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静脉溶栓在脑梗死病人临床急救中的疗效探讨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月4期   作者:吕艳
[导读] 探讨对罹患脑梗死的患者,采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

吕艳
(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急诊科;上海200940)
摘要:目的:探讨对罹患脑梗死的患者,采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实验研究对象为50例脑梗死患者,治疗时间均位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将该50例患者分为由25例患者组成的对照组及25例患者组成的观察组,前者行常规治疗,后者行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在开展治疗后,于治疗效果方面相较对照组居更高水平;经对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IHSS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评分)进行评测,NIHS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呈更低显示(P<0.05),APACHE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呈更低显示(P<0.05)。 结论:对罹患脑梗死的患者采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超早期静脉溶栓;脑梗死;临床急救;疗效
前言:脑梗死在临床上也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它指的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脑组织的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灌注突然减少甚至是完全中断,导致组织供血、供氧、供糖等被中断,造成该局部脑组织崩解破坏,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1]。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唯一认证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也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脑梗死运用最为广泛而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为了解超早期静脉溶栓在脑梗死病人临床急救中的疗效,本实验对罹患脑梗死的患者采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探讨分析。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选取50例脑梗死病例,收治时间位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选取病例予以分组,25例对照组中,患者年龄均为47岁至82岁,平均值为(62.32±2.32)岁;25例观察组中,患者年龄均为45岁至83岁,平均值为(62.28±2.35)岁;实验所纳入病例:均为自愿参与实验者,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且有静脉溶栓治疗指征者;实验排除病例:病历资料欠缺者;合并重要脏器病变者;不自愿配合本组实验者。组间观测信息经检验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即抗血小板凝集治疗、改善微循环、清除脑自由基等。观察组行超早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0.9mg/kg静脉滴注,其中10%在开始1分钟内静脉注射,剩余在1小时内注射。24小时后再行其他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IHSS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评分)变化情况。
   NIHSS评分:用于评估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基线评估大于16分的患者很有可能死亡,而小于6分的很有可能恢复良好,每增加1分,预后良好的可能性降低17%。评分范围为0-42分,分数越高,神经受损越严重。
   APACHE评分:可用于评估ICU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指标,由急性生理学评分(APS)、年龄评分及慢性健康评分(CPS)三部分组成。APACHE=APS+年龄评分+CPS。分值高则病情重,预后差。
   1.4 统计学
 在SPSS22.0中对所涉数据精准录入。计数在进行表述时,应用[n(%)]予以表示,经卡方检验对结果获取;计量资料应用(`x±s)表示,施以t值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NIHSS评分及APACHE评分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 APACHE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呈更低显示(P<0.05)。如表1:


   3 讨论
   脑梗死是血栓堵塞脑动脉所致,若在缺血的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溶解血栓,再通堵塞的脑血管,及时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供,可特异地逆转此病理过程,从而挽救缺血的脑组织,减少或者是阻止脑功能的损害。其疗效的好坏,除与手术技术有关外,还与溶栓时机选择密切相关[2]。如果溶栓时间窗判断不准确,对部分已超过溶栓时间窗的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往往会导致这部分患者出现颅内出血,再者,如果按照目前临床上惯用的判定方式来判定患者的发病时间,这会导致原本还在溶栓时间窗内的患者丧失溶栓治疗的机会。因此,医务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疾病早期即应对有静脉溶栓治疗指征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确保溶栓效果。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有助于达到快速恢复患者脑组织供血、促进患者远期神经功能恢复,进而改善预后这一重要目标。它是一系列基于循证医学的有效措施的组合应用而产生协同的结果。目前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在临床上已得到了普遍开展和应用[3]。本实验探讨对罹患脑梗死的患者,采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的NIHS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呈更低显示,APACHE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呈更低显示。
   综上所述,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田宇,赵刚,刘军.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0,15(4):115-117.
[2]李俊丽.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3):37-38.
[3]蔡智立,何奕涛,周致帆,陈思言,王倩,张慧,黄莹,杨苗娟,郭毅.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0,23(5):380-3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