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4卷第8期   作者:黄梧焕
[导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
        黄梧焕
        桂平市金田镇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  广西贵港  537227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影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败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基于此,以下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对策研究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生态保护科技投入偏重于城市,农村环境保护科技投入较低。五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短缺。环境保护措施因无资金而被搁置,缺钱一直是制约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破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制约,加快构建农村生态文明新格局,在新征程和“十四五”规划开启之年更为迫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要将绿色农业发展作为重点,绿化农业生产过程;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等等。
1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1.1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和观念薄弱
        要搞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观念、意识态度是关键。生态文明建设无法短期内看到经济成效,甚至要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但是从长远来看,它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当前,我国不少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仍然没有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此外,我国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和宣传也存在不足,部分生态文化宣传流于表面,单纯依靠标语、宣传栏来教育和引导群众,其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1.2生产生活方式传统,环境污染严重
        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较为传统,影响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在生活中,环保意识普遍较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尚未普及。日常的生产生活垃圾丢弃随意性强,给农村垃圾的收集处理带来诸多不便。而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成分亦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容易腐烂的菜叶、果皮发展到不可降解塑料袋、金属废品等等。由于这些垃圾短时间内很难降解,严重危害了农村环境。另一方面,生产方式较为传统,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产生了极高的环境负外部性。尽管我国在2017年已经提前实现了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但是,我国仍然是世界上农药、化肥使用量最大的国家,约占世界使用量的1/3,是美国和印度使用量的总和。化肥的综合利用效率只有30%左右,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1.3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进行了大量的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工作。如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核、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排污许可、河(湖)长制、环保税、生态补偿等。但我国农村地区的生产文明建设有其特殊性,相关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对其指导性不强、针对性不足,相关政策和法律执行力度也存在不足。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域广、地域偏,现有的生态法律执法体系建设不足,执法和监管力量薄弱,直接降低了农村生态环保监管覆盖面,客观上恶化了农村地区环境违法的现象和问题。另一方面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部分农村监管者出于“人情”“利益”等方面因素考虑,降低了对生态环境违法者的惩处力度,严重损害了生态环保法律的权威性,滞后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2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2.1完善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美丽宜居农村
        一是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乡镇政府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承担者、指挥者和发动者。首先,“坚持党的领导与组织管理相协调”,加强和完善县、乡两级环保机构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监管,形成以县市、乡镇、村三级的监督体系,落实职责,切实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的监测、评估工作,及时掌握农村环境状况。其次,完善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制,实行乡镇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把化肥农药使用、畜禽养殖、工业排污等活动纳入政府的政绩考核,增强责任意识,对督察不力,政绩不严的督察员严肃处理,并与评优评奖紧密挂钩。最后,优化农村环保社会监督机制,实施环境信息公开,完善公众环境参与制度。二是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利用。包括农药污染防控、肥料污染、农膜残留污染、工业污染、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防控技术、畜禽粪便污染立体防控技术等,重视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环境修复技术,以提高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和对污染源进行有效处理。同时,要把种植业和林业、牧业、渔业以及相关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与生态共同发展。
        2.2加强农村生态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实现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人是最关键、最活跃、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农村生态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要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合理安排其适合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第一,创新人才引进机制,要积极创造条件,整合社会力量开展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企业家和社会各类优秀人才加入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大家庭中,并且要大力支持“城归”群体和外出农民工回乡创造属于自己的美丽家园。第二,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生活和工作环境,完善相关人才管理和培养制度,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生态文化建设的工作能力,把现有的农村各类人才利用好、稳定好,充分发挥其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挖掘和培养农村本土艺人,壮大农村生态文化建设队伍。第三,发挥农民的主体建设作用,完善村民参与的引导机制。通过互联网、微信、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农民的生态文化素养,实现村民共建、共管、共治、共享人居环境的良好局面。
        2.3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牢固农村物质基础
        一是建立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增强土壤资源的管控和修复。首先,加大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各地区要严格守住耕地红线以及基本农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管控优质耕地。加快推行秸秆还田、增强有机肥、少耕免耕、农膜减量与回收利用等措施。其次,推进土壤资源的安全利用。各地方应根据本地情况,制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最后,开展土壤污染的治理与修复。各地区要根据耕地土壤的污染程度、环境风险以及影响范围,确定本地区的治理和修复的领域并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具体规划。针对违规占用耕地以及污染土壤等行为,环境部门要做好督查工作。二是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针对农业、工业以及生活用水,一方面注重节约用水,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污水的排放,环境部门应做好监督工作,增强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民是真正的主体,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建立在广大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提升的基础上。因而,加强农民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无疑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重要手段。必须采取有力举措使广大农民能自觉投入到乡村振兴当中,助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潇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1(01):22-24.
[2]钟寰平.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N].中国环境报,2021-01-08(001).
[3]姜文来.加快构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N].中国环境报,2021-01-06(003).
[4]殷沙漫.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集体经济,2020(31):17-19.
[5]黄延廷,申汪洋.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进路[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64-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