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月
身份证号:45213319861016****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致力于改善农村人口生活环境,缩小城乡经济差距。通过介绍美丽乡村规划目标、基本原则和推进要素,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农村产业结构建设、农村发展环境整治和特色乡村文化建设等建议,以进一步完善美丽乡村规划体系,大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美丽乡村;规划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推进和落实,探索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创新农村生态发展理念,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从宏观角度来说,合理的城乡规划需要从三个角度开展:(1)实现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即规划建设与乡村发展状况相一致,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设计有效的规划建设方案,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状况下提高乡村经济,切不可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损坏乡村原貌;(2)重视乡村规划中的环境治理,借助科学化的治理措施,确保乡村的青山绿水环境,把环境治理视为乡村规划的重中之重;(3)实施有效的乡村规划管理,尤其是以人们的意愿为基础,不得出现强行建设的现象。
1美丽乡村规划目标
就经济目标而言,长期以来,我国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经济的自主发展活力,大力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以及精准扶贫战略,因此,美丽乡村经济目标的有效实现应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为基础,各地区需要整合乡村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就生态目标而言,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党中央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推进的基本遵循,在美丽乡村规划推进和落实过程中应致力于实现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工程,全面优化乡村环境;就文化目标而言,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应深入挖掘乡村特征以及乡村地域文化,呈现人文、自然有机相生的地域环境,实现历史文化的延绵和传承[1]。
2城乡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2.1重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初步研究发现,我国重视城乡规划设计,经过不断地探索有了一定的成绩,实现了城乡经济提升。在整体角度上,城乡规划建设将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决定着我国的经济结构,实施过程必须重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鉴于此,城乡规划设计实施前,需要对农民的意愿展开多角度分析,充分考虑城乡规划设计给农民带来的经济影响,以城乡健康发展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收入为目标,促进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开展。
2.2考虑保护生态环境的设计原则
环境保护是城乡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其也是城乡建设的前提。所以,在具体的城乡规划设计中,首先需要实现的就是环境保护,借助多个途径实现环境绿化。一般来说,生态环境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而农村拥有着独特的生态环境,需要最大化维持,尽可能将农村的环境特色表达出来,这也是实现人与环境融合的体现。在未来的时间里,需要以环境保护为基础,实现科学化的农村建设,推动经济提升[2]。
3城乡规划设计面临的窘境
3.1城乡规划设计以形象工程为主,忽视了建设质量
在具体的城乡规划设计中,相关单位所考虑的是农村形象,即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开展建设工作,既不会延误施工进度,也不会造成混乱的现场,但是,农村形象的管理耗费了工作人员的大量时间,致使其无法保障建设的质量,城乡规划设计存在安全隐患。另外,部分城乡规划设计未考虑农民的意愿,而是直接对妨碍的建筑实施拆除,极大地破坏了农村环境,不利于后续城乡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
3.2城乡规划设计存在规划意识不足的问题
一般来说,城乡规划设计任务往往是由政府确定的,而政府开展城乡规划设计工作也是为了符合国家的发展目标,但其本身对城乡规划设计并不了解,尤其是缺乏科学化的规划意识,主要体现在城乡规划设计工作未能与农村实际状况相结合,难以实现建设目标。另外,城乡规划设计并未采纳村民的意见,片面地以为设计方案是完美无缺的,而村民对设计方案并不认可,也就无法积极配合相关的建设工作,使得城乡规划设计难以顺利实施,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发生不和谐事件,再一次制约规划工作的开展[3]。
4城乡规划设计实施策略
4.1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原农业部于2013年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并发布了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主要包括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社会综治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草原牧场型、环境整治型、旅游休闲型和高效农业型,为各地区全面落实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提供了借鉴经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以下对其提出相关建议。1)各地区应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板块性划分,包括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板块、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板块、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板块、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板块等。2)全面优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职能发挥的原则,包括服务原则、法制原则和效率原则等。3)切实提高公众参与度,健全供给决策模式,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多元主体格局,调整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结构,创新农村基础设施供给投融资机制,以形成完善的乡村基础设施供给体系,保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序性和实效性。
4.2实施有效的乡村文化保护策略
地域面积广阔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其也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地域文化,尤其是乡村文化最为难得,需要做到顺利传承。所以,乡村布局规划工作不得任意实施,尤其是对地域文化开展保护策略。初步研究发现,乡村拥有着无尽的文化遗产,在开展乡村布局规划工作时,需要最大化维持文化遗产的原貌,使得文化遗产成为乡村文化的特色,鼓励更多人去继承文化遗产,去创建美好乡村[4]。
4.3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施的重要保障,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各地区应全面掌握乡村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包括人才队伍的总体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类型分布、区域分布和政治面貌,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支撑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实施的依靠。围绕一个中心、确立一个目标、组建一支队伍;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三大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构建人才高地,全面解决乡村人才总量不足、增长乏力、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分布失衡、乡村人才整体素质不高等相关问题;明确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构建科学规范的识别体系,树立人才为先的人才观;增强乡村人才主体意识,打造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服务环境和工作环境;强化力量配备协同,形成管理工作合力,完善目标考核方法,提高人才管理质量[5]。
结束语
总之,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需要各级政府和村民共同努力。在乡村布局规划实施时,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现状,掌握地区的人文主义元素,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在未来的时间里,乡村建设仍将继续实施,并向着生态化、区域个性化、健康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卢禹,宋志华,陈海涛.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12):89-90.
[2]张一龙.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12):95+98.
[3]董也炎.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探析[J].居舍,2019(34):96.
[4]郭宝麒.城乡规划设计中对美丽乡村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72.
[5]蒋晶容.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J].江西建材,2019(06):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