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彬烈
广州碧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有机污染物浓度极高,一般的生物处理出水很难达标排放。为处理通过NF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浓水,采用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处理工艺。本研究表明:PH=2,H2O2的量Q=140mL/h,进水流量为40L/h,持续曝气,COD去除率为55%左右,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浓水,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法,COD
该工艺主要降低浓水COD,微电解工艺主要是基于电化学中的原电池反应,应用金属腐蚀原理所组成的微电池对废水进行处理,电极反应生成的新生态【Fe2+】与投加的H202又组成Fenton试剂。Fenton试剂由于产生羟基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有效地降低浓水的COD,可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一、实验
图1显示实验装置及流程,混合池的尺寸为d×H=1000×1200mm,有效容积:0.5m3;调节池:B×L×H=400×400×500mm;铁炭管的尺寸为:d×H=200×2000mm;沉淀池:d×H=750×105mm。
二、结果与讨论
1、pH值
据实验可知:pH值对铁碳处理有很大影响,进水的pH值越低,CODCr去除率越高,进水pH值一般为2到3之间。原因低pH能提高氧的电极电位,加大微电解的电位差,促进电极反应。但pH过低会导致铁的消耗量大,产生的铁泥也多,增加了处理费用。
从金属腐蚀学[2]角度分析,铁在所有的pH值范围内,只要在适宜的情况下,都有腐蚀的可能性,但腐蚀速度的大小有所不同。铁在pH值为2-4时腐蚀速度最大,pH值为5-9时有一段比较稳定的腐蚀速度,但是对有机物的降解性较差。通过实验可知:pH=2时,COD的去除率最高,pH=3.5-4时,COD的去除率明显下降。因此,在实验中,PH控制在2-2.5左右,但是由于腐蚀速度较快,从经济角度看,铁的消耗量较大。
2、进水的量
在其他运行参数不变的条件下,控制铁碳管的进水量,铁碳管的进水量其实就是浓水在铁碳管中的停留时间。停留时间也是工艺设计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停留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氧化还原等作用时间的长短。停留时间越长,氧化还原等作用就进行得越彻底.若停留时间过长,会使铁的消耗量增加,从而使溶出的Fe2+大量增加,并氧化成为Fe3+,造成色度的增加及后续处理的种种问题。所以停留时间并非越长越好[3]。停留时间还取决于进水的初始pH值,进水的初始pH值低时,则停留时间可以相对短一点;相反,停留时间也应相对长一点。停留时间还反映了铁屑的用量,停留时间长则单位废水的铁屑用量大。
从图2可知:当进水量Q=40时,COD的去除率效果最好,且进水量越大,COD去除率效果越差。
3、曝气量
由表1可知:通过对铁碳管进行曝气,有利于降解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并且以连续曝气降解COD效果最明显。可能的原因是:
(1)对铁屑进行曝气利于氧化某些物质,也增加了对铁屑的搅动。
(2)减少了结块的可能性,且进行摩擦后.利于去除铁屑表面沉积的钝化膜,使出水的絮凝效果更好.但曝气量过大也影响水与铁屑的接触时间,使去除率降低。
在中性条件下,通过曝气,一方面提供更充足的氧气,促进阳极反应的进行;也起到搅拌、振荡的作用,减弱浓差极化,加速电极反应的进行,并向体系加入催化剂改进阴极的电极性能,提高其电化学活性来促进电极反应,且已经得到的效果很显著。
4、H2O2的量
由图3可见:随H2O2加入量的增加,COD去除率先急剧增大后减小;当H2O2加入量为140mL/h时,COD去除率达51%,当H2O2加入量大于140mL/h时,COD去除率却迅速减小。可能原因有以下:
(1)在H2O2浓度较低时,随H2O2加入量的增加,产生的·OH量也增加,有更多的有效成分来氧化有机物;当H2O2浓度过大时,Fe2+被氧化为Fe3+,对有机物的氧化能力下降。
(2)当H2O2过量时,有H2O2+2·OH→2H2O+O2,消化了部分·OH,而在铁碳微电解-Fenton中,主要是通过Fenton反应中产生的·OH处理浓水中COD。
(3)过量的H2O2会影响化验,Cr2O72-+3H2O2+8H+=2Cr3+7H2O+3O2.。使得K2Cr2O7消耗的量增大,也就使得计算COD量过程中偏大。
三、结论
铁碳微电解-Fenton处理垃圾渗滤液,主要目的是降解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COD,当前在难降解的有机废水中应用广泛。据研究可知:在pH=2,H2O2的量Q=140mL/h,进水流量为40L/h,持续曝气的过程中,是本装置的最佳运行参数,是COD去除率最高的阶段。
参考文献
[1]孙华,洪英等.内电解法处理染料生产废水实验研究[J],用水与废水,2001,32(3):22~24;
[2]徐根良.微电解处理分散染料废水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1999,25(4)235—238;
[3]李峰,微电解-Fenton试剂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200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