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河道景观工程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3月8期   作者:刘华英 2. 程 萍 3.韩建文
[导读] 本文关中地区某城市老城区改造工程为例
        刘华英  2.  程  萍 3.韩建文
        1. 身份证:61213219780224****
        2. 身份证:32091119891218****
        3.  身份证:32092219830513****
        摘要:本文关中地区某城市老城区改造工程为例,分析其河道景观工程的设计思路和应用措施,从中总结河道景观工程的应用经验。该工程于21世纪初正式进行,当时城镇化速度正常逐渐加快,老城区改造势在必行,但是为了保证老城区景观不被损坏,采用海绵城市理念对老城区进行生态改造。
关键词:海绵城市;河道景观;应用措施
一、海绵城市理论
        海绵城市是指一种城市雨水和洪水管理概念,它将城市比作海绵,通过对城市水资源系统的改造使城市具备吸水、蓄水、放水的能力。这样在雨水天气下城市能够将多余的水资源进行回收利用,从而防止城市出现洪涝灾害。而干旱天气下,城市可以将储蓄的水资源释放出去,这样城市水资源利用率即可得到提高。海绵城市理论的核心是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使用何种生态基础设施才能达到海绵城市生态系统的效果需要结合具体环境进行设计,目前有些城市已经将海绵城市理念与河道景观工程结合了起来。
二、海绵城市理论在河道景观工程中的建设目标
(一)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
        海绵城市理论通过对城市雨水系统的改造和开发提高城市防洪涝能力,河道景观工程中雨水系统的改造需要对河流水生态基础设施进行布置,河道景观工程附近的土地也需要进行对应的防洪涝改造。因此海绵城市理论在河道景观工程中应用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为建设目标,城市水土资源能够发挥出更大作用则城市防洪涝能力也会得到增强[2]。
(二)保留原有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理论对城市雨水系统的改造非常有利,但是有些城市内部存在大量古建筑已经文化景点,这些城市雨水系统改造的过程中不能对原有建筑及生态造成破坏。因此,海绵城市理论在河道景观工程中应该以保留原有生态环境为建设目标,在雨水系统改造之前改造人员必须在不破坏生态环境植被的情况下设计雨水系统改造方案。这样既可以保证城市雨水系统改造的效果,又可以保证城市原有的植被群落、古建筑聚集地、历史村落、工业厂区不被破坏[3]。
(三)打造文化景观工程
        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雨水系统改造中,必须保证改造之后的雨水系统与原有的城市环境风格一体,不能出现明显突兀的情况,否则城市内部存在严重的割裂感。因此,海绵城市理论在河道景观工程中应该以打造文化景观工程,如果城市内部存在具有文化特色的古建筑、栈桥、小路,则在改造城市雨水系统时不能对这些文化载体进行破坏,而应该以这些文化载体为核心设计城市雨水系统改造方案,这样才能让河道景观工程展现出城市的文化特点[4]。
三、海绵城市理论在河道景观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河道景观工程问题
        1.水体质量不符合要求
        该城市在改革开放之后建立了大量的工业生产基地,工业废水长期排放导致河流水体的质量甚至达不到农业利用标准,农业利用尚且困难更不用说利用到河道景观工程中。后来我国对工业废水排放提高了要求,河流水体质量得到提高,但是其中部分指标的含量仍然过高,并不能应用到河道景观工程中。因此,海绵城市理念在该城市雨水系统的改造中受到了一定阻碍和限制。


        2.滨河农田处理困难
        该城市河流两侧覆盖了大面积农田,对农业种植来说河流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更加适合种植水稻等农作物,相比水资源贫瘠的地区来说这些土地农作物产值更高,因此该城市在海绵城市理论下设计改造河道景观工程雨水系统必须充分考虑滨河农田的利用效率,改造计划不能占用原有的良田面积,不能以牺牲农业耕地为代价优化城市雨水系统。改造人员应该结合滨河农田的分布情况,建设不破坏原有农田生态系统的河道景观工程,否则河道景观工程建设投入的成本与价值不成正比。
(二)河道景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
        1.加强环境保护和水体净化
        河道景观工程对水体的要求与农业用水要求不一致,导致河流水体环境保护力度不足。因此,环境保护部门必须按照河道景观工程的水体要求对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提高对工业废水排放的要求,这样城市雨水系统改造过程中才能保证水体质量条件先得到满足。环境保护人员可以通过查本溯源找到水体污染原因,从源头提高水体净化效果,然后通过植被的丰富完善地区湿地系统提高绿道景观工程的蓄水、渗水能力,最后才能利用植被的净水功能提高河流水体质量。
