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邱睿2张毅
重庆市开州区水利局 重庆405400
摘要:在我国改革发展的道路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不容忽视。过去我国对河流生态修复工作重视不够,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种污染不仅对大气环境和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而且对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影响。因此,基于河道综合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迫在眉睫。本文对河流综合治理和河流生态修复的有效方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河流生态修复;河道综合治理
1河道中存在的问题
1.1行洪能力欠缺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因早期规划不合理或无规划,导致河流空间越来越小、河流淤积、水土流失严重。同时局部硬化河道两岸以提升土地利用空间,使居民区河流水文过程受到下垫面硬化的影响,使得城镇河流的作用明显减弱。在我国一些山地丘陵地区,夏季降水量巨大,河流水位陡涨陡落,许多城镇因排涝设施落后,降雨后会在路面上聚集大量积水,这给人们的出行造成了很大的障碍。需要向河流排放的雨洪量也在增加,这使得地表汇流过程增加。这些都是导致城镇河流行洪能力较差的重要因素。
1.2水质问题
城镇河流存在严重的水质问题,主要原因是水体的自净能力越来越差。其原因可以概括为:第一,在城镇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活动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水,处理设施未能跟上城镇发展形势,导致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排入河,直接导致水污染的产生;第二,地表径流,大气沉降产生的生活垃圾、垃圾和污染颗粒物随地表径流直接进入河流,造成水体污染;第三,非点源污染。如农业面源污染的分散污染源,如沉积物、农药、废弃物、致病菌等,将直接造成水体、湖泊、河岸、海岸等生态系统的污染。与点源污染相比,非点源污染时空范围更广,不确定性更大,成分和过程更复杂,控制难度更大。
1.3生态环境变化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并为此付出了许多努力。在许多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是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但河道建设明显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河道的过度硬化和渠化,增加了水土物质交换的难度,使原有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影响;第二,在河流的连续运行中,越来越多的湿地面积减少,使得整个河道的系统服务功能减弱。
2河道治理中对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措施
2.1利用生物技术修复河流水质
水质恢复是河流生态恢复的一个重要方面。恢复河流水质的最佳途径是利用生物技术,生物技术不会对河流水质造成二次危害。比如生态浮床技术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所谓生态浮床技术,就是通过物种间的共生效应,以水生植物为主体,人工建立生态系统,改善河流水质。生态浮床用途广泛,除了净化水质外,还可以用来提供栖息地和消浪。净水宜选用湿浮岛。为了提高净水效果,最好选用无框架浮岛,用椰子纤维做框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植物,不会污染水质。河流水质的微生物修复,主要是借助微生物催化降解,实现有机降解,将污染物转化为其他无污染物质,实现水质净化。
2.2利用人工投放恢复河流生态多样性
在河流生态多样性方面,由于河流生态系统总体规模的限制和河道整治后的一定破坏,在短时间内恢复河流生态多样性非常困难。在这方面,可以通过人工投入恢复河流生态多样性,提高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水平。一方面,河流的生物输入。河道整治后,河里的鱼、虾等大量生物减少。对此,我们可以先对河流中的鱼虾进行初步统计调查,然后分析河流的生物承载力。在留有一定余量的情况下,通过人工放流适当数量的鱼、虾等生物,可以提高河流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另一方面,种植也是必要的。除了提高动物多样性,我们还需要关注植物多样性。还需要对河流的生物承载力进行分析,然后分析当地适合种植的植物,结合景观要求、生物适应性等因素,选择合理的植物在河流中种植。
通过人工增加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迅速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河道治理中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3.1河道形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天然形成的河道应为蜿蜒不规则的河道,既能降低河道内河流的流速,又能通过河岸水体的渗透和植物的蓄水,起到调节洪水和蓄水的作用,又能避免河道内的水土流失,为植物和鱼类提供生产和栖息环境。为满足生产、建设和航运的需要,对许多不规则河流进行了加宽、调直,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河流原有的生态环境,而且使河流失去了水土交换、防洪、蓄水的辅助作用。因此,在河道整治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形态之字形和不规则性,避免河道规划设计成直线或折线,以保持河道的生态多样性,调节洪水和蓄水量。
3.2生态河堤修复技术的应用
在河道两侧修建堤防,既能防洪、抗洪,又能用植被保护河岸。因此,不仅要加强河堤的重建加固,同时还要对河堤进行生态修复,使河堤在防洪的同时,为河流生态恢复提供支撑和辅助功能。河堤生态修复主要是将河堤改造成适合水生生物生长的生态堤坝,为生物的生长和生存提供必要的环境,增强生物对河水的净化效果。
3.3生态河床修复技术的应用
我国传统的河床修复技术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和块石结构铺设河床或使河床人工化、渠化,不仅会严重影响河流的生态环境,而且会造成河流生态环境的匮乏和单一,降低河流的生态多样性,影响河流本身的净化能力,生态河床恢复技术则是指不使用这些硬质材料进行河床的铺设,恢复河床的自然沉积形态,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使水生生物稳定河床,改善河床生态环境。
3.4生态护坡修复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河流护坡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形式,使得河流护坡无法为植物提供必要的生长环境,从而破坏了河流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因此,在进行河流护坡修复时,可采用在护坡上种植草坪或树木的方式。通过种植草坪和树木,可以有效缓冲河流水流速度,避免河流水土流失,有效加强边坡防护的稳定性。
3.5修复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中广泛应用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具有许多优点:第一,有利于水质净化;第二,有利于调蓄洪水;第三,改善当地小气候;第四,它可以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等,但目前城市化步伐加快,在这一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河流面积,导致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的局面。虽然目前我国人工湿地的建设还不是很完善,但仍有一些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人工挖填、建立水陆过渡带等,这些措施都能起到很好的河道整治和环境恢复作用。
3.6打造亲水环境
对于场镇已成硬直河道,在采取生态修复的前提下,可采用块石砌筑亲水步道,打造过水汀步,局部蓄形成造水景,丰富城镇居民和游客的休闲生活,增强村民环保意识,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山地特色农业和乡村特色旅游的融合发展。
结束语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之一。然而,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我们务必要通过非常艰辛的探索研究和脚踏实地的认真实践落实才有可能完成我们河流生态修复的使命和任务,在接下来的时光岁月中要不断的努力积累经验总结经验,不断的精进策略修正不足之处,最终才能实现经济与河流生态环境的双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谭辉. 生态修复技术在深圳中小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9(8).
[2]薛文彬. 浅析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000(012):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