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念下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陈宗献
[导读] 我国土地资源辽阔,做好土地整治工作十分重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陈宗献
        海南国源土地矿产勘测规划设计院,海南 海口  570203
        摘要:我国土地资源辽阔,做好土地整治工作十分重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建设用地表现出更高的需求,这也造成了人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为了有效改善上述问题,政府部门需以生态理念作为工作指导,不断提升对土地资源的整治效果,尽量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此外,还需同步关注生态保护工作的实施,不断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避免由于土地开发而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关键词:生态理念;土地整治;规划设计
        引言
        土地整治的实质就是合理规划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对其进行综合改造,来对土地结构和土地用途进行重新区分,以不断提高土地效益。但是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生态系统本身的土壤、植被、水资源甚至是动植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土地整治规划不全面,易减少生物的多样性,简化生态系统结构,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在增加我国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土地整治过程中,针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重视生态建设规划,能够有效解决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城镇一体化的建设发展。
        1土地资源规划的现状分析
        1.1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目标与脚步不一致
        从现代社会的城乡建设发展水平来看,城乡设计规划工作既要综合考虑当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还要调查分析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生活习惯风俗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水平等种种因素。掌控好城乡规划设计与当地环境、居民生活的关系,也是实现城乡规划科学性的重要一环。另外,就土地资源管理而言,实行土地资源规划管理主要是为了缓解我国的人地资源矛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闲置土地比如山地、盐碱地、闲置耕地等进行恢复与开发,让我国可利用土地越来越多。但目前土地资源管理者并不太关注居民生活与需求问题。
        1.2土地整治对植被和生物的影响
        部分管理者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在荒地或者拆迁用地的土地整治过程中,过度开发土地资源,首先就会破坏该区域原有的植被覆盖,改变原有生物的栖息地,外加不合理的矿山复垦会降低区域原有的抗震抗灾能力,使得生态环境结构出现变化,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使得生物多样化降低;土地规划不合理,过度的土地整治会导致当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加深,人们又忽视对生态景观的设计规划,导致生态建设跟不上土地整治的步伐,就会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出现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改变区域原有的土壤、植被、水质和生物圈,从而影响该区域的气候环境变化,造成原生或次生植被数量减少或退化,并且出现争夺水源问题。
        1.3规划设计不够深入透彻
        规划设计单位对申报工作重视过度,而考虑实施时又不够充分全面,主观地认为申报在项目规划设计中占有主要地位,而忽略工程项目施工指导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了设计深度与精度不足。在现阶段,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设计人员缺乏经验,导致实际效果与理想效果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例如设计农用井时未能充分考虑水源是否充足的问题,导致水源不足,项目回炉重造。
        2生态理念下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策略
        2.1掌握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之间的差异性
        在对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进行相关性研究之前,要首先清楚掌握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二者之间的差异与不同。立足我国城乡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一般在讨论或设计城乡规划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都会发现所在城镇、乡村的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的不合理性。仅这一点就会极大限制城乡发展规划在合理分配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的灵活性与科学性。

究其原因,还是二者的管理原则不同,城乡规划的工作重点在于表现当地政府的建设意向以及居民的生活居住意向,而土地规划管理遵循的是以自然环境为前提的上级土地分配。
        在我国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建设的组织管理编制同属于地方政府,并且管理过程中的工作流程与监管程序也是一样的模式,加之地方政府一般希望追求更有利、更大型的乡村建设以及更丰厚的经济效益,进而导致城乡规划工作往往不能考虑到实际情况,更加不能充分结合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加重了二者之间的矛盾与差异。除此之外,如果城乡发展规划中的建设用地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就会过分利用不可开发的土地资源或者耕地资源,这也是与土地资源管理原则背道而驰的。我国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还是有着较大的分歧,进而导致部分问题始终无法解决。经过对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之间的差异性分析,能更好地开展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与联系的进一步研究。
        2.2规范土地整治管理内容
        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严格审批土地整治的设计方案,加强土地整治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土地整治管理内容,将生态环境保护列入土地整治专项规划,从而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土地整治管理部门要重视人才培养力度,在进行人才招聘时,要择优录取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心强烈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大环保的宣传教育,组织员工学习土地整治和生态保护的先进技术,使其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创新土地整治的理念和方法,以此确保土地整治的合理性;完善土地生态规划的项目编写,帮助管理人员树立标准化的执法监管意识,开放信息管理平台,引入大数据系统,通过开展土地整治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来合理评估土地整治方案,增加公共参与度,充分发挥民众的监督权,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合理约束工作人员的工作,从而使其不断优化和创新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和模式,最大化降低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3严格执行规划设计
        开展项目时,必须严格遵循施工设计中的内容。对于沟、涵、渠等的数量、规模、位置等参数绝对不得随意变动,以免因项目变更产生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如果不得不进行变更,必须对变更的原因与变更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并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实地踏勘,现场核实有关单位变更的理由与内容,有效保障其可行性。而有关单位务必确保不会发生反复变更的情况。
        2.4对规划区域生态安全评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理念的提升,我国更加重视环保工作,那么,进行土地资源开发规划时,需要对周边的生态环保做好评价。最近几年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环保工作,希望能通过整体意识的提升,全面推动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在有效的环保机制引导下,人们生态安全意识得到提高,更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我国制定了相关环保战略,对生态安全进行有效保障,就是想通过环保问题,保证土地资源科学规划与设计,那么,各级政府与规划部门在对土地进行利用时,一定要开展好总体规划评估工作,进一步评价该规划区域生态安全程度是否符合整体需要,在科学保障土地合理规划的同时,做好环保安全工作,使生态保护工作落实到各个环节中,从而将对区域开发成本减少到最低,对环境的影响更小,确保区域能长期、稳定发展。对被规划区域生态安全程度进行评价要充分照顾到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影响因素,确保和谐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土地整治过程中不仅要增加耕地的面积,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还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规范土地整治管理内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促进社会经济、当地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土地治理朝着产业化、多元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明,陈勇.浅析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做法及建议[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5):1686.
        [2]陈光华.慈利:严抓实干铸就项目建设灵魂[J].国土资源导刊,2014(9):75-76.
        [3]王昌明.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模式初探[EB/OL].http://www.docin.com/p-2298438757.html.
        [4]严丽平,邵霞珍,吴次芳.我国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展望[J].农机化研究,2006(12):48-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