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地区中小学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探索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3月(上)7期   作者:张嵩崴
[导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建筑对于我们来说不再只是人们的居住之处,其更是代表时代与人文气息的彰显。

        张嵩崴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 邮编:200092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建筑对于我们来说不再只是人们的居住之处,其更是代表时代与人文气息的彰显。我国对于教育事业所投射的资金不断增多,为的是更好地为校园建筑规划,其中不仅要注重个性化公建的建筑设计本身,还要提升整个校园文化的品位,在原有的传统基础上再增添一些新元素的校园建筑风格。其次,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应该要满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及各种活动交流、生活等,合理的布置格局。

关键词:中小学校园;校园规划;建筑设计

1.常见的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类型
        1.1 园林式
        园林式顾名思义,与古典园林有关。古典园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又具有相对独立的特征,包含了大量中国传统思想之精髓。主要特征如下。①巧与因借。通过借景的手法扩大视觉空间的边界,将园林景观与外部自然景观进行结合并使之相互呼应,营造出更广阔的空间视觉感受。②动态的空间序列。将整个园内空间进行动态化结合,动静、虚实的结合与对比,以及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手法,形成丰富的空间感受。③丰富的园林文化。“天人合一”是古代人追寻的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的最高境界,对于园林而言,是寄情于山水之间、追寻超凡脱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同样,传统的造园思想可以适用于校园规划设计之中,以创造丰富的公共空间和活力,为学生和老师提供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山东济宁海达行知学校,是从幼儿园到高中一体化的校园,整个项目用地被道路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各部分功能区之间充满了园林式的规划设计布置。
        1.2地域式
        因地制宜是设计之初必须考虑的事情,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有着不同的地域气候,而不同的气候特征也造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如北京的皇室建筑、苏州的粉墙黛瓦、上海的石库门建筑、古徽州的徽派建筑等。因此在设计时,应该考虑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从地域环境特征、人文历史环境出发,深刻探寻建筑环境的本质特征与规律特点,以形成人—建筑—环境三者的有机统一,并提取出传统建筑形式的符号特征,通过解构、概况、重构等手法,将其应用于当代建筑之上,使得人们能够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苏州实验中学的设计既能够体现出苏州城的地域特征,又能够充分展现出现代特征,其在建筑的形态布局上,采用了传统书院的围合式布局,并且在屋面上采用连续的坡屋面,与江南地区传统建筑曲折连续的特点相呼应。
        1.3综合体
        综合体式的校园规划布局方式,主要适用于在城市中高密度的住宅区之间建设的校园,特别是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留给配套学校的建设用地特别紧张,这样使得在设计时只能在垂直方向上增加层数,将主要的教学功能区放置在下方,将学生的运动区放置于顶层,且应控制建筑高度不超过 24 m,以避免高层规范。例如,深圳红岭小学将所有校园功能层叠交错布置成立体复合的空间,将运动场抬升到三层。再比如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将丰富的色彩和廊道组合成一个综合的校园建筑群,在城市中开辟出一处层叠错落的活力空间。

2.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要点
        2.1为教学工作提供的特定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科目都对应着不同的教学场所,比如文化课在教室进行,体育课在户外进行,音乐课在钢琴教室进行,这些不同的教学场所都是需要在老师的指导陪伴下才能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授。这些场所都有它们独特的一面存在,在进行不同场所的设计时也要按照它所教授的科目来进行,要在设计中逐步研究它所要求的功能,要对对象进行深敲,从而来建造它所要求的尺度,质地以及形状。
        2.2多层次交往共有空间
        学生需要通过与各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物交往来提高行为发展,比如同学间,师生间。提高行为发展的同时,也需要良好的环境来烘托,使人心里产生愉悦轻松的感觉,就像户外的花坪,公园中的长椅等,都有这种效果。在户内,交流的空间可以通过楼宇间的风雨连廊,兼具景观的室外台阶,这些可以使学生享受课间的放松也可以实现交通联系。

在教学建筑物中建造特定的休息空间也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到一些宁静的地方,去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愉悦身心,往往这些空间都是相对独立的,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同样也可以使教学建筑摆脱单调的空间序列,丰富空间形态。

