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4卷第8期   作者:杜晓伟
[导读] 在城乡规划、用地保障、财税政策、资金安排、设施建
        杜晓伟
        37132219830201****
        摘要:在城乡规划、用地保障、财税政策、资金安排、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公交优先、可持续发展。菏泽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各县区分管领导、相关企业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菏泽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定线路、车型、停车站点,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各类突发事件。
        关键词: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实践与思考
引言
        城市公共交通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需求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和重大民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明确提出“实行公共交通优先,鼓励绿色出行”。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新时代交通强国建设目标。
1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背景
        1.1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是推进城镇化的先行和支撑
        在一定意义上讲,交通运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标志,其中城乡公共交通运输是生产资料、生活必需品和人员在城乡之间实现畅通的主渠道和主要手段,更是推动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城乡公共交通运输发展好了,就有利于加快城镇化的实现步伐,如果城乡公共交通运输存在差别,就不利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物资、商品和人文交流,必然阻碍城镇化推进,因此必须推进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如前所述,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不仅有效解决城乡人民群众的出行问题,而且成为推动城乡之间人流、物流、信息流双向多向流动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和“十四五”规划都明确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和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强调要走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一重大背景下,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呼之而出。
        1.2优先政策保障是城市公交软硬实力同步提升的重要保障
        促进城市公交硬实力和软实力共同提升,上离不开政府在政策、资金上的支持;下离不开员工队伍的团结共进。《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要“加强资金保障,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投入保障制度”“科学配套政策和配置公共资源”;要“培育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打造素质优良的交通劳动者大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交通干部队伍”。这就要求各地政府要提高对公交优先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公交公益性属性,研究出台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的公交发展规划和公交在规划、用地、政策、资金等方面的优先发展保障措施;并将公交优先发展各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定期督查督办,确保保障措施落到实处。要求公交企业建立人才引进培养和人才选拔激励机制,提高创新管理能力,确保公交管理队伍生机持续,后劲磅礴。
2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的现状
        2.1道路的功能尚不清楚
        各种车辆的混合出行情况十分严重。由于城乡结合部位于城乡交界处的特殊区域,因此该地区的交通结构处于混乱状态,许多类型的车辆平行且车辆类型的比例动态变化。不合理的交通结构使功能明确的交通道路和生活道路无序使用。随着城乡结合部的发展和经济活动频率的提升,道路使用性质的不明确程度进一步加深。
        2.2公交发展缺少资金支持
        财政部需要继续加大对城市公交发展的支持力度,公交场站建设、车辆更新保养等均需政府财政上的支持。尤其现状公交标台不达标准,而车辆又有一个淘汰期,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对公交服务水平的承诺有利于对公交行业的服务进行监督和促进,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增加了企业的经营负担。公交公司营收只能勉强维持企业艰难运转,要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公交吸引力,单靠企业自身已无法承担,政府应在公交场站、经营和政策性亏损补贴、交通规费、税收、车辆新增或更新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


        2.3潮汐现象日渐严重
        城乡结合部集合了城市与乡村两种地域特征,因此,其内部既有城市特色的居民小区和工厂,也有具有乡村特征的不规律排布的大量村落。这就导致区域内客流需求出现两种状态:大量状态和零散状态。大量状态主要集中在有城市特色的小区和工厂,分别对应居住密集区和工作密集区,这些地区居民出行需求较为集中;零散状态主要是因为多个村落分布不均,彼此之间距离可能较远,居民居住也较为分散,导致了乘客需求零散化。但是总的来说,城乡结合部居民出行体现出了一定的潮汐现象,即早晨进城方向交通流量大,而晚上出城方向交通流量大,早晚上班高峰时刻的交通出行需求增加,导致公共交通压力剧增。
3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3.1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
        目前,很多地区的做法是抓住农客班线经营权到期的有利时机,采取“农村客运经营权到期依法终止,给予原车主适当补偿”的办法,将分散的私营线路统一收归国营,为推进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营造了政策氛围。在此基础上,按照“依法终止、合理补偿、安排就业、友情操作”的改革思路,由县财政一次性投入一笔专项经费,淘汰过去的大部分老旧客车,组建国有公共交通公司,从原有的车主中吸纳驾驶经验丰富的中青年人担任公交司机,实现了新旧体制的平稳过渡。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各地都在进一步扩大公共交通覆盖面,推动城区、城乡、镇村公共交通完全融合,线路、票价、服务一体化,实行“一个价”,60岁以上老年人、军人和残疾人等免费乘车,一般都由地方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经费用于公共交通运营补贴,确保公共交通公司的“公益属性”。现在,在很多地区,在地方财政专项支持下,大力推广“镇村公交”“智能公交”“新能源公交”,每个乡镇站场、每辆公共交通车每年都能得到一定的国家补贴。
        3.2提高车辆等级
        城乡结合部的传统公交多为普通公交车,车厢内部基础设施陈旧,运行时噪声稍大,乘坐体验明显不如中高级车辆,这直接影响乘客对于服务的满意度。车辆水平提升后,车辆中相应设施设备的先进水平也将得到提高,使乘车过程中的乘客感到更加舒适,从而提高服务满意度。另外,车辆水平的提高必然会提高车辆的信息化程度。
        3.3提升服务标准
        依托智能管理系统开发了运营数据分析、成本管控、人力资源管理、学习培训、考核评价等智能管理模块,系统自动整合、分析生产运营数据,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运用智能调度系统,加强车辆动态监控,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实现了公交服务智能化。公交运营线路按“五定四统一”(定线路、定班次、定时间、定站点、定票价;统一调度、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管理、统一结算)的服务标准规范运行。
        3.4以星级为载体,不断完善服务考评制度
        通过星级考核将线路、公交车长服务考核和职工奖励直接挂钩,从而提升线路整体服务水平。目前衡水公交已实施了星级考核制度,实施效果较为明显,但在实施过程中仍有不足,特别是在考核指标、考核力度方面仍需要进行不断优化和改善。同时要建立长效的机制,长久持续的保证公交的服务质量。
结束语
        推动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是新时代我们党和政府提供给人民群众的重要公共服务之一。“一切工作都以维护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为原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实践生动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动民生建设,让人民群众享受了实实在在的改革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卓健.城乡交通与市政基础设施[J].城市规划学刊,2020(04):120-121.
[2]石小伟,冯广京,邵黎霞,王淇韬,毛磊,苏培添.宁波市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管理与协调导则[J].上海国土资源,2019,40(04):57-63.
[3]林雄斌,葛亚军,杨敏喆,曾方蕾.从乡村客运到全域公交——面向乡村振兴的温州市城乡公交一体化构建[A] 2019:1.
[4]卓健.城乡交通与市政基础设施[J].城市规划学刊,2019(02):120-122.
[5]郭志刚,张庆年,张秀侠.城乡公交一体化与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性评价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8(03):19-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