设的快速推进,这一智能系统必将广泛应用到自然资源部门的电子政务管理平台之中。为充分适应我国自然资源监督管理新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快推进自然资源监督管理工作方式根本上的转变,全面提升信息管理水平,需要不断努力加强完善这一管理系统的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继续通过强化现代管理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协同加强业务规范操作和监督管理,在此基础前提上大力加快推进完善我国省、市、县(区)各级自然资源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徐绍史讲话[国土资源部网站,2012-02-29.
[2]赣州市国土资源局赣州市国土资源局十二五规划,2012-10.
[3]徐媛媛,高飞,胡小华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的设计与实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1821-1824.
[4]王亚华,曾洪云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J]江苏省国土资源,2003,(5):35-36.
[5]张忠生,王伯超,杨磊乌鲁木齐市建设用地预审审批系统设计与实现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