3.案例分析
        对真如副中心地区教育设施专项研究项目进行剖析,项目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真如街道,为解决街道范围内的教育设施补足进行布点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拟新、扩建一所初中、两所小学及两处幼儿园。项目拟建基地散落在真如副中心不同位置,由于现状建设等原因,建设难点集中于以下几方面:基地用地面积均偏小,校园规模需求较大,不利于建筑及运动场布局,用地较为紧张;基地南侧相邻地块建筑高度较高,对基地日照产生影响,不利于基地内建筑布局;部分基地较为狭长,不利于建筑及运动场的布局;基地周边道路等级较高,部分规划道路还未实施,交通较为复杂,不利于基地设置出入口。本文以其中问题较为典型的新建20班上师大二附中小学部为例。
        3.1设计难点
        基地东侧紧邻现状上师大二附中,基地紧邻西侧古镇牌坊,北侧为曹杨八村居住区,南侧为兰溪公园和南石大酒店。基地范围线距东侧学校建筑最小6 米距离,与北侧居住建筑仅一墙之隔,基地南侧高层建筑也对基地有较大的日照影响。
        
        3.2设计策略
        设计针对现状复杂的条件,提出节地六措施的设计策略。一是巧用边界—以三围合、四围合的建筑平面布局,最大化利用零碎空间。二是功能复合——利用模块串联或叠加等组合模式,构造校设施配套、功能完整、结构紧凑的集约型校园。三是立体组织——将运动场设置于建筑顶部,或建筑架空层,塑造立体操场;借用屋顶空间或建筑立面打造立体绿化。四是场所营造——利用建筑中庭、校园庭院等留白空间,塑造供师生交流活动的校园核心精神空间。五是上天入地——采用场地抬高或下沉等设计手法,建立立体空间组合,打造多样趣味空间。六是悬挑架空——运用架空、悬挑等空间的手法,创造丰富的公共灰空间,解决用地紧张问题。
        3.3设计构思
        设计以整个场地作为考量,新的建筑量体与东侧既有校园建筑友好结合,体量高度相仿。以南侧场地边界线生成合适的建筑体量,满足建设需求,并释放出北侧一定的绿地与活动空间,满足北侧居民楼的日照要求。通过现状建筑的楼梯间位置设置多层连廊与新建量体连接,共享新老校区设施。碎化量体,抬高一楼空间,释放出更多地面活动空间,同时利用部分三层屋面做活动场地,便捷师生使用。
        3.4布局设计
        校园建筑采用U字三围合形态,基地南侧为该学校主入口,用足长边主要作为教室空间使用,地块西侧短边设置实验室、多功能厅、东侧短边设置风雨操场、食堂等大空间需求。底层空间采用架空,布置运动跑道。东侧三层屋面采用侧向抬高围栏网架,布置小型活动场地及自然实验种植区。校园南侧主校门,利用架空层为家长接送等候区及校门进口空间。西侧接城市支路设地下车库出入口,并在地下空间分区设置家长临时停车区及后勤设施,提高场地利用。
        3.3立面设计
        上师大二附中小学部的建筑立面设计继承了毗邻初中部的暖灰新古典风格的特点,在致敬经典的同时传递出学校统一的风格要素,增加学生与校园文化精神的交流。通过对传统英式建筑三段式立面元素的抽象提取,底层柱廊稍加当代手法转译。顶部用大面深色氟碳喷涂,结合铝合金金属框还原了古典坡顶的意向 ;标准段采用仿灰砖质感涂料贯穿始终;石材基座柱廊也在近人尺度增加了材料的质感细节,同时也提升了校园品质 ;局部建筑使用特殊的材料,如多功能厅使用白色的穿孔铝单板,风雨操场局部使用镂空砖和清水混凝土,使整个校区稳重大气又不失活泼灵动。

结 语:
        城市中心区的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应以创新设计最大化满足学生使用功能、人性化、因地制宜的设计作为新的出发点,结合青少年学习特点,创造适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学习及交往空间。面对不同规模和布局的校园,其设计手法及策略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希望本文能为业内同行今后的设计提供思路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尹博,郑先友.面向未来的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探索[J].城市建筑,2020.
[2]孙阳.中小学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探索与思考[J].住宅与房地产,2020.
[3]王小工.中小学校园规划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建筑技艺,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