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亮
滕州建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滕州市 277500
摘要:在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为了更有效的利用雨水资源,使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充分的融入海绵城市理论,然后在相关技术等方面进行不断的优化创新,有效变革,进一步提出和落实相对应的构建路径,以此确保海绵城市能够有效打造,进而使城市的发展质量有质的提升。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和构建途径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城市的良性发展而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技术发展沿革;构建途径
前言
在海绵城市的构建过程中,需要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借鉴更为先进、更具备实效性的海绵城市理论,在相关技术和管理模式等相关方面不断的改进和创新,融入到海绵城市构建的各个环节中,这样才能体现出应有的应用和发展效果,并且有相对应的技术支撑,用更加科学合理的建设方式,使城市的发展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据此,有必要针对海绵城市理论和相关技术发展沿革、构建途径等内容进行探讨。
一、海绵城市建设背景及理论
1.1海绵城市建设背景
在城市的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水污染或者雨洪灾害等问题,而此类问题对于城市发展质量和运行水平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要高度关注这类问题的解决,促进我国城市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在针对此类雨洪灾害和水污染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要充分明确该类问题的重要根源,就是因为城市地表不透水面积进一步增大,雨水的下渗量有比较明显的减少以及市政排水系统负荷进一步加重等。在这样的情况下,结合城市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构建海绵城市,推进海绵城市理论得到深入的应用,就显得至关重要,而且十分必要。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更深入研究和切实应用先进海绵城市理论,并且从根本上体现其自然积存、自然净化以及自然渗透理论内涵,有效融入雨洪调蓄渗透技术和风景园林设计技术等等,以此体现出应有的海绵城市发展效果。
1.2海绵城市理论
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最佳管理措施”这样的概念,而这个概念针对海绵城市理论来说,也是基础所在,通过这样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有效研究和推进低影响开发和绿色基础设施等相关理论,使一系列相关理论进行充分的融合和不断的改进完善,为海绵城市理论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1999年,美国进一步提出了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由此使相关方面的雨洪和水污染问题得到更有效的解决。在该理念的推进过程中,在降雨管理等相关方面取得更明显的成效,而此类理念为进一步有效构建海绵城市,推进海绵城市理论取得更加良好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和战略指导。我国在海绵城市理论方面也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对“海绵城市”的概念有比较明确的定义,也就是:“海绵城市”指得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着重关注生态系统的有效平衡,在针对该理论进行推进和应用的过程中,要确保城市的运行不会影响到生态环境,要针对水资源和雨水系统进行更科学合理的利用,使绿地功能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行整体的开发,且充分应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有效把握技术发展沿革形势,构建更系统完善的发展路径,以此确保海绵城市理论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切实的体现。
1.3海绵城市发展现状
首先,从国外的海绵城市发展现状来看,某些发达国家已经深入推进了该理论的切实落实,在径流污染、内涝问题、水生态恶化等相关方面都呈现出良好的应用优势,特别是在效仿自然排水的城市雨洪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等相关方面有更加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应用成效,并且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模式在海绵城市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得到更有效的应用,切实解决更多的问题,以此使城市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撑。例如,德国、美国、日本等相关国家在雨水管控等相关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且为其配备相对来说更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此确保现实中相关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促进海绵城市理论有更加良好的实效性。其次,在国内的海绵城市发展过程中,初期时往往更加关注雨水的利用,随着雨水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完善,工作重心进一步向着污染控制和雨洪调控等相关方面,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更行之有效的雨水治理措施和雨洪控制手段等等,这样可以呈现出更为显著的生态效益。
二、海绵城市构建途径与技术分析
2. 1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系统
首先,有针对性的识别水资源保护生态斑块。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以生态保护作为基本前提,进一步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和管控力度,对其进行更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进而使水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其次,要针对生态系统进行更有效的保护。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当前我国的河道治理法律法规等等对于河道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然后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相应的水系网络和河道系统进行更有效的修复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更充分的应用多种类型的技术手段,例如,生态红线,绿线划定等相关内容打造人工湿地,进而确保环境得到更有效的修复。第三,要从根本上做好源头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相关控制技术。在海绵城市发展过程中,要结合城市的运行情况和降雨强度和规律等等,进一步有效利用相关技术,着重做好源头管控工作,使各类技术,例如截留技术、促渗技术等相关内容得到更充分的应用,并且为海绵城市的良性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2源头管理与控制技术的应用
2.2.1截留技术
首先,有针对性地利用绿色屋顶技术。绿色屋顶主要指的是利用种植土层和植被土层等等有效构成,结合种植密度划分相对应的类型,这样能够针对雨水资源进行更有效的截留和储存。其次,做好冠层截留。主要是充分利用植物群落的滞留能力,使雨水资源得到更有效的保存和截留,使大树等植被的冠层截留呈现出更加良好的蓄水能力。
2.2.2促渗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透水铺装的方式进行体现的,打造相对应的透水铺装层,同时细化成渗透层、过滤层、排水层等,以此体现出应有的透水铺装径流削减能力。
2.2.3调蓄技术
首先是生态沟的有效构建。在构建生态沟的过程中,要打造相对应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植被层、种植土层、过滤层、渗排水管以及砾石层等相关内容,确保各个方面有效融合,发挥合力的效应,以此充分实现雨洪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调整。其次打造雨水花园。雨水花园主要涉及蓄水层、种植层、过滤层、排水层等相关内容,针对不同的层次和区域要落实雨水花园的相关原理,对其进行相对应的调试和控制,进而确保各个层面都能够发挥应有的雨水控制效能,进而为海绵城市的高质量运行奠定基础
结论
从上文的分析中,能够充分明确,针对当前的城市发展而言,越来越广泛的推行海绵城市理论,且在理论落实和技术发展沿革等相关方面进一步增强,在技术创新和技术落实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以此确保城市的污水处理和雨洪资源利用等相关工作呈现出良性的发展态势。在实践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有效落实相对应的海绵城市构建途径,把握城市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以此确保海绵城市取得更加良好的发展效果。
参考文献
[1]车生泉,谢长坤,陈丹,于冰沁.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中国园林,2015,(06):11-15.
[2]仇保兴.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J].建设科技.2015(01).
[3]托尼黄,王健斌.生态型景观,水敏型城市设计和绿色基础设施[J].中国园林. 2014(04).
[4]孙文清,高群英,欧阳汝欣.海绵城市理论发展沿革与构建思路探讨[J].现代园艺,2019(01):92-93.
[5]曾煜程.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中华建设,2018(0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