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淑霞 程璐瑶 王帆
平度市城乡规划中心 山东青岛 266700
摘要:城乡融合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关于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对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成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深入剖析城乡融合发展中所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乡村文化振兴对城乡融合发展破局的意义,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
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农村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加快制定有利于城乡发展的政策,并形成完整的体系,从而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让城乡空间形态布局更加合理、资源要素流动更加便捷、产业关联度更加紧密、生活环境更加优美、城市和乡村更加和谐共荣,推进城乡同步发展。
一、新时期的中国城乡关系现实需求
1.新时代明确要破解城乡关系的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速度快、效果显著,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农村发展却相对缓慢,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突出的瓶颈。
2.新时代要求对城乡关系重新定位,从根本上打破二元城乡结构,加快城乡市场化流通机制改革,让市场成为资源流通配置的主要平台,让城乡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充分而自由流向效率最高的地方,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新时代的城乡关系要有新目标。近期来看,就是要助力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让城乡关系在平衡对称的空间发展。长远来看,则是要实现城乡的全面融合发展,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二、我国乡村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差距
在教育方面,城乡在教育投入、校舍建设、师资力量等方面都存在差距。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在一些地方还有待完善。在医疗卫生方面,先进的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和优秀的医疗人才大多集中在城市,而大部分乡村卫生院设备落后、医护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诊疗手段落后。在社会保障方面,城市已经基本建立了包括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和住房保障制度在内的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开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与城居保合并实施,低保制度也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但因城乡社保模式不同,制度衔接的过程还不通畅,乡村社保的广度深度还需要加强,农民工的社保问题还需要重点关注。
2.城乡要素均衡配置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在城乡之间配置严重不平衡,农村的优质资源向城市集中的现实依然存在。国家大力支持城市中的资金、人才下乡,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是城市中的大部分资源还是不愿意流向乡村,原因主要是农村投资风险高,收益不确定性大,城乡要素的不均衡配置,又导致农村吸引留不住人才,阻碍农村发展,导致城乡之间的差距难以进一步缩小。
3.城乡二元体制是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体制机制痼疾越来越成为新时代“强起来”的主要障碍,其中,最需要破除的就是城乡二元体制。在城乡二元体制下,解决“三农”问题的各种探索和艰苦努力都感觉“势单力薄”,成效也不尽如人意。农村的人、财、物等资源要素仍然不断涌向城市,而城市的资本、技术、管理等却很难进入农业农村,城乡融合发展遭遇体制性“瓶颈”。固然,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有城乡自然属性不同的原因,但制度因素在其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条件
在统筹规划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投入,对乡村的交通、电力、网络、水利、卫生、信息、邮政等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力度,对已初步建成的基础设施要进一步提质生效。要与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标准统一,建成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充当投资主体,同时要通过市场化改革,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2.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自治是乡村治理的具体实现形式,德治是自治得以实现的文化基础,法治是自治得以实施的法律依据和手段。创新乡村治理体系,首先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并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以与村民自治体制相适应。自治、法治、德治三种基本治理手段,围绕党的领导这一核心机制,共同构成了有机统一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治理机制。
3.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结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四年行动计划,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人畜分离、农村污水、农村厕所、农村秸秆、绿化美化6个专项整治和改造行动,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加大连片整治和整村整屯整治力度,推进绿化、美化全覆盖,强化村容整洁与畜禽养殖小区、清洁能源、保护水源等统筹建设,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沟渠清理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整治,农村环境有了较大改观。
4.大力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巩固提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成果,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着力探索形成经验成果。探索“政银保”联动合作,试点开展涉农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助力市场主体融资。创新农业险种,试点目标价格指数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等新兴险种,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加大财政资金向科技创新、品牌营销、创业孵化和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投入,使财政支农投入以股份、担保、贴息等方式植入农村发展重点区域,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深化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社区服务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能力,加快实现城乡治理能力现代化。
5.切实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农民基本权益
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建设环境友好新农村。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筹资和保障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
6.大力开展教育培训,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通过针对性培训增强农民的素质。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积极搭建农业科技培训中心等村民教育培训平台,开设农业、手工培训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开设线上专业教育,为青年农民工提供工读课程。改革职业教育体制,借力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在线职业教育,实施农民工“工读课程计划”,提高青年农民的职业素养;培养现代化农业经理人。鼓励农民注册小微公司,整合城市工商企业孵化乡村小微企业,提升乡村企业经营水平,推动新型农民的职业化建设。
结束语:
乡村振兴不只是改变乡村的面貌,更是转变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旧式空间分散的农村必然会慢慢消亡,以小农经济为传统的农村生产方式必然会解体,认清这个现实,往这个方向上使力,在城镇化进程中不断进行农村产业体系变革,提高城乡融合水平,则未来的乡村振兴必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永安.乡村振兴战略须破解“持续高度关注”与“长期问题严峻”的三农悖论——基于三农支持政策碎片化的反思[J].学术交流,2019(2)
[2] 杨玉珍,黄少安.乡村振兴战略与我国农村发展战略的衔接及其连续性[J].农业经济问题,2019(6)
[3] 郭晓鸣,张克俊,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认识与道路选择[J].农村经济,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