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与景观协调设计方法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石磊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大幅提高。

        石磊
        身份证号码:37282919801006****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大幅提高。在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下,城市道路交通优化设计和城市建面景观设计已经成为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城市道路交通是保障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基础建设工程,其与景观设计之间的更好配合将显著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满意度,对交通安全和城市整体观感的提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景观;协调设计
        当前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呈现车流量激增、道路交通设施难度大的明显特点。仅从交通设置建设技术和单纯的城市绿化景观技术的角度考虑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实际需求。若从道路交通和景观设计的融合角度进行对综合设施的实效性和功能性进行评判,我国大部分城市都不符合高品位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要求。城市道路交通与景观的协调设计不但可以提升交通通畅度,还可以有效舒缓驾驶员心情,得到宜居性和科学性的双重提升。
一、协调设计的基本思想
        城市道路交通和景观的协调设计有着相当丰富的含义。虽然协调设计重点强调的是两者在功能性上表现出相得益彰的效果,但依然可通过对道路交通和景观两方面的独立属性讨论中充分表达协调设计的基本思想。
        (1)道路交通方面
        在道路交通方面,交通设施要满足三个方面的优化要求。第一,明确通行权。当前我国多数城市都在持续打造具有明确通行权的道路交通。以杭州为例,车辆在正常的道路行驶过程中,要充分保障行人的优先通行权。对于某些没有明显交通指示表示的路口,应在斑马线前设置让行标志,保障行人的安全通过。此外,在通行车道的设置上优先满足公共交通的通行需求,设置公共交通专用车道,明确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车道限行管制措施,提升整体通勤的便利性水平,引导更多民众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象。第二,优化道路交通通行指示设置。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市政维修或地下建设工程的开展,城市道路管理单位将对部分道路提出临时性的关注需求,涉及到机动车道和交通规则的暂时性修改。对于这部分改动交通管理部门应在交通条件发生变更之前通过相关信息平台进行通行状态变更的发布,提醒私家车和公交车做出预先应对措施。此外,对于部分经常出现严重拥堵现象的路段,应通过实际的现场调查制定更为合理的交通信号灯指挥方案,提升对应路段的车辆通行效率。第三,适度增加交通隔离带设施。当下我国道路交通现状较为混乱,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缺乏隔离带部分民众选择直接从道路中间穿行,驾驶员在紧急避让动作中常常会出现诸如追尾、冲撞或侧翻等严重的人身安全伤害事故,另外一部分原因是道路上大幅增加的电动车数量。为了实现更加有效的行人通行和电动车管理,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电动车管理办法,制定了明确的电动车国家标准,但实际的管控效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应对事故多发路段设置对向车道隔离带,并对重点位置开展人行天桥等辅助通行设施的建设,进一步规范行人和电动车的通行行为。
        (2)城市景观方面
当前城市景观的设计理念已经实现了较大的革新,传统的单一化、平面化的城市景观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绿化需求。因此在现代化城市景观方面,也有三方面的设计需求得到满足。第一,城市景观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城市特色。为了更好的展现城市的独特风采,在景观设计中可以从绿化植株品种、整体层次构建和城市标识物安置等多种方式实现融合型的景观设计,更好的彰显城市特色气质。第二,城市景观的设计应充分融合城市道路的实际需求。由于城市道路的设置对提升道路交通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城市景观设计应最大程度的满足实际通行需求进行地块的规划和施工作业。

对于分岔路口或十字路口等特殊部位,应控制城市景观的高度,保障车辆驾驶人员对道路指示标志较好的可视性。其次,在人行通道口处不应过多设置结构复杂的城市景观设施,保障行人可以对道路车道进行充分的观察,提高行人穿行的安全性。第三,对于某些重点路段可使用安置移动更为灵活的城市景观装置。当前城市交通压力正逐步加大,道路交通和城市景观设计中应为后期交通需求变化留出一定的裕度。在进行景观的设置中,可在适当位置进行可移动景观建设,为后续车道拓宽和车道改建作业预留空间降低改造难度。
二、协调设计方法
(1)道路断面的设置
        在传统的道路断面设置理论中,通常倾向于满足三板块或四板块道路设计的优先级,便于对道路交通流进行分割,利于相关管线的设置。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板块设置并非适用于全部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由于部分路面本身预留建面不足,过多的板块设置将大幅压缩机动车通行线路的数量和宽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道路车辆的通行效率。因此,对于道路断面可以采用两板块的优化设置方法,首先对人行道进行宽度优化,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车道进行统一的设置。这样的设置方法有效的利用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的高度差距,形成具强制规范性的车道规划效果。其次,可充分实现人行过街通道和公交车站的优化设置,将道路功能进行模块化设计,通过绿化带对人行过街通道空间和公共交通乘坐空间进行强制性的布局,提高行人过街和乘车次序的有效提升。最后,两板块的城市道路设计改变了城市景观的分散化布局,通过相对集中的景观规划对景观建设和养护作业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
(2)人行道的交通与景观设计
        在最外侧的景观绿化设计中应尽可能多的种植低矮灌木,避免过高的景观遮挡道路交通指示标志。同时低矮的灌木将显著提升人行斑马线处司乘人员和过街行人通行时对城市道路车辆的观察角度,显著提升无交通信号灯路口的通行安全性,为行人和车辆创造更加饱满的、安全的通行空间。在人行道的景观绿化设计中,应尽可能多的采用遮阴属性强的高大乔木。一方面,乔木可以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遮阳空间,乔木间的空白地块也可进行非机动车停车位、消防栓和公交站台等交通附属工程的建设,另一方面乔木可形成对城市道路延伸方向的视觉性指引,帮助司乘人员在陌生城市道路驾驶车辆时判断前方道路变化。
(3)机动车道的设计方法
        大量实践经验表明,城市道路车道宽度应在3.5-3.75m左右,交叉口进口道处应满足3.0-3.25m左右的宽度要求。城市道路规划部门应依据实际的道路宽度情况尽可能优先满足车道的宽度需求,再进行车道隔离带、绿化带的建设面积确定工作。
        在路口、分叉口的停车线位置设置中,应保障相邻两条人行过街横道线之间的距离可以同时满足两辆右转车辆停车需求。在相关的建设标准中,也对停车线中心位置的计算方式进行了明确,供相关设计人员参考。
(4)中央隔离带的设计方法
        首先,中央隔离带应充分满足分隔带的交通需求。作为双向机动车道的中央物理隔离设施,隔离带首先要满足转弯掉头车道的设计宽度需求和人行过街横道先的保护区需求。在我国大中城市中的道路通行线设计中,近年来也出现了以直行等待区、左转等待区等为代表的现代化道路交通线路设计方式。因此,中央隔离带的设置也应充分考虑现阶段和日后的交通线路规划变更需求,留出相应的设施变更空间。
        在中央隔离带的绿化景观设计是需要注意,由于绿化带紧邻机动车道,绿化设计色彩和造型不应过分复杂,应在简洁大方的原则指导下为机动车驾驶员辨别异常路况和行人通行的视野需求提供帮助,避免诸如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对绿化带造成结构破坏,影响驾驶安全。
结束语: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对城市道路交通和城市景观的协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协调设计在道路交通方面和城市景观方面的理念需求进行阐述,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道路断面、人行道、机动车道和隔离带的优化协调设计方法,供相关行业人员参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