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实验室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3月第7期   作者:宋菁 2.王树平
[导读] 为保障水质监测科学且具有代表性,必须合理布设水质监测点,依靠监测点了解水质的当前状况,根据污染情况,提出相应应对办法。

        宋菁 2.王树平
        (1、身份证号:32088219940731****   2、身份证号:32082119900806****
        摘要:为保障水质监测科学且具有代表性,必须合理布设水质监测点,依靠监测点了解水质的当前状况,根据污染情况,提出相应应对办法。从某些角度来看,水质监测点布置状况直接关系到环境管理和检测质量。选择监测点的时候需要考虑很多问题,精准把握才能体现监测点和检测工作价值。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重要性
        1 水质监测点布设基本原则
        1.1 代表
        选择监测点时,必须体现代表性特色,考虑的是空间跨度与时间跨度。测验环境水质的时候,应确定水质真实情况。检测中应考虑水体污染杂质的堆积问题,河流下游的污染一般远高于河流的上游。江河污染物的聚集浓度和江河的流速情况有关。垂直方向常常出现滞泻问题。如河流与支流有温差,则问题变得非常明显。采集断层面的时候,需要保障采样均匀。以特定检测范围,使用不同深度间隔采样办法,保障采样点具有代表性。
        1.2 可比
        不同时期监测点数据必须体现出可比性特征。选择监测点的时候,监测点位必须满足标准化、统一化特征,这样才能确保监测数据可比性达标。
        1.3 可行
        选择监测点的时候应保障监测可行性。应充分考虑仪器设备摆放和使用的安全性,确保交通运输通畅与顺利。
        2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细节问题分析
        2.1 水质采样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采样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作为其中的重要构成,水质采样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比较多。水质采样面向的水体类型包括:污水、降水、地下水、湖泊、水库、封闭管道、开阔河流。所以采集现场水质的时候,应当按照采样水体特点和类型、目的、注意事项工作。
        采样的时候,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应保障采样点一致性与准确性,甚至有必要运用GPS定位。采样的时候应避免剧烈搅动水体情况出现。如果水体中出现了漂浮物,则应及时滤除,以免其进入采集器,做好细菌学指标的测定工作。采样的时候,电导率、溶解氧、p H值、水温需要充分考虑,应根据现场的测定情况监测,获取准确结果。如无法现场测定,则要按照项目情况,合理、科学采样,根据规定添加保护剂,并存放在温度合适的冷藏箱运输。送到实验室以后,及时检查,测试并分析结果。采样中,详细记录采样的水样情况、检测方案是很重要的工作,应保障字迹清晰与端正,认真核对水样、记录和方案。如有遗漏和错误,则重新采样和补采,结束采样工作之后,做好样品交接、存储运输。
        2.2 气态采样
        采集气态样品的时候,考虑的对象包括固定的污染废气以及环境空气。采集样品时需要按照规定合理科学的设置采样点,保障采样流程标准性。做好采样点数量、样孔位置、采样时间、采样方法、采样频次的严格控制。烟气测定前后,应校准仪器,做好记录的填写和校准工作。在一切合格之后才可以测定。
        气态样品的采集,需要做好气象参数的详细记录,包括主导风向、风速、相对湿度、气压以及气温。如果天气对采样工作的进度、准确度有影响,不适合采样,则绝不能开展采样工作。
        2.3 土壤固废采样
        采集土壤和固废的时候,应考虑不均匀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土壤含量和成分受肥力、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光照等因素影响。

因此固废含量和成分同样也深受温度、光照影响。采样的时候,应严格按照规定标准采样,采集拥有广泛性、代表性样品。采集样品的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采样容器,以免出现化学反应。并且应留意样品保存时限和条件。
        3 控制实验室水质监测质量的步骤
        必须做好提前的预防工作,保障实验室的水质监测控制效果与质量管理有效性,这是实验室水质检测管理工作的开端以及基础。唯有解决了预先控制问题,才能减少和避免问题发生,确保监测工作顺利推进。预先控制需要基于质量控制角度出发,做好计划书以及培训方案的研究和设计。应保障监测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唯有经验丰富、水平高超、素质能力全面的人员才能在实验中得到精准监测数据,保障实验结论可靠性。工作人员需要掌握监测设备与仪器的正常使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高质量控制有效性。
        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同样十分重要。实验室的水质监测工作,质量控制需要先做好样品采集,之后将样品送往实验室展开分析和检测研究。检测期间需要工作人员做好仪器设备检查工作,以免有问题的设备和仪器导致检测结果不准。
        通常来说,实验室的水质监测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现场取样,第二个环节为实验室化验分析样品。应做好实验控制管理。样品采集所用的容器,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清洗,保障容器没有对水质有影响的干扰因素。通常情况下,需要使用专业清洗剂和水,冲刷和清洗塑料瓶、玻璃瓶。在清除干净油垢、灰尘之后,使用自来水冲洗。之后应当将干净容器放在10%浓度的硝酸溶液中浸泡超过24 h,然后取出使用自来水漂洗。结束以上步骤之后,需要用去离子水荡洗容器,根据规定处理容器,确保容器没有问题。容器的选择,应根据需要选择专用容器,如没有专用容器,则选择特殊容器测量污染物,尽可能避免交叉污染问题的出现。
        分析水质之后控制实验室水质同样是很重要的步骤,内容包括数据处理记录,分析评价水质。监测水样的时候,必须重视实验室分析原始记录、交接处理、保存传输、样品采集、数据处理现场、原始记录的保管,这些记录资料是重要的原始凭证,应记录在对应的栏目和表格。应该给所有的原始记录本、原始记录表安排特定的标号,不准许任何人私自销毁。用过的记录本以时间排列归档保存处理。工作人员在处理数据的时候,根据国家环保局规定的标准、规范和分析方法操作。水质监测指控中,所有决策依据和管理工作都要按照实验室监测数据确定,保障监测工作必须有足够的准确性、有效性,必须做好检测范围的控制,才能得到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时效性的数据。
        另外,监测数据的审核需要使用三级审核模式,也就是不同采样人员通过相互比较的方式确定采样合理与否,分析人员在相互分析中确定分析结果有没有问题。现场的监测人员和采样人员,必须做好采样记录表的认真填写,还要做好审核工作。以上是第一级审核。结束前面的工作之后,由分析人员将数据结果交给校对者或实验室的负责人审核与核对。在前面两个步骤全都结束之后,将资料交给质管人员审核,就此完成三级审核。之后是监测数据报告三级审核。在层层审核中,数据才能保障准确性、代表性。审核人员通常为技术负责人以及质量负责人。综合评价以及数据处理则是测定采集样品的数据情况,对地区水域水质特点进行检查。正常水质监测或多或少会有误差问题。数据分析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错误。因此数据判断的时候,才会经常出现不准确的结果,影响定量分析质量。正因如此,必须做好实验室监测数据分析工作,认真分析,保障数据可靠与科学,体现代表性价值。数据处理分析内容包括记录整理监测数据,检查数据有效性。
        4 结语
        现如今国民用水量在持续增加,人均用水量开始爆发。工业系统的发展,导致很多地区水质深受污染与影响,无法保障质量。为了让人们能够健康生活,有必要做好水质管理与检测工作。环境监测实验室对于水质的控制,基础便是对监测分析结果的管理,控制误差。解决水质问题,人类社会才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雪芹,黄钦佩.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探讨[J].化工管理,2019(2):171-172.
        [2]王明清,韩嘉,徐涛.水质分析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J].石化技术,2018,25(10):210-211.
        [3]邹玲玲.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方式分析与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7,29(5):155-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