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星
连云港信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各界对于工程施工愈加重视,尤其是高支模技术的应用愈加广泛。为增强该技术的应用实效,其应用条件有着新的要求。由于高支模施工属于工程建设施工的主要内容,有利于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增加施工经济效益,故重视其具有重要价值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工程施工;高支模技术
引言
高支模技术属于一种重要的施工支护技术,能够在建筑工程中,利用该项技术,对于一些位于高层的构件进行建设和拆除工作,同时还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建筑施工的稳定性,让其具备较高的安全性。现阶段,随着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不断朝高大、广阔的空间方向发展,因此,高支模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一、高支模施工技术概述
城市人口的增长使得对城市住房的需求持续激增。对于建筑行业来说,需要应用新的建筑技术来满足建筑需求。另外,土地资源有限,可以建设高层建筑以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以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是使用比较普遍的施工技术。该技术的衍生为高空土木工程施工提供了新的机遇,属于一种全新的土木工程施工方法。有效地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可提升工程质量,保障施工者自身的安全性,但该项技术依旧存在一些局限之处,施工全过程比较复杂,受到的限制性因素多,故施工单位需要有效地掌握工程施工技术重点,深入探讨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案,制定针对性的举措,确保施工质量。所谓的高模板支撑是指支撑的高度大于4m,并且在支撑中设置了四排纵向垂直剪刀撑,水平支撑一般每两排布置一次。此外,如果水泥构件的支撑高度为8~10m,则高模板所能承受的实际载荷会存在一个极限。在实际施工中,载荷和集中力载荷可以达到20kN/m2或更高(通常高度为不足8m的支撑结构),模板技术应用和施工难度高,风险系数高。并且比较了施工过程的标准和规定(因为每个模板都是独立的,高度不高),每个模板的面积比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为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对所有施工环节进行系统的控制。
二、高支模施工技术特点
目前来说,建筑工程施工的高支模施工技术,主要是在相应高度内组织支撑性模板作业,增强土建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工程效益模板的实现。采用的高支模技术具有以下特点:①危险性高。房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作业,属于高空作业项目,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对作业人员的技能要求很高,必须要做好全面审核,达到标准后再组织开展施工作业;②支模作业的难度大,同时安全控制难度大。若管控不到位,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采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手段,要围绕工程全过程,做好严格有力的技术把控,确保支模作业的安全性与质量,实现房建工程的效益目标。
三、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技术的应用
3.1高支模技术施工准备
在进行专项施工方案的落实之前,相关的负责人以及编制人员,要能够组织各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交底工作,不断强化管理人员的认识,让其能够充分意识到高支模工程施工安全以及质量保障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能够把握高支模施工中所要控制的要点。另外,还要让相关的管理人员,能够对操作班组做好专项交底工作,让其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的操作要求和技术要点,并且能够严格按照质量把控标准,采取相关的措施,同时在交底工作结束以后,需要做好书面签字流程,确认交底工作的完成。在开展高支模工程施工之前,需要提前选择相关材料的供货商,并且能够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控。
根据国家的标准要求,对施工材料进行考察,看其质量是否能够符合标准,禁止采用质量不达标的材料(比如说变形、脱焊、裂缝、松动等),对于其使用性能具有一定影响的、有缺陷的材料,严格做好不合格材料的退场工作。同时,对于所选的材料如扣件,应该及时做好防锈处理工作。为了确保在浇筑工作以后,能够符合设计要求,在进行高支模施工之前,就要对模板位置进行确定,并且做好固定工作,能够在水准点和控制线的基础之上,按照设计图纸上的要求,进行较为准确的放样,并且能够保证后续的验收合格。
3.2模板施工
在脚手架搭设方面也有相关的要求,尤其是在搭设顺序上,要按照规定来进行,自下而上地进行搭设,首先是在底部放置纵向扫地杆,将其固定之后,依次向两边安置底立杆,在放置过程中,其位置与形态要按照规矩进行,其次,在立杆竖立完成之后,需要开始装设横向水平杆与纵向水平杆,而后根据需求对其进行调整,在确保其能够满足要求之后,利用特定工具将其进行固定,就此脚手架算是初步完成,以此类推,将其继续向前延伸,直至全部完成,在工作完成之后,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其质量能够达到标准需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开展后续工作。还要保证模板的接缝处不会发生漏浆现象,在浇筑工作开始前夕,需要在确保模板湿润的前提下避免模板积水现象的出现,并且要保证模板内部的干净整洁,以便于后续工作顺利展开。进行高支模区域梁板浇筑。梁板混凝土浇筑采用“先梁后板,先中间后两边,先底跨后高跨”的方法浇筑。当梁高度不大于1m时,采用梁、板混凝土一同浇筑,先将梁根据高度分一半浇筑,待混凝土初凝前再开始浇筑上半部分混凝土,目的在于用下半部分已经有强度混凝土加强支撑,当浇筑到板底位置时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连续向前推进。梁高度超过1m时,按400mm进行分层浇筑。应确保模板支架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均衡受载,不得集中堆载,采用由中部向四周扩展的浇筑顺序。
3.3模板拆除
按照高支模施工技术方案,组织开展模板拆除作业,按照先柱模再梁侧模与板模最后梁底模的顺序作业。严格按照强度要求,达到标准后拆除。墙柱模拆模作业应该超过24h;楼板模拆模时间要求为跨度不大于2,混凝土强度要达到设计强度的50%。组织模板拆除作业时,要围绕节点位置或者小板位置开始,最大限度减少模板损耗,做好混凝土梁柱构件的棱角保护。按照先支再拆除、后支先拆的原则,先拆不承重的模板,之后再拆除承重的模板。严格按照高支模施工技术方案,组织开展拆除作业,切实保障拆除作业的质量与效益,保障整个作业的质量与效果,实现房建土建工程建设的质量目标。
四、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建议
高支模施工作业的开展,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可达到辅 助现场管理的效果。根据安全管理需求,配置完善的信息化基 础设施,构建可视化的监控系统,为管理人员实施全过程质量 把控提供支持与保障,全面掌握高支模施工的情况。充分利用 采集的数据信息,分析高支模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和风险,及时 调整安全管理措施,提出改进与完善的措施。作为管理人员, 要掌握信息化技术相关内容与检测方法,做好严格地把控,切 实保障高支模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实现房建工程的建造效益 目标。面向高支模施工管理新形势和新情况,积极探索管理新 方法与新手段,促使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促进高建工程持续化 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技术愈加受到关注,且其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技术应用中,由于存在一些难点问题未能解决,故会直接制约高支模施工的效率,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高支模技术进行简要分析,从多方面对其进行考量,以便在后续施工中提升高支模技术应用的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曹志宇.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中高支模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3):74-75.
[2]唐礼松.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技术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7(13):142-143.
[3]潘爱琴.高支模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14):61.
[4]顾小飞.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2):211.
[5]孙运动.高支模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