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的基本内涵以及乡村建筑新建改建的设计策略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孙力枰
[导读] 对于如何重振乡村,建设美丽乡村,这里将结合一些案例阐述建筑设计的一些基本手法。

        孙力枰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310052
        摘要:在城镇化超过50%的今天,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鸿沟越发巨大。几千年来,乡村作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体,在工业化之前其发展过程始终保持着缓慢变化的姿态。然而进入近代尤其是城镇化之后,乡村逐渐被肢解了。乡愁是人们对于家乡时间空间变化的感慨之情,在城市繁荣,乡村凋敝的大背景下显得日益浓重。因此对于如何重振乡村,建设美丽乡村,这里将结合一些案例阐述建筑设计的一些基本手法。
关键词:乡愁;乡村发展过程;建筑设计

一概述
        中国是一个建立在农耕文明之上的国家,乡村是中国古代发展的主体。农耕时代带来的农耕文明不仅仅是器具层面的,而且在精神层面也深深地影响了人们。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乡愁意味着炊烟袅袅,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意味着家乡的味道1。中国古代对外的相对封闭和政局的相对稳定,以及儒道思想的传播,使得小农经济的格局维持了两千多年。每每读到古诗有关乡愁的内容脑海中能够想到的都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场景。然而随着近代国门的打开,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使得乡村的面貌得到了很大的变化。新的生产方式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自清末开始,中国的农村发展与政局紧密相连。新中国成立后,乡村作为城市发展的大后方,源源不断地为城市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城市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与之相较的则是乡村发展相对滞后甚至是倒退。“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提出的。城市的发展不应当以牺牲乡村为前提,乡村的建设不能只依靠城市反哺。在“美丽乡村”的倡议下,各地乡村新建,改扩建活动日渐升温。我们应当因地制宜,呼应环境,尽可能地使用原生材料和当地建筑施工技艺以重振乡村面貌。

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乡愁
2.1中国古代的乡愁
        想到古代中国人对于乡愁的抒写,最多的莫过于唐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描写的是崔颢对于自己漂泊异乡时的思乡之情;“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则抒发的是王昌龄对于自己贬谪时的苦闷和思乡之情;另外还有岑参《送韦侍御先归京》:“客泪题书落,乡愁对酒宽。先凭报亲友,后月到长安。”表达的是作者对于远赴边疆求取功名时的乡愁。由此可见,唐代诗人离乡的原因或是为了讨生活,或者是被贬谪或者漂泊2。纵观整个中国古代,人们抒发乡愁的内容基本上是与国,与家人,与亲朋好友是分不开的。但是很少有直接描述家乡现状的。

2.2中国近代的乡愁
        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始终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人们对于乡愁的描述大多数是对于国家遭遇外敌入侵的愤懑和对于原本美好生活的回忆。此时的乡愁已经不局限于对于自己家乡亲人朋友的思念,更多的是对于祖国壮美河山的赞美和对于现实中政局动荡,民族前途的担忧。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中描述的正是清政府腐败无能,被日本强行割让台湾的场景,抒发了自己对于祖国寸土山河的热爱和对于侵略者的愤恨之情。此时的乡愁已经化为“国愁”。

2.3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愁
        2020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城市的不断扩张,使得农村原本的格局变得破碎。新的生产方式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使得农村多余的劳动力流向了城市。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周围,农村的面貌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周围,农村的发展几乎是停滞甚至是倒退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年老者在家务农,留下的是缺少生机与活力的农村。此时的乡愁更多的是对以前家乡的一片土地,一栋建筑,甚至是一种美食的追忆,是对从前生活场景的改变的感叹之情,如图1、2所示。
    
图1为城市包围农村    图2为衰败的古村落

三.乡村建筑的设计策略
        近年来,在“美丽乡村”的号召下,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末上海市和浙江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911元和31930元,位居全国前列。两地的乡村建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面就上海和浙江两地的乡村建设项目为例,从中总结设计策略。
3.1上海嘉定区马陆镇金淘村村民活动室
        嘉定区马陆镇位于上海嘉北的生态涵养区。目前规划以马陆葡萄”核心资源,打造葡萄主题休闲旅游区,周边生态良好,居住环境持续改善。村民活动室的选址在三岔河口旁的一块集体用地上。由于环境开阔,有聚合焦点的空间品质3,因此设计了一座六边形的环状建筑,供村民休息、交流和举办娱乐活动。基地面积为1260平方米,整个建筑体量与地形相呼应,呈六边形,室内分别有活动室,茶室,小舞台以及3个半室外空间,六片屋面由外向内倾斜,寓意“四水归堂”,重新诠释了传统建筑在新时代的形体感,如图3、图4所示;建筑材料上采用了江南地区常用的青砖和小青瓦以及木窗隔断,灰色铝板包敷的钢梁,木板条吊顶,体现了建筑的“江南韵味”如图5所示。

