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惠才
贺州市群众艺术馆
【摘要】:为解决乡下群众文化生活匮乏,文化精神质量不佳的问题,本文就送文化下乡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性展开阐述,并提出能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乡下群众文化精神质量的相关手段和方法,并针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意义和途径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送文化下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重要性
1、引言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文化建设作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设现代文化社会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促进社会文化内容的扩展,提高群众精神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经过大量走访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社会上仍有许多乡镇村民存在文化生活质量底下,文化生活项目匮乏等现象,为了更好的实现对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效果,就需要相关部门充分认识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性,重视文化下乡的相关工作,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同时出台完善可行的政策来丰富乡下群众文化生活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文化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2、现阶段送文化下乡存在的问题
2、2.1、文化内容不足,缺乏新意
在送文化下乡的工作过程中,由于文化形式大多是以实体内容出现,即戏曲、歌曲、舞台表演等方式,而这些表演内容和形式往往缺少新意,且节目形式老套。观众也会随着表演的深入而逐渐失去热情,出现审美疲劳,这就导致送文化下乡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起来。
2.2、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送文化下乡普及面广,需要涉及的下设乡镇比较多,且文化表演地点会深入到农村基层去,就会导致送文化下乡工作的相关资金和经费难以落实到位,不能正常的进行文化演出和表演。同时资金投入力度不足也会导致文化表演过程中的一些相关服装道具等存在缺少,演出人员的薪酬也不能按时发放,进一步造成演出人员的表演积极性下降,最终导致送文化下乡工作难以开展进行。
3、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措施
3.1、提高乡下群众文化关注力度,丰富文化活动形式
要想达到送文化下乡真正的丰富乡下群众文化生活的目的,首要的就需要提高乡下群众对文化形式的关注力度,提高文化认知程度。只有在根本上让乡下群众认识到丰富文化生活的重要性和意义,相关部门和人员才能真正的在乡下顺利开展送文化下乡工作。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背景下单一的文化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群众对精神生活上的需求,而且群众的幸福感不仅建立在物质基础上,也需要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和满足,加上在送文化下乡工作开展面对的对象中老人、儿童、妇女是该工作面向的主要群体,这就需要工作人员丰富文化活动形式,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群体来制定有效方案,并且实施可行的文化活动形式,例如针对老人可以开展日程的戏曲表演和书画展览等,而妇女和儿童则热衷于参加广场舞、民俗舞蹈活动、读书阅览、运动比赛等活动的开展,因此,按照不同年龄段不同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工作人员就需要在根本上进行文化创新,不能仅仅满足于单一文化活动。
3.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送文化下乡工作是一项需要长久开展且需要不断坚持进行的工作,在此过程中,资金的投入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作的进程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相关部门和企业与政府的财政支持,这就要求文化下乡工作地区政府每年对文化建设工作的财政支持做出一定的保障,通过对财政支出的资金进行一定比例的分配来支持送文化下乡工作的开展,同时也需要工作人员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在政府财政支持不能满足文化活动的时候,就需要号召当地居民进行资金筹集,通过自产自销的方式来维持本地送文化下乡工作的开展和文化活动形式的顺利进行。
3.3、重视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文化建设的共同发展
在开展送文化下乡的工作中,不能单一的只对文化建设地区的农村区域进行文化建设工作,而需要相关专业人员充分重视其工作区域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文化建设的共同发展和前进,通过城市与农村的文化生活活动的共同开展来提高群众文化生活重视程度。一方面需要相关人员秉承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原则,提高农村居民对文化生活重要性的认知,在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与精神生活的丰富程度,在思想上依托于城市先进的潮流,建造城市与农村之间文化生活的协调性和互补性。另一方面可以在农村地区中任用城市人员或大学生村官,利用高素质与高文化人才来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带动农村文化地区建设,加强农村居民凝聚力,促进新时代文化下乡工作的开展。最后,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将城市先进的文化相关设备引入到农村中,让农村居民也有条件使用这些文化设备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例如在农村建设图书馆、电影院、健身房等文化设备,这样就可以做到农村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同时开展,做到真正的送文化下乡,提高群众文化生活。
4、送文化下乡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4.1、维护社会稳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
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在一些落后的地区仍然存在一些不良的文化现象,例如居民乱扔垃圾导致环境污染、不遵守交通规则、发生口角甚至打架斗殴等现象都严重破坏了社会的稳定性,这些素质低下的行为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且一旦这些事件发酵,就可能产生法律纠纷,因此,送文化下乡,带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群众个人素质,提高群众对生活中一些不良现象与行为的认知,并能督促群众对个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使群众们意识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构建与创造需要每个人都拥有对良知、素质、文化的正确认知和个人规范,这样才能维护群众之间的治安,维护社会稳定性,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4.2、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可持续发展类型中,文化经济也是不可缺少的经济种类之一。在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与经济可持续运转过程中,人民群众具有相当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而这些凝聚力与创造力的基础便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提高,送文化下乡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群众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宝贵的经验,促使群众提高对科学技术以及其他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研究的兴趣,童从而使人民群众面对社会主义文化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时能够通过个人经验和知识贡献自己的力量,而这些力量积少成多就会真正的实现群众创新与大众创造,最终保证社会主义文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运行。
4.3、有利于提高群众文化认知,更好地发展教育事业
虽然在不少农村地区都已经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但是仍有许多经济落后或者闭塞的农村地区没有普及教育事业,从而使当地严重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脚步。而送文化下乡工作的开展可以将知识文化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带到下设乡镇中,从而提高乡镇群众对于文化知识的认知程度,且在一些地区对于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视不够,乡镇居民还留有封建迷信的不科学思想,例如为了生存或者其他一些落后习俗不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等,这些落后的思想严重违背了新时代社会主义价值观,送文化下乡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而言,可以让乡镇群众认识到教育对于家庭、地区、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实现教育事业普及。
5、结束语
送文化下乡工作的开展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知识水平等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虽然当今在实际情况中送文化下乡过程仍然存在一些阻力和问题,但随着社会群众整体素养的提高和民众对个人精神文化的越来越重视,这些问题也会随着送文化下乡而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文德直.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策略初探[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20(1):96-97.
[2]郭涛.面向基层社会管理的群众文化活动与创新方法探究[J].文化月刊,2017,14(8):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