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程实例探讨用地紧张条件下进行立交的选型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4卷8期   作者:周恒倩
[导读]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用地紧张的情况下的立交选型进行了比选设计,
        周恒倩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用地紧张的情况下的立交选型进行了比选设计,对类似工程提出了合理性建议,可供参考。
        关键词:用地紧张;立交选型;工程实例

1前言
        一般来说,互通式立交的设置及选型,应主要根据城市整体路网中立交间距及规模需求、相交道路的等级、交通功能、立交所处位置及用地情况、投资等情况,并结合立交建成后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等条件,综合分析研究后确定。 
        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中的分类,立交应根据相交道路等级、直行及转向(主要是左转)车流行驶特征、非机动车对机动车干扰等分类,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

        通过上述分析及分类标准可以看出立交的复杂性体现在制约条件繁杂、设计因素多样、综合性强、涉及面广、难度大等方面。其形式、规模、造型以及尺寸等都受到区域条件、地形特点、和交通需求等制约。因此立交的规划设计要求因地制宜、机动灵活。尤其是在建设用地紧张的城市,立交的限制因素更多。
2项目背景及现状
        本文通过南宁市五象大道~玉象路立交节点工程实例,探讨如何在紧张的用地条件下进行立交的选型及设计。
        南宁市邕江穿城而过,江北为老城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江南的五象新区,正在申报国家新区,是南宁市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重要总部基地,自治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南宁市新的行政、文体、商业中心,物流、制造业基地。五象大道~玉象路立交未建之时,江南江北大量的交通基本均通过平乐五象立交及南宁大桥行驶,交通压力日渐增大。而五象玉象立交建成后,五象新区在该节点可通过五象大桥与江北连接,缓解交通压力,因此该节点是五象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是分担南宁大桥过江交通功能压力的转换点,其建设迫在眉睫。
3 立交选型
        分析立交建设必要性及其功能后,首先需要通过道路路网及道路等级、重要性等确定立交等级。
        根据路网,两条相交道路均为城市主干路,其中五象大道是邕江南岸最重要的交通主干道,是唯一一条横贯东西的快速通道;玉象路既是城市内部南北向的交通动脉,也是市区面向东盟、面向西南出海通道的对外交通道路。该立交节点东距平乐-五象立交(枢纽立交,平乐大道上跨五象大道)中点约1000米;西距平乐-堤园路路口(平A1路口)约700米;南侧为五象岭森林公园,玉象路在该处设隧道穿越,与五象大道距离短(立交中点距隧道口约500米)、高差大、坡度陡;北接五象大桥(跨邕江桥)桥头,桥头位置为临江路(堤园路),立交中点距桥头约550米。
        
        项目节点地理位置图
        根据路网规划、道路等级以及立交的功能定位分析,确定该节点立交类型应该为一般立交。再从交通功能、经济社会效益、景观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为保障五象大道和玉象路两条主线的直行交通不受干扰,并充分发挥五象大桥过江通道功能,分担南宁大桥等其它跨江桥梁的交通压力,本节点的立交型式应在实现主线直行交通分离的同时,具有完善的转向交通功能,并且便于附近片区路网经本节点上下五象大桥,宜建设部分互通或全互通立交。
        其次分析交通需求,及立交周边用地及高差情况。  
        经过交通分析及预测,得出如下结论:①本节点的主要交通流向应为两条主线的直行交通,同时由北转东和由西转北两个左转方向亦比较集中,应设置专用匝道保证这两个左转方向交通顺畅;②五象大道和玉象路直行的主线交通应彼此分离、互不干扰,五象大道采用双向8车道,玉象路采用双向6车道,转向匝道采用单车道。
        立交南侧为五象岭森林公园,立交与其距离短(300米)、高差大( 25米)、坡度陡,在该侧设置立交匝道需占用部分五象岭用地,而且易造成土方挖方量较大的问题,但两侧用地条件仍较为宽裕。
        立交北侧接五象大桥,间距较近(仅350米),用地相当紧张,
        东北象限为正在使用的五象小学及部分准备开工建设的小区用地,西北象限为建成的汉军一号小区用地,汉军一号与五象小学之间的用地界线间距仅80米宽,对设置立交匝道形成极大限制。
        第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立交选型。
        综上所述,本节点立交交通需求为主线直行及过江转换的交通量。地形为南北方向高,东西方向低。用地条件为南侧相对宽裕,北侧相当紧张。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地布设转向匝道,组织本节点的交通,尤其是北侧匝道的布置,使之既便于车辆上下五象大桥,又尽可能减少交通隐患、避免形成拥堵,是本工程的设计难点之一。
        苜蓿叶式立交,交通运行连续而自然,无冲突点,直行车辆按照原方向行驶,右转车辆通过右转匝道行驶,最大特点是左转车辆须直行通过立交桥后进入匝道再完成左转。该立交方式较为普遍,人们认识度、接受度均较高,使用较成熟,且形式美观,适宜在城市采用。但该种立交缺点为占地面积较大。
        根据工程需求与特点,该立交设计提出两个立交方案,以期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所选方案能尽量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交通隐患点,尽量减少结构物的数量,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造价。
        方案一:玉象路上跨五象大道,南接玉象隧道,北接五象大桥。在五象大道南侧设计两个苜蓿叶转向专用匝道,确保由北转东和由西转北两个主要左转流向交通顺畅,与前文所分析的主要交通流向的判断相吻合。在五象大道北侧,在玉象路方向紧邻跨线桥设置一对上下行匝道,供机动车、非机动车道上下五象大桥,实现五象大道与过江交通之间的联系,其中西北象限设置下行匝道(自五象大桥下行至立交桥下地面层),该匝道的交通功能除满足五象大桥下桥外,还能实现北往南的右转;东北象限设置上行匝道(自五象大道桥下地面层上行至五象大桥),该匝道的交通功能除满足上行五象大桥外,还能实现东往北的右转。通过在必要的位置设置人行天桥,可使行人在该节点安全方便过街。
        方案二:与方案一的区别在于在五象大道北侧,在玉象路在跨线桥两侧各设置一对上下行匝道,该上下行匝道除满足五象大道与过江交通之间的联系外,还能实现南往西、东往南两个方向的转向。该方案转向匝道更齐备,但占地较大。
    

        根据本工程所处的区位以及周边的路网规划建设条件,本工程需承担的主要交通功能是五象大道、玉象路的直行交通以及五象大道与江北地区的转向联系。两个方案的设计都较好地满足了本节点的主要交通流向的要求,仅在两个次要左转方向的交通组织方面略有差别,方案二为两个次要左转方向提供了相对更优的通行条件。但综合考量占地、造价、工程实施难度、社会影响等因素,方案一是较优的方案。最终经过评审后采用了方案一进行实施,工程于2014年建成,运行至今效果良好,与交通预测分析较为匹配,满足了交通需求。
4 结语
        由此可见,该立交方案在水系边的狭长地段,合理利用用地条件,克服困难,创造性地设计了剪刀式的上下行匝道,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该节点的交通需求。五象大道~玉象路立交不仅具有相对完善的交通功能,而且在用地条件严苛的条件下设计了结构紧凑、用地节省、造型新颖、线性流畅、投资合理的造型,值得参考。
        
参考文献:
[1]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
[2] 《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JTG/T D21-2014)
[3]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4]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