        2.结合产业优势提高农田利用率
        河道景观工程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有机融合,利用景观工程的观赏效果提高农田的利用率,这样即可将农业转化为附加经济效益更高的第三产业,从而增加河道景观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不会由于海绵城市的改造使农业耕地面积和质量受到影响。经过景观工程改造之后的农田观赏性更强,相关部门甚至可以以景观农田为核心发展特色旅游产业,这样河道景观工程所衍生的产业链更长,综合经济效益更加出色。
四、海绵城市理论在河道景观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一)打造湿地净化器净化梯田水体
        河道景观工程设计人员可以对整个滨河地区进行改造,首先利用湿地系统提高河流水体的净化效果,对水体中污染物实施自然降解,这样即可通过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设计人员按照梯田原理将滨河两侧湿地分为排水区、前池区、深水区、浅水区、土坝、湖泊、湿地等不同区域,前池可以通过化学过程氧化、沉降、溶解污染物,然后通过沉淀、弥散、扩散等物理过程将污染物中的物质传递给湿地,湿地上的绿色植被可以通过生物过程将这些污染物微生物转换吸收,这样整个湿地系统即可作为一个巨大的过滤器提高河流水体质量。
(二)设计滨河灌溉水渠
        该城市河道景观工程设计人员还应该考虑到河道两侧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河道景观与河流的距离越远则水资源利用率越低。因此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设计滨河灌溉水渠的方式提高河道景观的水资源利用率,这样水体景观才能更加丰富,有利于提高河道景观工程的观赏效果。该城市设计人员采用了落水墙以及滚水坡两种水体景观构造,极大地提高了水体景观对居民及游客的吸引力。
(三)设计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该城市结合海绵城市理论设计河道景观工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时,以生态、经济、美观为基本设计原则,既要保证了河道景观工程与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完美融合,又保证了河道景观工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经济效益,这样河道景观工程才能在美观性前提下可持续发展。设计人员利用雨水渗透设施收集雨水资源,通过增强土壤含水能力降低大雨、暴雨对城市雨水系统的破坏程度,有效提高了城市雨水系统的防洪涝功能。
(四)加强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
        该城市河道景观工程设计人员为了降低建设成本,采用再生透水砖等绿色建筑材料,使河道景观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增强。如果河道景观工程建设成本过高,则海绵城市理论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城市财力水平不足则无法将该理论转化为实践。因此绿色节能建筑材料降低了海绵城市理论的实践门槛,只有大部分城市均可以使用的情况下海绵城市理论才能在雨水系统改造中发挥出主导作用。
结论: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水资源管理设计中逐渐得到重视,但是从整体角度来看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对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还不够理想,导致河流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不足。因此,河道景观工程应该分别对河道景观工程的水体和附近农田进行分析,先保证水体质量符合河道景观工程的使用要求,则通过农田改造提高滨河景观工程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抗雨水自然灾害能力,这样海绵城市理论才能在河道景观工程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歆如,刘名洋,边宇浩.基于雨水花园理论的校园低洼林地景观改造探析[J].现代园艺,2021,44(09):137-139.
[2]张硕.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型城市发展研究[J].山西建筑,2021,47(08):33-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