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强
15012219920405****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本设计的对象是沈阳市某住宅,拟为其设计合理的中央空调,地暖,通风系统,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根据住宅建筑的特点,分析比较多种空调方案及供暖方案,在满足舒适性的条件下,结合考虑建筑图纸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暖通空调系统。
关键词:住宅;冷负荷;热负荷;供暖系统;
第1章 设计基本条件和依据
1.1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沈阳某住宅楼,该建筑共十层住宅,层高2.9m,,建筑总高度为33.1m。本次设计为十层B户型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该户型含有主卧(16.20㎡),主卫(4.50㎡),次卧(9.60㎡),厨房(6.93㎡),餐厅(10.56㎡),公卫(5.61㎡),玄关(2.57㎡),客厅(17.10㎡),书房(12.11㎡),阳台(11.28㎡),合计96.46㎡。
(2)屋顶结构类从上到下为:预制细石混凝土板25mm,表面喷白色水泥浆;通风层≧200毫米;卷材防水层;水泥砂浆找平层20mm;保温层;隔汽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内粉刷;由《暖通空调》附录2-2查得结构类型为Ⅲ型,传热系数为1.02W/(㎡?℃)。(3)西外墙,材料是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厚度为200mm。属于II型。
北外墙,材料是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厚度为200mm。属于II型。
南外墙,材料是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厚度为200mm。属于II型。
由施工图节能设计专篇,建筑围护结构中第1条,查得外墙综合传热系数为0.69W/(㎡?℃)。
(4)北外窗,塑钢普通中空玻璃窗,分别SC0614B,STC1517,SC1214B,SC0714B
南外窗,塑钢普通中空玻璃窗,分别为STC1717A,STM2423,STM1823
由施工图节能设计专篇,建筑围护结构中第3条,查得外窗综合传热系数为2.80W/(㎡?℃),遮阳系数0.59。5+9A+5表示两层5mm厚玻璃,中间空气层厚度9mm。
(5)住宅居住人数3人,在房间内的总小时为12,(10:00-22:00)
(6)室内压力稍高于室外大气压力
(7)室内照明;荧光灯明装,主卧300W,衣帽间100W,主卫100W,次卧200W,客厅300W,厨房150W,餐厅100W,书房250W,公卫150W,玄关50W,共1700w。开灯时间为晚16:00-24:00。
(8)空调设计运行时间12小时。
第2章 冬季供暖热负荷的计算
对于一般的民用建筑来说,冬季热负荷主要包括从围护结构传到到房间内部加热冷空气的耗热量、从门窗的缝隙中渗出到房间的内部冷空气耗热量以及从门窗进入房间的内部冷空气耗热量三大部分。
3.1 供暖负荷计算
房间的热负荷Q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3章 供暖系统设计
5.1 地暖供暖系统的优缺点
由于暖气片是靠75%的对流和25%的辐射来散发热量,其会导致空气比地暖干燥,因此本设计选取地暖系统。
地暖系统优点:舒适安全,能够保持房屋内空气清新;安装地暖会节省许多空间,起到美化室内的作用;使用灵活,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省能源;运行费用实惠,使用年限长。
地暖系统缺点:会增加地面的厚度,降低房屋的使用空间;后期的维修和保养比较麻烦,且安装费用比较昂贵。
5.2 供暖应用材料及管件的确定
供暖系统用户一般都采用塑料管材,以便于水平管道的安装和敷设。本设计采用交联聚乙烯管,通常以PEX标记。施工时采用扩管连接方式,几秒就可完成连接,其包括PEX-A和PEX-B两种类型。
PEX供暖管材的特点:
(1)保温性能稳定。
(2)低温韧性好。
(3)抗应力性好,比PPR更耐高温。
5.3 供暖分、集水器的确定
低温地板辐射暖供的管路一般采用分水器、集水器同管道系统连接。本设计采用弗洛森格不锈钢分集水器,其分管间距为50毫米。分、集水器宜放置在厨房、卫生间、走廊和其他不能占用主要设备活动区域,并应保留有一定的检查和维护空间,且各层所安装的位置要适宜。
分、集水器的供给管径和排水管径一般都在定义上称为水流供给器输送管管径,在每个分水器前的供给水和排水连接管上沿着供给水流的方向各自分别安装了阀门、过滤器、计量器和高压阀门等设备;在每个集水器后面的供给回水连接管上分别安装一个高压阀门,必要时该阀门需要安装在压力平衡阀的后面。在分水器与集水器之间还应设置供水旁通管和排污管,以至清洗时污水不进入盘管,进而达到整体冲洗供热设备的目的。
小结
各种系统的适用工作条件,各种设备的正常使用质量标准,各种专用电器和各类管道的正常安装工作位置,都必须特别是随着生产工艺和系统设计的不断地发展深入而不断地充分熟悉和熟练掌握的。在实践中,综合掌握应用所需要掌握的应用相关建筑专业知识技术和应用基础知识,提高了对于解决实际应用建筑工程中可能遇到疑难问题的风险意识和解决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陆亚俊主编,《暖通空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96.
[3] 朗四维主编,《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