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4卷第8期   作者:苏志会
[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农业、
        苏志会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科学技术局  山东临沂 273399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取得巨大成就。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成果数量的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具体而言就是将知识形、具有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物质形态且真实存在的生产力,目的是为了切实提升生产力水平,推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诞生。所以,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科技成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转化率;对策;转化模式
        
        
        前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转化周期较长,转化需要的经费和投入都较高,转化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不可抗的因素;因此多年来农业科技成果成功转化速度较慢。农业科技成果不单单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手段。
        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支撑产业兴旺
        我国农村农业呈现出的是农村社会活力低下、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局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最大动力,科技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企业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然而创新更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因而,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实现产业兴旺,就必须要发展工业,使农业的发展不断创新,更加的现代化与智能化。农业成果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高,更有助于改善生产效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发展和农业生产各个方面至关重要的环节和纽带,是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中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撑。
        1.2有助于推进农业创新驱动战略实施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6000至7000项农业科技成果,这些数据足以看出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是明显不足的,并且会阻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会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实现起到极大的影响。因而,必须要有效的加快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才能推动我国农业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产业模式,构建产业系统,使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得到改善,使农民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参与者、使用者和受益者,从而加快推动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的实现。
        2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与问题
        2.1技术产业化环节薄弱
        近年来,政府先后修订、出台了各种法规、方案,以促进成果转化工作的推动。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不但充分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成果转化的工作积极性,又能促进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到来,但如何将一项技术成果成功交易、实现产业化,仍有太多问题值得探讨。霍国庆研究表明,我国的高校或科研组织现不具备实现技术产业化的能力,企业无法将其研发的先进技术实时转化为产品或技术成果。技术产业化可解决产品的规模化生产问题,其核心产品技术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软肋。
        2.2产-学-研一体化程度低
        第一,部分科技成果操作程序复杂。第二,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或学习能力较差,一些有技术含量的科技成果操作较难掌握。第三,由于新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一定的经济风险,前期可能要投入较高的成本,大多数农民对其应用持观望态度,规避风险。于高校而言,虽然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经受过培训,但实际情况远不如预期。从事农业生产条件较为艰苦,学生多注重理论学习,忽略了科技成果的实际操作,这也是导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之一。
        2.3地域性强、依赖性强
        我国占地面积较大,需要不断研发新成果、新技术支持农业发展。现阶段,农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视科研成果向农业生产的转化。由于农作物大多都会比较依赖湿度、海拔、土壤、光照以及气候,导致农业生产区域性特点十分明显,这也是无法在大范围内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真正原因。科研机构或高校在实验室研究出农业技术,很难在室外自然条件下无差别实现。

各地区自然条件不同会造成一些对地域依赖较强的农作物无法实现跨区种植,大幅度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3推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对策
        3.1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环境
        首先,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交易环境予以净化。科技创新主体在进行商业交易活动中,科技创新交易是保持其科技创新成果使用权与所有权的权益有效手段,也是在实践过程中投入科技创新成果的最佳方式。为了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农业发展实践方向的转变,政府不但要明确相关法律规定,还要简体交易流程,为交易主体提供良好的交易体验,构建健全的科技创新成果交易体系。其次,充分激发创新主体科技创新的兴趣,可以采取一些科技创新贡献奖与税收减免政策,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融入更多的主体。最后,提供充足的人才、技术以及资金支持基层农业科技创新活动,降低科技创新活动受到的各种资源阻碍。
        3.2优化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机制
        在考核和评估时,对政府直接支持的研发项目,应构建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创新项目,应降低考核频率,给予其稳定的长期支持,不宜急功近利;应将资源配置中,市场具有的决定性及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特别是对于应用性、开发性研究项目,要构建以农业生产实际需求为导向相关考评机制与立项机制。相关科研院与各大高院应逐渐从计划项目立项逐渐转向对更多社会资源的发动及组织,实现创新,完善产学研平台建设机制、以协同为导向的顶层设计和组织机制、资源管理和利益风险共享机制,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环境,构建完善的组织运行构架。同时,为了增加成果产出量,还要重视鼓励企业对自身科技成果研发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增强成果供给后劲。
        3.3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育和农村科技推广工作体系建设
        进一步扩大培训补贴范围和规模,形成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负责人、专业合作社管理者、龙头企业领导层、农民企业家、返乡农民工、农家乐和农产品网店等从业人员等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途径、多方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重视乡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建立,通过对农民技术团队的稳定性构建,引入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科技人员,实现城乡之间人力资源的双向流动。
        3.4智慧农业助力信息技术与农业科技转化的结合
        近些年我国的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在许多领域都崭露头角,在我国农业领域,智慧农业也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农村补短板,我国的通讯技术发展迅速,覆盖面广泛,与现代农业生产相结合可以带动农业农产品的生产方式的创新与转变,利用新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智慧农业在林业、水利、牧业、渔业等生产中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农业与新技术的融合发展,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
        总结: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较多不足,例如农业生产者文化水平不高、科技化不明显等。因此,必须加强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还要保证科研人员和成果转化人才的福利,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通过宏观调控、微观调整的方法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予以控制和修正,改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柏宗春,孟洪,李梦涵,等.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调研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9,38(05):1-5.
        [2]魏奇锋,顾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42(06):111-116.
        [3]钟毅,赵康由,宋梅,等.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02):137-138.
        [4]信军,郑末,李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探究[J].农学学报,2019,9(07):87-90.
        [5]陈敏克,孟颖超.简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现状及对山西省的启示[J].山西农业科学,2018,46(11):1959-1962.
        [6]霍国庆.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根本症结及其解决策略[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6,1(02):119-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