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护岸在中小型河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以新渔浦河道生态景观工程为例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祝晓苹
[导读] 本文立足于新渔浦河道生态景观工程,研究中小型河道治理中生态护岸的应用,最后探讨其作用及应用成效,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祝晓苹
        上海市长宁区河道管理所  上海 200335
        摘要: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环境治理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生态护岸成为治理中小型河道的主要手段。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新渔浦河道生态景观工程,研究中小型河道治理中生态护岸的应用,最后探讨其作用及应用成效,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生态护岸;中小型河道治理;生态景观工程

        引言: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要求各地不断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河流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通过应用生态护岸能够增强河流自净能力,打造绿色生态河流廊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研究中小型河道治理中生态护岸的应用是必要的。
1.工程简述
        新渔浦是长宁区东西向的骨干河道之一,从新泾港到广顺河,全长约2.26公里、河道平均面宽14米。河道两岸多为居民小区,淞虹路以西河段贯穿虹桥临空经济园区。虽然经过历年整治,新渔浦河道水生态健康,不仅水草丰茂,鱼虾成群,整体水质也较好。经检测,2020年1月份到5月份的平均水质为Ⅲ类水,河道两侧部分岸段景观也已建成。
        但是,由于建设时间较久,河道两岸呈现绿化种植较为密集、不通透;滨水区域缺乏慢行步道、缺乏休憩观景的亲水平台,亲水性较差;相对长宁国际精品城区的区域定位,河道景观效果上也相对落后,需要应用生态护岸对其进行治理,努力实现新渔浦两岸的水环境景观品质的再提升。
2.研究中小型河道治理中生态护岸的具体应用实践
2.1应用原则
        根据该工程现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滨水区域的亲水性,优化河道景观效果,为此,根据城市中小型河流自身特点,在应用和设计生态护岸时,应满足新渔浦河道的功能要求,满足规划要求的同时合理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同时,兼顾水工和景观设计,注重河岸的天然形态,通过适当保留天然水面和自然河道曲线,满足人们对河道景观的需求。最后,在选择生态护岸相关材料时,应选择环保、天然、可再生的材料,避免对河道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实现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并改善绿化种植密度,合理布置绿化植被缓冲带,构建丰富且稳定的生态系统,进一步增强新渔浦河道的自净能力,实现两岸水环境景观品质的有效提升。
2.2生态护岸类型的选择与实践
        城市化进程和生态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使得生态护岸类型也愈发丰富,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主要有六种,分别为固土植物护岸、石笼结构护岸、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岸、生态砌块护岸、生态袋护岸以及自然型护岸,护岸选型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其生态效果和河道治理质量。①对于固土植物护岸而言,其主要利用根系较为发达的植物实现对河道岸边土壤的有效巩固,修复生态环境、避免水土流失,同时具有营造人造景观的作用。②对于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岸,其主要由保水材料、表层土、多孔混凝土以及缓释肥料组成,在应用该护岸类型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铺设生态混凝土预制块或是直接将其用作护岸,通过混凝土强度和刚度,使河道景观绿化与河道防洪相结合。③对于石笼结构护岸,主要使用机械的方式将具有防腐性能的钢丝编织为蜂巢格网箱笼,通过对其进行碎石填充,从而形成生态护岸。通过使用泥土对碎石空隙进行填充,不仅能够满足岸边植物生长需要,还能够避免水土流失,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④生态袋护岸是柔性生态边坡工程系统的重要组成,通过布置聚丙烯酸聚酯纤维袋子,能够避免填充物流失的同时,实现水分在土壤中的正常交流,构成自然生态护岸。⑤生态砌块护岸是一种孔状护岸类型,主要利用混凝土预制件和自然石打造适合植物和动物生存的环境,丰富生态系统,不仅能够满足生态型护岸要求,还具有景观型护岸特点。⑥自然型护岸,该类型的生态护岸主要使用天然的原石和植被,较为常见的有松木桩驳岸[1]。
