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的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月上   作者:刘燕
[导读] 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效果。

              刘燕
(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病房;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 要:目的: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100例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患者进行研究,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研究,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8.0%),对比常规组更高,p<0.05。结论: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加入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心理护理;满意度

   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主要是指患者在遇见突发危险及灾难主的打击后,不能进行理性的分析,从而导致出现自身出现的一些精神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上,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会有很强的警惕性,情感上相对比较麻木,并存在焦虑不安的症状等。以上症状会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在为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1-2]。基于此,此次研究主要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的干预效果,现有如下报告。
1.一般资料和护理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100例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前50例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并设为常规组,给予后50例患者在以上措施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干预,并设为研究组,此次研究对象中男女人数分别为48人和52人,平均年龄(40.36±3.12)岁。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组护理方案:主要将护理重点集中在对患者的治疗上,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干预。
1.22研究组护理方案:①心理交流干预: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创立沟通桥梁,交流期间要始终保持微笑,态度和蔼,对患者表示出关心和尊重,慢慢减少患者的抵抗心理,并鼓励患者将心中的焦虑及情感表达出来。创建更加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从而减少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距离感。②健康知识讲解:护理人员可陪同患者共同进行有关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方面的学习,在学习期间,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进一步开导,并将病症出现的原因和需要注意的事情详细告知患者,再将解决的措施向患者详细进行讲解,从而树立起患者积极治疗的良好心态。③音乐疗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还可应用音乐疗法来改善患者的情绪及睡眠质量,通过对创伤性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的调查与分析,找出更加适合患者的音乐治疗措施,在每晚入睡之前,为患者的病房内播放舒缓的曲子,借助音乐为患者进行催眠,使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在护理人员的言语引导下,慢慢进入睡眠的状态,放松自己的身心。
1.3观察指标
   满意度调查(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100分,将标准分为:(1)非常满意(85分以上);(2)满意(70-85分);(3)不满意(70分以下)。
1.4统计学分析
   SPSS22.0软件进行t、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满意度调查。
   研究组总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1。
   
3.讨论
   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大多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坐立不安等不良情绪,这种负面情绪会一直存在,并且容易繁育发作。不但不会好转,还会进一步加重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的病情,不但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使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等。因此,对此类患者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的同时,还应关注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尤其是心理护理上的干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有直接的影响[3]。心理护理作为护理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措施后,明显效果更加显著。此次研究通过结合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研究组满意度更高,p<0.05。
   综上所述,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加入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玉燕.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的心理护理措施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20,7(03):87+96.
[2]祝瑞艳.心理护理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与护理学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6):5-6.
[3]程索华.心理护理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的临床效果[J].智慧健康,2018,4(24):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