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效果观察及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影响评价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月4期   作者:王珊珊 石成
[导读] 研究分析在生化检验方式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有效性与影响其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情况。

王珊珊  石成通讯作者
(南京市雨花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雨花分院)检验科;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生化检验方式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有效性与影响其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情况。方法:此次研究选择4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对其展开生化检验,同时选取44例接受本院健康体检的受检者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实验组中,患有Ⅰ型糖尿病患者共计18例,患有Ⅱ型糖尿病患者共有24例,经生化检验有效率达到95.45%;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清GT水平经检验,与参照组相比明显偏高,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诊断中,运用生化检验方式优势作用明显,可使临床检验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为临床治疗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关键词】生化检验;糖尿病诊断;血清甘油三酯(TG)

  糖尿病作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一旦发病会出现血糖值升高,人体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等症状。因糖尿病发病比较慢,早期阶段没有典型症状,不易被患者察觉[1],而患者血糖长期处于升高状态,会损害心脏、肾脏等重要脏器,增加并发症的发病概率。生化检验方式操作十分简便,可对患者体内血糖变化情况加以有效检验。此次研究通过利用生化检验方式诊断糖尿病患者,验证生化检验方式的可行性,现将验证过程与结果展开如下汇报。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选择4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对其展开生化检验,同时选取44例接受本院健康体检的受检者作为参照组。其中,参照组:24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年龄均在55岁-80岁之间,平均年龄(67.64±3.22)岁;实验组:25例为男性,19例为女性,年龄均在55岁-81岁之间,平均年龄(68.21±3.33)岁,病程1年-8年,平均病程(4.66±2.13)年。两组研究主体的临床资料对比,如性别对比、年龄对比等经统计学检验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检验方法
  参照组与实验组受检者均保持空腹状况,接受血糖、血清GT检验。其中,空腹检验方法:在检验之前,告知受检者禁食禁水10小时,保证在空腹情况下抽血。生化检验工作者在次日清晨进行采血,抽取2毫升静脉血,每位受检者收集3次,取3次检验的均值,如若血糖值超过7.0mmol/L,结果为阳性说明存在糖尿病症状[2]。血清GT检验方法:受检者保持禁食禁水12小时,抽取3毫升静脉血,收集2次,将血液样本在常温下放置30分钟,取血120分钟后进行血清分离处理,4小时之内检验GT水平,如若受检者检验结果为血清GT水平过高,说明存在糖尿病,该结果需要与其他检验结果相互结合才能确诊。
1.3观察标准
  将临床病例诊断结果作为标准,分析糖尿病患者接受生化检验的有效性。同时,应用生化检验对两组受检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GT水平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受检者临床资料均运用版本为SPSS 19.0统计学处理软件,展开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展开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展开t检验,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2.1分析实验组生化检验和病理诊断结果有效性
    实验组中,患有Ⅰ型糖尿病患者共计18例,患有Ⅱ型糖尿病患者共有24例,经生化检验有效率达到95.45%。
2.2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临床生化检验的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清GT水平经检验,与参照组相比明显偏高,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一。

3. 讨论
    糖尿病现如今发病概率较高,根据有关数据统计表明[3],在老龄化背景下,糖尿病的患病率持续升高,且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家庭等多个方面造成不利影响。结合当前临床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并没有发现可以有效根除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只能运用药物治疗的方式,控制病情不断发展。如若患者延误治疗,会随着病情发展表现出蛋白质代谢异常、脂肪代谢异常情况,增加肾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的并发症发病概率,还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情况,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过去临床常用于尿检方式诊断糖尿病,但是容易受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使诊断结果有效率较低,存在漏诊、误诊的可能。
    生化检验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血清GT水平等情况,以便客观评估患者体内血糖水平,可为临床诊断糖尿病疾病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在生化检验中,空腹血糖、血清GT水平等检验属于临床多见的项目。而空腹血糖可以体现出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作为判断糖尿病的重要对比参数。血清GT水平作为血脂的主要部分,如若存在水平升高,说明存在糖尿病的可能[4],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此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中,患有Ⅰ型糖尿病患者共计18例,患有Ⅱ型糖尿病患者共有24例,经生化检验有效率达到95.45%;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清GT水平经检验,与参照组相比明显偏高,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统计学意义。可见,在糖尿病诊断中,运用生化检验方式优势作用明显,可使临床检验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为临床治疗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 罗正婷.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9):159.
[2] 应彩侠.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19,016(002):186.
[3] 孙天丹,陆仕勇.糖尿病诊断中生化检验指标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012(009):85-86.
[4] 王香红.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效果观察及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影响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20,030(004):89-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