        在对生态护岸结构和模式进行选择时,应首先考虑河流护岸的基本功能,即供水、输水、防洪、排涝,其次对生态景观和人类活动进行考虑。针对该治理工程,主要要将生态建设与河道治理相结合,在改善河道种植较为密集、不通透等问题的同时,增强其观赏效果。为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林草、树木、水生植物和灌木组成基本植物群,打造生态型护坡,利用该河道自身自然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具体工程实践时,需要掌握不同功效的植物群落,进而搭配出合适的植物群。

由于新渔浦河道为中小型河流,此类河流纵向坡度不大,且边坡冲刷问题较小,且工程应用中具有较强的生态景观要求,为此,主要使用多孔隙结构、天然材料护坡以及人造材料复合植被[2]。
2.3合理布置植被缓冲带
        对于河流廊道而言,其栖地品质会受到人为干扰而发生改变,外加新渔浦河道的亲水性不足,为此,应对植被缓冲带进行合理布置,让河道生态保护和休闲娱乐等功能发挥至最大,为居民提供景美、水清、滩绿的休闲场所。具体布置如下:
        植被缓冲带具有极强生态功能,同时具有提高河流稳定性、降低人类不规范活动等功能,最为突出的功能就是净化水体。通过利用新渔浦河道本就具有的大量植物,对其进行合理调整和加植,可以减缓水体环境受土壤污染的影响,对提升河流渗滤净化具有极强现实意义。虽然该工程河流水质在经过治理后较好,但植被缓冲带的布设能够实现对河流水系的持续美化与提升,进一步满足鸟类和水生动物的生存发展,增强河道景观个性和水环境吸引力,同时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又可以通过合理选择植物明确的展现。为此,在对植被缓冲带进行设置时,应明确缓冲带设计主题,确定整体基调,打造出满足居民休闲、观赏的景观。站在美学的角度来看,河道治理主要是追求自然美,为此,应尽量保持岸线的纯自然性,并打造自然景观,满足周围居民对自然生态的需求。在实际工程中,应考虑以下内容:①在河道堤岸以外的空间进行高大乔木的布置,并建设临河慢行步道,完善滨水慢行系统,满足人们的步行和活动要求。河道栏杆统一改造,提升河道风貌品质;打造海绵配套设施,生态环境与雨水管理共发展;新增河滨景观灯光,营造滨水夜景。值得注意的是,在布置时,要保证树荫面积充足且视线通透,解决亲水性差的问题。②设计景观廊架、生态座椅、景观雕塑等特色小品,对于距水岸较远的空间,使用大范围绿地治理措施,选用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混种,同样保证视线的通透性[3]。
2.4落实生态河道管理要求
        管护管理相关要求及措施的落实,能够保证生态护岸应用作用的充分发挥,由于种植的植物具有季节性属性,为此,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时间的限制。该工程主要施工时间是4月至10月,整体季节性变化不大,但若是应用生态护岸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时间跨度,应对种植计划进行调整。同时,在栽植后,也应对其成活情况进行检查,做好后期照护工作,保证河道植被能够顺利生长,实现预期效应。
3.探讨生态护岸的作用及应用成效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度的不断推进,城市占地面积越来越大,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一种可渗透的坡面,生态护岸在调节水位、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河道自净能力以及打造河道观赏景观方面具有极强现实意义。具体而言,立足于河道实际情况的、建设合理的生态护岸,能够有效避免河岸水土流失以及塌方等问题的产生,促进地下水与地表径流相互交换,是对河道坡面具有防护作用的、具有一定自然景观效果的生态系统。
        本次工程中,在治理河道的同时,也辅以改造老旧小区和城市道路海绵型改造更新等工作,将“渗、滞、蓄、净、用、排”贯彻于整个工程和治理过程。通过应用生态护岸对新渔浦这类中小河流进行治理,能够有效提高河道景观环境,营造良好的水生环境,丰富生物多样性,满足当地居民对自然生态的需求。具体应用成效为:首先,老城区河道品质得到提升,进一步增强了河道自净能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在本次工程中,充分结合了老城区的特色,以河道与周边小区环境特点为基础,将生态型河道融入居民的生活环境,实现整治河道、提升水环境品质的目的。其次,局部段落增设的亲水平台满足了居民亲水休憩、临河观景的需要,并构建健康慢行步道,铺设彩色透水沥青,同时实现美观与实用兼具。由于其透水性能强,下雨天路面不易积水,为行人安全出行提供保证,同时,亲水平台铺装采用防腐木,绿地景观选用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混种,发挥不同层次植物在绿量和季相方面的互补性,提高生态效率。
        结论:综上所述,生态护岸对中小河道的治理具有极强现实意义,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还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因此,在应用生态护岸治理中小河道时,相关人员应立足于实际情况和需求,科学选择护岸类型、合理布置植被缓冲带,从而保证治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佟艳辉.生态砖护岸结构在河流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48(12):125-128.
[2]田旭,何贵堂,王铁,等.利用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材料在河道原位生态治理中的应用[J].净水技术,2020,39(07):176-181.
[3]彭攀,沙明宏,陈亮,等.基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格宾石笼生态护岸技术应用探讨——以沙甸河开远段治理工程为例[J].西北水电,2020(01):75-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