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探讨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4卷8期   作者:石燕飞
[导读] 土壤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介质,良好可持续的土壤
        石燕飞
        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市   530000
        
        摘要:土壤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介质,良好可持续的土壤环境对人类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肥、农药、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和废弃物不断排入土壤,部分地方污染物的数量和污染速度超过土壤的承载力和净化速度,导致土壤污染和土壤质量退化的现象。本文对我国土壤土壤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几种土壤修复技术。
        关键词:土壤污染;现状;修复对策
        
        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14年4月17日)内容、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等的发布,可以看出土壤环境问题突出。我国对于环境保护加大了关注,对各地土壤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治理和环保管理,并且对污染严重的土壤提出有针对性的修复。
        一、土壤污染类型
        1、有机污染
        土壤有机污染物主要是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石油、合成洗涤剂、3,4-苯并芘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其具有蓄积性、挥发性、半挥发性等特点,主因是农药的过度使用,工业废弃物的残留,城市垃圾的不合理堆放等。工业发达城市,人为燃料燃烧是城市土壤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并逐渐扩散到农业土壤中;重化工业、矿产资源开发以及煤炭、石油生产也使得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继续增加。农药的残留及分解产物,苯氧基链烷酸酯、多环芳烃、二噁英、四氯邻甲苯胺、乙撑硫脲等,经过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生物富集作用,严重的污染了土壤,破坏了农作物的质量,进而威胁到人体健康。据统计,我国约有1300万~1600万亩的农田土壤受到农药的不同程度的污染。
        2、无机污染
        土壤中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镉、汞、砷、铅、铬、铜、锌、硒、氟等物质。其与有机污染不同,不少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自然界本身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净化,使有害性降低或解除。而无机污染物具有富集性强、滞留时间长、降解难、移动性差等特点。造成无机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化肥的使用、污水灌溉、工业废弃物的排放等。污水灌溉等废弃物对农田已造成大面积的土壤污染。
        3、放射性元素污染
        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开采和大气层核爆炸地区,以90锶和137铯等在土壤中生存期长的放射性元素为主。主要来自受污染的沉降物,以及各种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废气、废水、废渣。随着雨水的冲刷和废弃物的堆放,地表径流污染至土壤。土壤一旦受到放射性元素的污染,很难自行消除,只有等到自然衰变为稳定元素而消除其放射性。土壤受到放射性元素污染后会进入到食物链,引发各种疾病。例如,氡子体的辐射会诱发肺癌,我国每年因氡致癌的约有5万例,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4、生物污染
        土壤生物污染物是指病原体和带病等有害生物种群,主要来自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施肥、生活污水、垃圾、医院含有病原体的污水和工业废水(作农田灌溉或作为底泥施肥),以及处理不当的病畜尸体等。当这些病原微生物侵入土壤并大量繁殖,容易引起土壤生物污染并扩大疾病的传播,还会引起土壤质量下降,破坏原来的生态平衡,对动植物以及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不良影响。
        二、土壤污染现状
        所谓土壤污染,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主要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进入到土壤当中,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引起土壤发生质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发出恶臭的味道。然而在《环境学科大辞典》中却有着另外一种解释,土壤污染指的是具有生理毒性的物质或者是过量的植物营养元素进入土壤当中,引起土壤性质恶化以及植物生理功能失调的现象。我国环保总局对土壤污染的定义为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环境质量变化,并金额造成农作物某一些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
        三、土壤污染的危害
        1、土壤污染导致生物品质不断下降
        我国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许多地方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土壤污染除影响食物的卫生品质外,也明显地影响到农作物的其他品质。有些地区污灌已经使得蔬菜的味道变差,易烂,甚至出现难闻的异味;农产品的储藏品质和加工品质也不能满足深加工的要求。


        2、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作)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
        3、威胁生态环境安全
        土壤污染影响植物、土壤动物(如蚯蚓)和微生物(如根瘤菌)的生长和繁衍,危及正常的土壤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不利于土壤养分转化和肥力保持,影响土壤的正常功能。土壤中的污染物可能发生转化和迁移,继而进入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环境,影响其他环境介质,可能会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
        四、土壤修复技术
        1、物理修复
        (1)蒸汽浸提技术
        蒸气浸提技术是一种可以有效去除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原位修复技术。该技术是经过注射井将新鲜空气注入污染区域,利用真空泵产生负压,空气流经污染区域过程中解吸并夹带土壤孔隙中的VOCs经过抽取井流返地面;抽取出的气体经过活性炭吸附法以及生物处理法等净化处理之后可排放到大气中或重新注入地下循环使用。
        (2)超声、微波加热技术
        超声/微波加热技术是利用超声空化现象所产生的机械效应、热效应和化学效应对污染物进行物理解吸、絮凝沉淀和化学氧化作用,将污染物从粒状土壤上解吸,并在液相中发生氧化反应降解成CO2和H2O或环境易降解的小分子化合物的一种修复技术。
        (3)热脱附技术
        热脱附技术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热交换,将土壤中有机污染组分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使其从土壤介质相蒸发出来的过程。热脱附技术具有污染物处理范围广、设备可移动、修复后土壤能够二次利用等优点。
        2、化学修复技术
        (1)固化、稳定化技术
        固化/稳定化技术是利用某些具有聚结作用的黏结剂与将污染土壤混合,从而实现污染物在污染介质中固定,使其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修复方法。固化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热力学原理将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是重金属离子)固定起来或是利用惰性基材将其密封包实,或者通过将污染物质转化成化学性质较为稳定的形态的方式阻止其在土壤环境中迁移、释放和扩散过程的发生,而稳定化技术是将污染物转化为不易溶解、迁移能力更弱或者毒性更小的化学形态来实现无害化的过程,降低对土壤环境的危害。
        (2)氧化还原修复技术
        氧化还原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向污染土壤中添加化学氧化剂(Fenton试剂、O3、H2O2、K2MnO4等)或还原剂(SO2、FeO、气态H2S等),使之与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毒性更低或易降解的小分子物质,实现土壤净化的过程。
        3、生物修复技术
        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是指一切以利用生物为主体的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包括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也包括将污染物固定或稳定,以减少其向周围环境的扩散。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含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
        结论
        土壤污染必将引起公众和政府的警觉与高度重视。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涉及众多因素,单一的修复技术必然受到制约,为此,应当认真分析污染场地的土壤环境现状,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合理、可行的管理修复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使土壤环境的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土壤环境风险得到管控。







        参考文献:
        [1]徐本鑫,储源.生态修复行政追责的路径回归与功能补强[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20,41(02):31-38.
        [2]陈丽君.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4):88.
        [3]杨飞.上海某污染场地重金属锑和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效果及评价[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3):10-13.
        [4]徐小雪,李竞芳,潘正高.农业土壤生态环境状况及修复对策初探[J].湖北农机化,2020(05):10-11.
        [5]刘超.环境修复理念下环境侵权责任形式司法适用之局限与补强[J].政法论丛,2020(03):69-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