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红
身份证:42012419730603****
摘要:后浇带工艺是一项预防混凝土施工作业中形成开裂、裂缝等异常现象的特殊性施工技艺。在技术操作中,工作人员需在底板、墙体等核心部位增设对应标准尺寸的专项裂缝,为后续处理建设施工架构创造必备条件,并在已呈固定形式的混凝土膨胀收缩作业结束后,及时处理预设裂缝,将其相对分散的分割架构、部分重塑为整体形态。此外,工作人员在执行该技术施工任务中,需注重建材与技艺的契合性,增强衔接部位的强度、刚度,确保建筑物主体结构构造的完整性。同时,还可以在工程项目内部建筑新、旧裂缝位置展开后浇带施工作业,达到修复裂缝的目的。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应用探讨
引言
通过对我国目前建筑施工行业在钢筋混凝土的应用情况来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均会设置防止出现裂缝的应对策略,此技术便是后浇带技术。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施工项目的所在地来设置恰当的方案,并且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再进行后续工作,确保整个项目的完整性。
1、概述
1.1后浇带概念
后浇带指的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温度、收缩等因素的影响出现裂缝的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以建筑施工规范和建筑设计要求为基础,在建筑施工基础底板、墙等位置进行施工缝的预留工作,并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部分,内部收缩后以浇筑的方式让整个混凝土结构形成整体。后浇带类型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沉降后浇带,解决主楼与裙房产生沉降差进行的后浇带施工;第二,温度后浇带,解决温度导致混凝土拉裂现象而进行的后浇带施工;第三,伸缩后浇带,为了防止建筑物面积过大且受到温度影响而出现伸缩缝开裂的情况进行的后浇带施工。
1.2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首先,后浇带可以有效解决沉降差的问题,高层设计过程中需要先整体设计建筑基础,实际施工中施工缝与基础底板、墙等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建筑主体结构完成施工后沉降差已经初步完成,后续便可对连接部分进行浇灌工作,确保建筑连接成为整体。在设计过程中也需要对新老混凝土之间的受力加以考虑,并考虑后期沉降所导致的附加内力。该方法对地基土有较高的要求,需要确保其在施工阶段完成沉降。其次,后浇带可以有效减少温度收缩现象,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新浇筑混凝土会出现收缩现象,且建成结构也会发生热胀冷缩的情况。完成施工后的两个月内混凝土就已经完成硬化,但其结构在硬化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外部温度的影响,在该过程中结构内部应力增加便会导致构建出现裂缝现象。在施工过程中合理预留后浇带能够让混凝土收缩自由,减少应力对混凝土的影响,提升整体结构的抵抗能力。
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3.1?前期准备工作
施工单位在统筹开展后浇带作业之前,应该将充足、科学的前期筹备工作高效落实好,全方位保障后浇带任务有序开展。一方面,需提前在工区安装格栅灯、钢丝网等设备装置,构建出均匀性的施工布置、健全的架构网络,增强模板设施的刚度、强度,使其可以从多方面完美地匹配后浇带作业统一性的规程、规范,预防因建筑物自体性质例如高层、超高层工程无法彻底避免的大横向跨度引起的地下室、架构本体、裙房等部位发生沉降情况;另一方面,应该准确把控钢丝网装置两侧负荷压力的强度,杜绝压力超标、未达标现象导致的施工不良问题发生,并关注后浇带结构的振捣动作频率、时间,将其根据施工现场各类实情合理设定,防止混凝土内部的水泥浆液流失、减少,使混凝土发挥优质效能。
3.2关于钢筋的控制
(1)钢筋质量控制。施工单位要对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筋质量进行检查,包括钢筋的规模、尺寸、接头和间距等,不能有一点纰漏,确保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钢筋材料进入施工现场。(2)做好钢筋绑扎工作。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中会用到很多钢筋,为了避免钢筋移动带来隐患,增加稳定性,要对钢筋支架进行绑扎。绑扎时应该多使用后浇带两边马凳及垫块,并进行加密处理,增加钢筋保护层和网片的高度值。如果后浇带技术对钢筋有附加要求,施工人员可以在后浇带两边钢筋绑扎施工中一起完成附加钢筋的绑扎工作。(3)钢筋焊接。施工中出现钢筋断开情形,施工人员需要对钢筋接头位置进行绑扎处理。一般而言,接头的绑扎工作要少于整体的四分之一,接头处不能超过整体的一半。(4)做好钢筋除锈。钢筋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被腐蚀,从而出现生锈现象。施工人员在进行下一步施工工序前要先进行钢筋除锈。
3.3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在工程建筑施工流程推进至后浇带形式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前,工作人员应将水泥浆均匀、仔细地涂抹于待施工缝隙内部,避免裂缝产生;在后浇带作业中,建筑单位应采购等级、规格、质量、性能等方面均达标的建材、设备,如无收缩、微膨胀性质的类混凝土等;而后浇带衔接点施工环节中,工作人员则需在完成混凝土专业浇筑工作后,对其开展振捣作业,保障混凝土主体的密实度;并根据混凝土实际施工规模,将其静止 1 ~ 2h 的标准时间,随后可将后浇带施工流程推进至抹压收光步骤;在混凝土施工为大面积作业情况下,工作人员在混凝土表层抹压任务达成后可选用塑料材质制成的薄膜对其开展覆盖工作;在混凝土实现固化后,应及时围绕其展开蓄水养护作业。拆模时间应超出后浇带作业完成后 3d,继而延长混凝土表层展现出的湿润时长;另外,由于后浇带技术的理论依据为利用工程建设混凝土作业间遗留下的应力、内外界温度以及沉降开裂情况对建筑主体开展的处理作业,工作人员应将建筑物总体架构牢固、稳定作为技术操作支撑点,在此基础上将浇筑作业落实于施工缝,有助于提升工程建筑整体性。
3.4后浇带完成后的保护
高层建筑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进行第二次振捣,促进混凝土界面结合力和混凝土密实性,保证两部分混凝土各自收缩、相互融合,平衡浆体和固体材料。同时要做好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工作,后期养护质量直接关乎整个混凝土工程质量,施工人员要提高重视程度。施工单位要做好标志,设立路障牌提醒工作人员,明确后浇带在建设施工现场的位置,并保持施工部位的干净整洁,避免脏乱杂物进入施工现场,为后期养护工作奠定基础。养护工作结束之后,拆除标志。针对混凝体的最常见养护方法就是定时浇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水分。当然,在一些温度过低的地方,要停止浇水以免结冰。等到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标准之后,才可以在其表面进行施工作业。一般来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混凝土浇筑后会不断失去水分,施工人员要在 12h 之内给混凝土覆盖上密封保持薄膜,隔绝外部空气,防止快速失水。薄膜要覆盖所有的混凝土,不能留死角。在一些温差比较大的地区混凝土会快速凝结成块,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开裂,施工人员可以在混凝土表面铺一些草袋,确保后浇带的成品质量能够得到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领域、建筑工程领域不同程度的发展,使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得到更新且趋向成熟。施工单位将后浇带技术深度引入实际建筑物施工流程中,可对混凝土建筑结构形成裂缝这一不良问题进行精准、有效的控制与预防;并缩短工期,节省工程建筑投入成本,多方位维护工作人员在施工作业中的基础安全;增强建筑物本体结构的健全性、整体性,保障全程建筑任务各项要求、标准高质完成。
参考文献
[1]段燕,朱丽娜.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探究[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2020(07):127-129.
[2]倪国洪,胡旭峰.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2):82-83.
[3]孔祥龙.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析[J].低碳世界,2019,9(09):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