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浅析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孙涛 章广腾
[导读] 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迅速,水是一种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很好的利用。
        孙涛 章广腾
        德州市水利局,山东 德州 253014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迅速,水是一种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很好的利用。整个水利工程期间,水处理管理措施有助于整个工程的稳定,直接影响工程效益。我国灌区管理措施的发展和创新有助于整个水利流域的竞争力,是水利发展动力。当通过水流把动能转化为电能时,对过程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此外,水利工程管理在整个水利工程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对策浅析
        引言
        水的有效调配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加快水利灌区标准化建设,关系到现代农业社会发展的大局。但是,在当前水利灌区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了管理工作效益的提升,也影响了整体水利灌区的可持续健康运转。因此,立足高标准建设视角,对管理工作中的对策进行适当分析,就变得非常必要。
        1加强灌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和维护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可以促进中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农民防御旱涝灾害、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水资源的能力。因此,灌溉水利工程不仅是一项节约资源的战略工程,也是一项发展人民生活的工程。灌区节水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利用,而建设只是一个开始,主要目标是善用、善管、保持良好,并为开发利用带来优势。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项目管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工具。随着产业一体化的呼唤,信息技术在许多领域和产业中广泛存在。管理人员需要统一指挥和控制,以管理水资源保护项目、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数据收集等方面。在这种条件下,如果能够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并通过网络协调和管理水资源保护项目的各个方面,必将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现代项目管理模式的建设和形成。
        2存在问题
        虽然灌区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但与信息化总体要求和水利现代化发展相比,仍有差距,尚存不足。一是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灌区地下水计量设施远程监控系统初步建成,但由于技术原因运行并不稳定,水资源管控难以实现动态管理。虽然在部分干渠引水口架设了视频监控、在线计量设施,但这些设施均由上级部门直管,在灌区管理中并没有发挥直接作用,灌区运行管理仍以传统的人工凭经验操作为主,根本无法对水资源配置进行实时监控。二是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人们普遍认为全面实现水利信息化是若干年后的事情,大部分人仍习惯于采用传统的、以人力为主的管理措施,对水利信息化在助力灌区转型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没有推进水利信息化的迫切需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的发展。三是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水利信息化建设内容广、设备多、建设期长,工程建设资金需求量较大,单位财力薄弱无力承担,已建成的信息化设施也因后续维护经费不足而无法正常运转,制约了信息化工程设施发挥应有的效益。


        3水利灌区管理工作的对策
        3.1更新设施
        为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及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提出的“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有关要求,水利灌区管理中心可以面对本区域开展全面调查,了解灌区设施具体运行情况,将运行效率极其低下、能耗虚高的设施纳入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在工程初步推进过程中,管理中心可以骨干工程为核心,依据全面升级改造的理念,进行规划设计。通过提升灌区整体配套设施,落实智慧灌区理念,与时俱进地推动灌区现代化改造。比如,计量设施改造是灌区供水管理改革、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及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因此,管理单位应根据现有水利资源供应指标,进行计量设施的更新完善,充分发挥计量设施在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方面的优势,切实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水土资源的协调应用。除了更新改造常见水利灌区设施外,灌区管理单位还应立足信息化管理角度,将信息化设施投入水利灌区日常运行系统中。充分发挥信息化设施在运行管理过程可视化动态监控、闸门启动闭合设备操作规程实时记录、数字化清单目录档案存储等方面的优势,为设施运行效益提升奠定基础。
        3.2强化维护管理
        因为以往的管理模式是管养不分离,给设施维护带来了诸多难题,应多探索发掘灌区设施、设备第三方专业队伍维修养护模式,按照管理与养护独立分离的方式,跟随标准化、规范化工程建设步伐,强化推进设备维修养护管理制度的细化落实。即以重点设施为对象,于设施周边设置维护牌,明确标注设施维护责任人、维护内容、维护周期,落实专人维护管理方针,保证日常运行过程中设施功能的有效发挥。同时,为了保证设施维护保养工作效率,管理单位应根据现有设施维修养护要求,结合设施维修养护人员数量、能力、专业素养和年度资金计划,进行设施维护管理范围的动态调整。通过打包管理的维修养护方式,强化推进设施维修养护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灌区设施维护不当、运行管理不善是除自然灾害、自然老化、设计施工决策失误以外设施失事的主要原因,关系着灌区农田的正常灌溉。因此,灌区设施维护管理人员应贯彻科学管理,防重于修、修重于抢的原则,及时清除渠道内堵塞物以及渠堤上采石、堆放杂物、违章建筑、放牧,及时修复渠道冲刷破坏位置。特别是在强降雨频发、河流下泄量增大的主汛期,灌区设施维护管理人员应注重防控因山洪灾害而引发的灌区水利基础设施损坏事故,比如,干渠预制块冲毁、填方基础沉陷、干渠决堤、机电设备被淹没、干渠预塞等。针对上述问题,管理人员应与上游防汛指挥部门配合,及时了解水雨情,依据相关制度、检查台账,在灌区重大危险源管控台账建立的前提下,进行安全巡检+隐患排查制度的进一步建立完善。同时设置抢险应急预案,分批次赶赴现场采取针对性行动。比如,在渠首装设铅丝石笼作为临时导流墙,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清除导流墙内杂物、干渠堵塞物以及泵站内部积水等。同时,管理人员应主动与财政、监理等部门负责人沟通,就灌区渠道等设施整修维护商讨部署意见,明确引水渠加固、倒虹吸防渗、总干渠硬化防渗、渠道塌方修复、渠道清淤等事项实施要点,杜绝因设施维护不合理而导致的水田抛荒现象,扩大高标准农业发展面积。除正常维修养护工作外,设施维修养护人员还应根据设施现场运行情况,及时记录维修养护过程,与日常运行记录形成闭环系统的设施维修养护台账。在此基础上,定期组织检查小组对现有设施维修养护台账内容进行核查,以此作为人员绩效考核以及工资薪酬激励的依据。通过将设施维修养护与负责人个人业绩挂钩,可以激发设施维修养护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保障设施维修养护作业高效率、规范开展。
        结语
        灌区水资源保护项目的建设对国家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对灌区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管理重点是堤坝的建设方法及其实施质量,以造福国家和人民。但是,灌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和大坝施工方法的应用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必要研究分析其管理方法和大坝施工方法,以提高灌区的输水管理质量,从而提高设施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程顺中.?灌区工程设施状况评估方法与技术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19(17):102-103.
        [2]陆存整.?浅谈那音水库那驮灌区渠道补水泵站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J].?中国科技纵横,?2018(020):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