3.2浙江桐庐县云夕戴家山乡土艺术酒店
        酒店位于有着“中国最美县”之称的桐庐县,距离杭州城区大概90公里,一小时车程。其优美的环境和便捷的交通,吸引着来自杭州主城区和周边城市的市民的到来。酒店主体原本是游离于村庄之外的一个闲置农舍,由背靠缓坡朝向山谷的一栋南北向黄泥土坯房屋,和一个突出于坡地平台的石砌平顶小屋构成4,如图6,7所示。在改造过程中新添加了云露台和观景平台,展厅以及酒店的客房和辅助设施,改造扩建总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规划有8幢畲文化主题隐居原墅,总共17间客房,如图8所示。民居原本采用了夯土作为围护墙,木结构作为框架。改建时的结构强化是在夯土和木框架之间加建砖混结构墙体,原先的夯土墙不再作为内表皮使用,而仅作为外表皮,并且辅之以防水保温层,由于原先的地板采用的是木地板加木梁的形式,考虑到木板年久失修,当地气候潮湿,极易腐坏,因而在木板上面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如图9所示。柴禾墙面是民宿壁炉取暖的材料储备,需要不断补充,而扫把这类易于老化而廉价的地方材料需要不定期更换。这样的物质循环,将不断地激活建筑和原住村民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建筑真正融入乡土文脉,如图10所示。另外搜集老屋原有织机,桌椅,坛罐,竹编等小品体现对老建筑的原有记忆。

图9为改造的构造层次
3.3浙江松阳村民和游客共享的山茶油制作工坊
        不同于上述消费型的民用建筑改造,还有生产型的建筑改造例如浙江松阳的油茶工坊。丽水市松阳县大东坝镇横樟村,村庄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保存较多。村口闲置的油茶工坊位于路边下沉场地,面临山涧溪流,这座传统油茶制作的工坊已被荒废多年5。2017年十月,工坊进行了扩容改造,成为村民和游客共享的山茶油制作工坊和体验休闲空间,如图11所示。项目保留了主体建筑和室内的木制设备,外圈扩建部分包裹围绕老工坊,在建筑的侧面形成了厨房和产品包装空间,室外的休闲凉亭提供了面向山涧的观景平台,如图12所示。在建筑材料上,外墙直接使用溪涧卵石,作为周边梯田和溪水自然景色的延续,外加木材,整体风貌与原有建筑风格保持一致。石材在做法上将卵石对半剖切砌成平整墙面,暴露卵石内部质感和颜色,和老旧的夯土墙形成对比,在工坊新旧层次间不断创造里与外的转换。通过对传统建筑的创造性改造,重新使得村民燃起对于油茶制作的热情,更好地将这一手艺传承下去,同时也引发了游客对于油茶制作的兴趣。
    
图11为改造后的油茶工坊    图12油茶工坊平面

四.结语:
        对传统建筑形体抽象提取再创造和当地建筑材料的低技利用是当下乡村振兴建筑设计的重要手段,因地制宜采用与当地相近的材料和技术,以及采用与环境相适应的体形,可以减弱建筑在当地人们心中存在的陌生感,更好地融入整体环境中。

参考文献
1.唐燕.中国式乡愁-农耕时代城市中的农作要素[J].规划师,2015.09.01
2.王运涛.唐代乡愁诗的思想内涵及主要类型[J].名作欣赏,2011.04.01
3.祝晓峰丁鹏华.金淘村村民活动室[J].建筑学报,2013.01
4.王凯张雷.云夕戴家山乡土艺术酒店畲族民宅改造[J].建筑学报,2016.03
5.村民和游客共享的山茶油制作工坊-油茶工坊,浙江松阳[N].DnA建筑事务所,2019.05.14

图片来源
图1、2:来自百度百科
图3:来自作者整理绘制
图4、5:来自Archdaily
图6-10:来自知乎
图11-12:来自sohu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